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Tweedledum and Tweedledee: 邏輯 – 叮噹弟的定義
叮噹兄和叮噹弟

九
「﹁p⊃﹁p」的形式如何決定了「﹁p⊃﹁p」必然地真?讓我們用真值表來檢視一下「﹁p⊃﹁p」這個句子。

由於這個複合句實在由僅僅一個簡單句「p」組成,而經典邏輯是一個兩值邏輯 (只有兩個真值),即假設了每一句子非真 (1) 即假 (0),所以真值表只有個橫兩行:
- 當「p」為 1 (真),「﹁p」便是 0 (假);
- 當「p」為 0,「﹁p」便是 1。
我們在《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中解釋條件句句式時說過,條件句 (譬如「A⊃B」)僅在一種情況下為假: 前件 (「⊃」左邊的句子,譬如「A」) 真,後件 (「⊃」右邊的句子,譬如「B」) 假。
但「﹁p⊃﹁p」的前件和後件都是同一個「﹁p」,因此不可能出現前後件被指派不一樣的真值的情況,亦因此不可能有前件真而後件假 (或前件假而後件真) 的情況。換言之,「﹁p⊃﹁p」只有真的可能性,別無其他。邏輯學家稱這類句式為「tautology」,漢譯有「套套言」或「恆真句」﹔但從古希臘語語源來說,「tautology」有自我重複之義。
其實叮噹弟說在前面的兩句話 (DD1,DD2) 並不重要,無論是多麼可能的可能性也僅僅是一個可能性,(經典)邏輯對此並不關心。
邏輯關心的是必然的真,亦即所謂的「logical truth」(邏輯真)。
英語「truth」的漢譯通常是「真理」,但「真理」一詞在漢語世界有完全不一樣的意義,而且往往有高高在上的指導意味。
邏輯學中的「truth」則只不過是一個句子之為真的真,而「logical truth」(邏輯真) ——借用美國邏輯學家奎因 (Quine) 的話 —— 則指「一個句子是邏輯上真的,如果所有使用同一語法結構的句子都是真的」。
換一個說法,邏輯真指的是句子形式確保了所有使用這一形式的句子為真。
為什麼我們借用了奎因的意見呢?
因為奎因自己說過,他對邏輯的理解基本上就是叮噹弟對邏輯的理解。33
讓我們撇開術語,把事情講清楚。
「﹁p⊃﹁p」是必然的真乃基於其句式,別無其他。
__________
32 讀者可參閱《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中有關真值表的介紹。
33 W.V. Quine, Philosophy of Logic,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vii.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