Hi,大家好,我是露比 💗
今天想來聊聊一個很生活、卻會改變我們財務觀念的小行為——分配。
我在 IG 上做了一個小小的限動投票,問大家對「資金分配」的看法,結果不少人回我:「我薪水也沒多,繳完就剩一點點,還要分什麼?」
「我都直接繳完帳單,剩下的錢愛怎麼用就怎麼用啦~」
「哪有什麼分配空間,繳完沒剩啦!」
我完全懂,真的。
因為我以前也是這樣的。
每個月一領到薪水就先把該繳的繳掉,剩下的錢看起來不多,心裡想:「就這樣過完這個月吧!」結果每次都一樣,到月底就覺得錢怎麼都不見了。偶爾想犒賞自己一杯飲料、一份早餐,卻還得打開帳戶看還剩多少……
這種狀態,不是你不努力存,而是錢沒有方向感。
後來我慢慢發現,與其等「有剩」才存,不如從「開始就分」。
我把一筆薪水拆開來看,不是單純剩多少就花多少,而是給每筆錢一個「角色」。
這樣做以後,我感覺生活變得很不同:
- 吃早餐不再有罪惡感,因為我有預算;
- 書架上的新書,是我「閱讀金」給的禮物;
- 連紅包錢,我都有一包基金慢慢存,過年就不慌了。
我常說,分配讓我感覺到自己有能力在照顧生活。不是變得多會理財,而是,我知道我在做什麼。
每一筆分配,都是給未來的自己一個擁抱。
當你願意為「旅行基金」留下 200 元,
願意每週只用 350 元挑戰生活,
願意為下一次突發的醫療、孩子的支出、心情需要的儲備金做預備,你其實就是在照顧未來的自己。
這份照顧,不是冷冰冰的帳本,而是溫柔而堅定的擁抱。
不會分配的人,也沒有什麼錯處,只是,沒有方向的錢,就會自己亂跑。等你回過神,常常會說:「啊,怎麼又沒了?」
你可以試著這樣開始:
- 拿出一張紙,寫下你這個月的收入;
- 減掉你一定要繳的支出;
- 剩下的錢,幫它們各自找一個小家——吃的、用的、想要的、存起來的;
- 接著開始記錄,看看這樣分配後的每週餘額怎麼變化。
你會慢慢發現,這不是麻煩,而是安心。
分配,讓我們不再焦慮錢,也不再忽略生活
最終,你會開始發現自己變得比較主動。
面對錢,不再只是等薪水進來再想怎麼辦;而是我知道這些錢可以去哪裡、該去哪裡、要去哪裡。
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這份主動,給了我對生活更多的信心。
分配,不是有錢後才做的事情,而是讓你開始有錢的第一步。
你不一定要做得很完美,不一定要存很多、花得多有規劃,但你可以從這個月的薪水開始,留一點給想吃的早餐,也留一點給未來想要的生活。
這份分配,是你給自己的溫柔練習。
如果你也曾經在月末對帳戶發愁,或是正在想怎麼開始存下一筆「自己的錢」,
歡迎來留言和我分享,或追蹤我,一起慢慢練習生活裡的理財感知 🌿
💗為未來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