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walk of life】新聞工作者:因為在意,所以你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這一次邀請的是獨立新聞編輯阿諺。

阿諺在獨立媒體擔任編輯工作,也經營自己的 podcast 頻道敘事圈

因為我們談論內容以「新聞產製」為主,所以以下就以「新聞工作者」稱呼。

新聞的產製

新聞生產過程中,有兩個重要角色,也是外行人很容易傻傻分不清楚的,就是記者編輯

記者會跑現場紀錄狀況、找到受訪者進行訪談,最後寫稿。但寫稿之後,還要輕過編輯才能刊登。

怎麼找受訪者?

記者不能守株待兔地等待受訪者上門,需要主動聯繫,找出利害關係人,了解實際狀況或是當事者感受。

阿諺以南投焚化爐作為例子。你也可以想想看有哪些利害關係人?

首先自然是居民,可能還會有環團、焚化爐或是環評專家等等。記者也不能偏頗的只記錄支持或反對聲音,而是要提供多角度的思考觀點,這才是提供資訊的第四權。

Napkin AI generated

Napkin AI generated

記者與編輯的關係

傳播學概論中有個「守門人理論」,要讓大眾看到或看不到什麼資訊,都是守門人決定。

而編輯就是這位守門人。他可以指派議題給記者,也負責審核記者報的題。

raw-image

不過編輯與記者並不是上對下的關係,而是各司其職的工作夥伴

阿諺以遊戲來比喻,他認為記者是玩家,負責主要任務也就是產製新聞;而編輯則是關主,負責把關新聞內容或品質。記者需要社交,比如上面說到的採訪和現場等等,編輯則是要更好的文字能力。

但如果今天是整理報導內容而不需要跑現場和採訪的話,那麼編輯也可以產出新聞。

新聞工作者如何應用 AI ?

撰寫信件

記者需要寫信給潛在的受訪者,有時候甚至可能需要與國外機構進行訪談交流,這時候 AI 就發揮了作用,協助生出信件內容。

但是如果只是讓它生出信件,可能無法達成你的目的,或是知悉對方需求,因此仍需要清楚的指令,告訴 AI 信件中不可或缺的要點。

語音轉文字

過去記者訪談需要快速筆記,如今可以專注在受訪者身上,只要事後將錄音轉換成文字即可,也省去後期整理逐字稿的時間。

靈感發想

阿諺認為,AI 對文字工作者最大的幫助就是提供靈感。

靈感是內容產出的第一步,如果透過與 AI 聊天,可以拋磚引玉引起更多想法,就可以省去文字工作者暖機時間。

會出現 AI 記者嗎?

我和阿諺提到 AI 產製新聞的案例。

新聞 +AI 可行嗎?AI 新聞實驗給了什麼啟示?
義大利日報 Il Foglio 的實驗:全AI生成新聞

有間義大利的報紙做了一項實驗,讓 AI 產出新聞,記者的工作則是透過引導和提問的方式,讓 AI 產出報導。

阿諺認為,AI 產出新聞是可行的,但前提是「已有公開、可查找的相關資料」,所以 AI 產出的就是新聞整理。這也是許多自媒體時事內容創作在做的事情。

如果什麼資訊都沒有,那產製出來的不是新聞,而是幻想

AI 可以找到議題,但是無法取代採訪以及現場這件事情。現場需要有敏銳的觀察,或是覺察當事者的心情;採訪則是擴張人際網路,找到合適受訪者。

阿諺很難想像機器人去做這些事情。

對社會的在意

新聞工作者需要有社會關懷,例如有的媒體關切勞工權益、有的媒體為動物發聲,或是關注邊緣族群權益等等。以這兩年大家都很關注的剴剴案來說,我們不停地討論、關注,甚至是抗議,不只是為了撫慰逝去的剴剴或是要求惡人受到懲罰,我們更希望能藉此預防下一位受害兒童。但我們很難想像有天機器人會因為剴剴而哭泣、為了剴剴上街舉牌子。(雖然已有不少科幻片讓機器人發展出人性,但我認為探討機器人是否有人性離題太遠,姑且不討論。)

找到問題

記者採訪不只是為了得到更多觀點或是更接近真相,有時候還能從受訪者的回覆中發現新的問題。

同時,新聞工作者也要在被大眾忽略的地方,找出不同尋常的問題,或是不同的切角。

例如,去年日本羽田機場空難,多家媒體都將焦點放在「災難」,轉角國際有位編輯是前空服員,分享空服員在空難現場扮演的角色;緬甸地震,取材不易,許多媒體只好轉向有話題、有材料的曼谷,轉角國際藉此闡述緬甸報導的困難之處;韓國突然發布緊急戒嚴之際,中央社首先討論戒嚴之後,一個健全的民主體系該怎麼進行下一步,並分析戒嚴是否能成立......

記者的價值?

總地來說,阿諺認為記者最重要的是「現場」,不論是到現場與利害關係人互動採訪,或是親臨事發現場進行調查,這些都是重要的新聞來源,也是新聞的核心。

記者的特質?

阿諺整理了 3 個他認為記者很重要的特質:

  1. 觀察者:找出細節和有趣的靈感。
  2. 傾聽者:不論立場如何,都要聆聽對方的聲音,而不是自己高談闊論。
  3. 社會參與者:對自己的領域很有熱忱,多多參與社會。同時也要很社會化。

我認為以上三種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對社會抱有熱忱,所以才能更細膩地觀察到細節;因為樂意與人互動交流,所以才能成為好的傾聽者;因為認真傾聽對方的話,才能觀察到問題的細節或是對方在意的問題。

而以上三點都需要社會化和同理心。阿諺很難想像 AI 有天能社會化。

未來的記者......

這些年因為人力缺乏,或是蓬勃的網路壓縮新聞業的利潤,所以需要精簡人事,因此記者也越發地多功能。

例如操作編輯器和最基本的語法,因為網站需要編輯維運,至少也得知道怎麼和工程師溝通。過去記者經常倆倆搭配,可如今記者常常需要兼攝影,甚至還要當社群小編等等。

但阿諺認為,科技能力並不限於記者,而是各行各業都需要的基本能力。如果不想被 AI 取代,就不能過於依賴它,但又不能遠離它,必須要知己知彼。會被取代的記者,是不跑現場,只抄網路的記者。

當你看多了,其實也大致能分辨 AI 的風格與人的不同,就不容易被騙。

GPT 認為 AI 可以協助優化的地方:
1. 🔎 議題偵測與輿情監測
AI 可協助新聞工作者快速掌握社群輿情、潛在議題或正在發酵的事件
使用 NLP(自然語言處理)與情緒分析技術,快速整理 Twitter、PTT、Dcard 等論壇討論熱度。
例如:透過關鍵字熱度趨勢或突變點,預警潛在爭議或公共事件,幫助記者提前佈局報導。
👉 應用工具例: Google Trends、CrowdTangle、Brandwatch、Talkwalker

2. 📚 資料記者的輔助工具
資料新聞(data journalism)需要分析龐大的資料集,AI 可協助進行:
自動資料清理(data cleaning):找出資料中缺漏、異常、不一致或是重複之處
自然語言問答(用英文問 AI 就能讀懂統計資料含義
協助設計可視化初稿(表格、地圖、圖表建議)
👉 例如使用 GPT 來閱讀 CSV 檔案或公開政府資料,快速找出異常值、趨勢、潛在關聯,提升報導精度。

3. 🗂 報導組織與重構能力
記者常有大量田野資料與長篇錄音,AI 可協助把混亂素材「重組成報導初稿輪廓」:
找出核心觀點
依訪談內容標註主題段落
整合相似觀點與語意,幫助記者釐清故事線結構
👉 對於初學者與新手記者尤其有幫助,能縮短寫稿「暖機期」

4. 🌐 跨語言翻譯與資訊獲取
AI 翻譯技術使記者更容易閱讀外文新聞、學術報告、法律文件等。
對於需要追蹤國際事件(如戰爭、災難、外交)的記者,可即時翻譯多語言新聞稿、社群發文,快速掌握不同媒體視角
👉 雖然翻譯仍需人工修正語境與語感,但作為輔助非常高效。

5. 🔐 偵測錯誤資訊與影像檢查
隨著假新聞與 Deepfake 增長,AI 可成為「新聞查核工作者」的利器。
利用反向影像搜尋、深偽技術偵測模型、區塊鏈來源驗證工具,輔助確認資訊真偽。
👉 AI 可與事實查核記者搭配,提高查證效率與範圍。

6. 🧠 培養新聞敏感度與內容個性化
新手記者可以透過與 AI 對話模擬「觀點互動」。
比如:請 AI 用不同政治立場或社會背景回答同一事件觀點,有助於訓練多角思考
AI 也可依讀者偏好,協助內容「個人化分眾分發」。

🚧 然而需要小心的是……
資訊來源的不透明性:AI 生成內容可能未標明來源,容易造成「資訊再生產」的斷裂
偏誤放大效應:若 AI 依據訓練資料自動生成內容,可能不自覺複製偏見或主流觀點,壓縮少數聲音
假新聞工具化風險:AI 也可被反向利用產製假消息、操控輿論。​

打個小廣告,這個月底我會辦一場線上讀書會,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我是 Sharon,這次要邀請你參加一場結合科技 × 人文思辨的線上讀書會。

  • 過去曾在自主團隊負責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舉辦過 4 場媒體識讀講座,並擔任講師
  • 持續關注數位議題,除了在部落格分享自己的看法,亦有幾篇投書
  • 今年開始經營播客 AI walk of life,邀請不同領域的人討論 AI 應用以及人文科技思考
  • 今年青年好政策論團隊總召,討論 AI 時代下原住民部落儲蓄互助社如何永續

這次,我想和你一起來讀——
《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的底層邏輯》by 程世嘉(AI 公司 iKala 共同創辦人)

AI 會是唯一的成功路徑嗎?《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AI walk of life

市面上關於 AI 工具的書很多,但這本書少見地討論了人文價值與科技的交集。一個科技人不願只沉迷於科技發展,更不忘人性,讓他的見解值得我們放下自己原先成見,重新思考。

📚 前置準備(簡單四件事):
✔ 希望至少讀完 Part 1 & 2
✔ 帶著一顆和平討論的心
✔ 準備一張樂於分享的嘴、一雙用心傾聽的耳
✔ 還有,一杯溫水防止你講到口乾舌燥 😆

這場讀書會 邀請你一起思考
🤔在 AI 工具滿天飛的時代,什麼能了才是你我無可取代的「底氣」?
🤔面對企業和產業的 AI 轉型,你怎麼定義自己的價值?
🤔如何用 AI 放大你的專業領域?

🗓 日期時間:6/29(日)19:30-21:30
🧠 形式:線上進行
👥 對象:想用 AI 放大創意與價值的你

報名連結

這不只是一本書的討論,

而是一場讓你 站穩 AI 浪潮、擁抱不被取代的核心力 的交流。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點燃知識火炬,走出資訊洞穴
44會員
158內容數
分享閱讀、旅遊還有數位素養內容
2025/05/16
這次邀請到的是在公家單位中任職的約僱人員姿宇。 姿宇提到,自己進入公司的一年多以來,有過三次業務內容調動。面對職務變動,公務人員必須要盡快調適自己。 面對進行中的數位化趨勢,公務體系也應該要更積極的應對技術變化。
Thumbnail
2025/05/16
這次邀請到的是在公家單位中任職的約僱人員姿宇。 姿宇提到,自己進入公司的一年多以來,有過三次業務內容調動。面對職務變動,公務人員必須要盡快調適自己。 面對進行中的數位化趨勢,公務體系也應該要更積極的應對技術變化。
Thumbnail
2025/04/24
面對AI時代,護理專業會被取代嗎? 我們探討了護理師必備的特質——高抗壓性、團隊合作能力與同理心,以及數位科技如何在護理工作中發揮輔助作用。
Thumbnail
2025/04/24
面對AI時代,護理專業會被取代嗎? 我們探討了護理師必備的特質——高抗壓性、團隊合作能力與同理心,以及數位科技如何在護理工作中發揮輔助作用。
Thumbnail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只是想要說出來,從工作開始聊到生活,突然切換到宗教,一切都源起於夢
Thumbnail
只是想要說出來,從工作開始聊到生活,突然切換到宗教,一切都源起於夢
Thumbnail
Dec 12, 2023 首次刊登於Mudium 《真相自救會》Podcast 製作人的成長之路 大家好,我曾任於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議題組專員—左孟平,同時也是《真相自救會》Podcast的製作人,本篇將深入分享製作這支節目的心路歷程。 叮咚!一條的訊息看似沒有感情,卻能夠在我們的臆測下
Thumbnail
Dec 12, 2023 首次刊登於Mudium 《真相自救會》Podcast 製作人的成長之路 大家好,我曾任於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議題組專員—左孟平,同時也是《真相自救會》Podcast的製作人,本篇將深入分享製作這支節目的心路歷程。 叮咚!一條的訊息看似沒有感情,卻能夠在我們的臆測下
Thumbnail
自媒體創作需要發揮自身長處,重視讀者體驗,並建立品牌信任。除了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外,還需注意多平臺試金和持續學習提升。建議作者重視 SEO 關鍵字,例如「自媒體創作」、「網路內容創作」等。
Thumbnail
自媒體創作需要發揮自身長處,重視讀者體驗,並建立品牌信任。除了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外,還需注意多平臺試金和持續學習提升。建議作者重視 SEO 關鍵字,例如「自媒體創作」、「網路內容創作」等。
Thumbnail
對於文字工作者來說,有合適發揮的平台就試試,尤其是對於日更的創作者來說,可以有更多曝光度的地方都值得努力看看。
Thumbnail
對於文字工作者來說,有合適發揮的平台就試試,尤其是對於日更的創作者來說,可以有更多曝光度的地方都值得努力看看。
Thumbnail
創Podcast的初衷與挑戰,充滿熱情卻受制於自身環境,面對種種限制與挑戰,想要堅持卻困難重重。
Thumbnail
創Podcast的初衷與挑戰,充滿熱情卻受制於自身環境,面對種種限制與挑戰,想要堅持卻困難重重。
Thumbnail
在兩寶出生後曾自創 Podcast,但因時間和動力問題終敗。如今四年後,希望透過部落格分享生活、育兒、電商產品等內容,並期望能與有相似想法的人一同成長。
Thumbnail
在兩寶出生後曾自創 Podcast,但因時間和動力問題終敗。如今四年後,希望透過部落格分享生活、育兒、電商產品等內容,並期望能與有相似想法的人一同成長。
Thumbnail
近年來Podcast快速發展,有許多用心經營的節目,不僅增長見聞也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也有許多風趣幽默的節目,為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在Podcast的選擇上,我偏好:職場發展、女性議題、心理學、簡單生活和一些休閒聊天的節目,以下推薦幾個我的口袋名單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近年來Podcast快速發展,有許多用心經營的節目,不僅增長見聞也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也有許多風趣幽默的節目,為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在Podcast的選擇上,我偏好:職場發展、女性議題、心理學、簡單生活和一些休閒聊天的節目,以下推薦幾個我的口袋名單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我,於2000年出生,在自媒體當紅的世代最後還是決定選擇當一名寫手。 也許影片很多人來說,更可以快速地接收到自己想要聽的內容。但我個人認為,文字對我來說更以吸引力,抱著能成為部落客的夢想,5年過去了卻沒有任何方向。 因為不知道可以帶給大家什麼特別的內容,但最後還是拿起了電腦開始打字。 畢竟,每
Thumbnail
我,於2000年出生,在自媒體當紅的世代最後還是決定選擇當一名寫手。 也許影片很多人來說,更可以快速地接收到自己想要聽的內容。但我個人認為,文字對我來說更以吸引力,抱著能成為部落客的夢想,5年過去了卻沒有任何方向。 因為不知道可以帶給大家什麼特別的內容,但最後還是拿起了電腦開始打字。 畢竟,每
Thumbnail
🌟收聽平台上這麼多檔節目,為什麼聽眾要選你的節目來聽?
Thumbnail
🌟收聽平台上這麼多檔節目,為什麼聽眾要選你的節目來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