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昨天幫我拿到了快篩劑,這一測,好吧!兩條明確的線,我確診了。 這次確診並不好過,因為很難好好睡一覺,也有許多的不便。 上次確診,記得是2022年12月吧?那時疫情嚴峻,大家無不嚴陣以待。公司這裡因為有員工宿舍的關係,特別重視,擬訂了很好的配套措施。除了工作時全程配戴口罩,進出不同單位,門口都提供了酒精消毒,餐廳不供餐改換便當,最好是拎回自己宿舍吃,儘量避免邊吃邊聊的群聚活動。單位中若有人確診,就被安排至隔離區,共同管理。同單位的其他人,則是嚴密觀察有無症狀。當然,這上百號人要公司全部監督實屬困難,還是得靠個人的自我管理才行。 那時被安排住進了隔離區,是我人生中難得的小幸福。 隔離區在宿舍的偏僻處,向南溫暖且安靜。平時鮮少人會過去那一區,主要是人員沒那麼多,所以大部分是空房,疫情期間剛好被拿來善加利用。病人只要帶好自己的個人物品進住即可。(儘管如此,東西也不少啊!棉被、枕頭、換洗衣物、清潔用品、個人藥品、零食飲料、手機、筆電......) 隔離房內已經備好了幾十瓶礦泉水,隨時可以煮水喝,衛生紙也管夠,如果要擤鼻涕。成立隔離區line群組,只要有任何需要馬上有人回應。三餐有專人送飯外加水果點心(如果吃的下的話。確診期間,我一天只吃一餐),另外,公司向附近診所打了招呼,為我們開設視訊問診。 總之,在隔離區,你只要盡全力痊癒即可。 那時的我,真的可以睡到自然醒。當然,半夜常咳醒,喉嚨也痛,不見得睡的好。但是,心理沒有壓力。白天醒著的時間很短,幾乎是醒沒多久又倒頭昏睡,可也比精神不好還得在電腦桌前死撐的好。 我記得最幸福的那天是,我看見陽光曬進屋子裡了,突然想:換個位子睡也不錯。於是把被單鋪在落地窗前,一邊曬太陽一邊睡午覺,直到太陽下山(陽光移位,我也跟著移位)。很溫暖很舒服的一覺。難怪貓貓、狗狗總愛在大太陽底下睡覺,原來是這麼舒服的一件事,比人類還懂得享受。而且那幾天剛好有寒流,同事們說他們快冷死了,擔心我被子不夠,傳訊說要送毛毯來。我跟他們說房間陽光充足溫暖,被子很夠,謝謝他們的關心。沒跟他們說我蓋著被曬著太陽睡大覺,一點兒也不冷。哈~~~ 隔離第四天吧?朋友瑛傳訊說她住我隔壁。隔壁?她也進啦?她說她比我早進,看群組有我,知道我也住進隔離區了。沒跟我打招呼,是因為頭幾天是最不舒服的時候,不打擾我休息。前幾天她聽到我狂咳,今天突然安靜了,表示病情已舒緩。果然是比我早進隔離區的人,這事都比我有經驗。 偶爾我會和她傳訊聊聊天,有次她告訴我她正在煮水煮蛋,我好奇怎麼煮?她說用快煮壺。我天!這樣也行。重點是,她還知道要準備蛋!真是佩服她了。其餘時間無非就看劇和睡覺(這就是為什麼要帶筆電的原因)。這段時間,雖然精神好很多,可也隨時就昏睡。 能夠想睡就睡,真好。 這次確診沒有強制隔離,所以也沒有所謂的隔離區。為了別人的健康安全著想,我只能待在自己的房間內自主隔離。我的房間位置靠外,臨近附近的居民。三不五時,可以聽到夫妻吵架、凌晨的卡啦OK歡唱、半夜隔壁室友跟我打招呼(她總是半夜才洗澡),再加上附近有民房在整修,電鑽八九點就開始了。 唉!我好想睡啊~~~ 吃也成了問題,總不好要同事往返送飯,只好請他們幫我買些雞蛋和米粉,我自己煮。放心,我用的是快煮鍋。看診也是,我得自己走到附近診所去拿藥,好在它沒有很遠。 圓說他中了。我暈!我的Boss也中了。天啊,我更暈! 總之,再次確診,非常不好。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喃喃自語
1會員
29內容數
喃喃自語是一間靜靜開著的小房間,裡頭堆著夢境的碎片、生活的絮語、還有戲劇回蕩過的漣漪。
寫那些醒來就不太能說出口的場景,寫每一場看似無關緊要,卻其實有點要緊的小事。
有時是一句話撞進心裡,有時是一場戲的發想。
有些日子什麼都沒發生,但還是值得開個會。
喃喃自語的其他內容
2025/06/03
既然生病了,請了假窩在家裡,索性就來寫文吧。
近期發生了一些事,千頭萬緒,一時間無法理清,現在總算有時間了。
前天中午,前任主管給我發了訊息,說田大姐於5月31日晚間,在全家人的隨侍陪伴下安祥離世。
剛看到消息,我有點矇。田大姐?十多年未見的田大姐走了?一時間我沒有任何情緒反應。
前主管是我
2025/06/03
既然生病了,請了假窩在家裡,索性就來寫文吧。
近期發生了一些事,千頭萬緒,一時間無法理清,現在總算有時間了。
前天中午,前任主管給我發了訊息,說田大姐於5月31日晚間,在全家人的隨侍陪伴下安祥離世。
剛看到消息,我有點矇。田大姐?十多年未見的田大姐走了?一時間我沒有任何情緒反應。
前主管是我
2025/06/03
我生病了。
我這人挺跟得上流行的。
本以為是磁暴造成身體的不適。到了下午突然間開始流鼻涕、咳嗽,於是又推諉是昨夜沒睡好,著了涼,並不在意。
到了晚上,身體疲憊,睡意極濃,在追劇的當下,我居然睡著了。
半夜,我明顯感到喉嚨痛。心想大事不妙!不會是確診了吧?這跟上次確診的情況極為類似。
近期新聞一直
2025/06/03
我生病了。
我這人挺跟得上流行的。
本以為是磁暴造成身體的不適。到了下午突然間開始流鼻涕、咳嗽,於是又推諉是昨夜沒睡好,著了涼,並不在意。
到了晚上,身體疲憊,睡意極濃,在追劇的當下,我居然睡著了。
半夜,我明顯感到喉嚨痛。心想大事不妙!不會是確診了吧?這跟上次確診的情況極為類似。
近期新聞一直
2025/06/02
昨天整晚輾轉難眠,因為身體又發痛了。因為這情況已是常態,所以沒多想,照例跟往常一樣起床梳洗,拖著疲累的身軀上班去。
可是今天的疼痛跟往常不一樣,它一直持續著。辦公室的圓突然私訊我,說他頭痛,問我有沒有止痛藥?當然,這是我的常備品。
下午身體的疼痛依舊。在工作之餘跟阿雅閒聊了一下,提到今天好像有不
2025/06/02
昨天整晚輾轉難眠,因為身體又發痛了。因為這情況已是常態,所以沒多想,照例跟往常一樣起床梳洗,拖著疲累的身軀上班去。
可是今天的疼痛跟往常不一樣,它一直持續著。辦公室的圓突然私訊我,說他頭痛,問我有沒有止痛藥?當然,這是我的常備品。
下午身體的疼痛依舊。在工作之餘跟阿雅閒聊了一下,提到今天好像有不
#隔離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今天分享一件事給大家。近日有位個案聽完抽血驗尿的報告之後,很認真卻也不解的向我描述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期望有人能告訴她為什麼。
個案說在疫情前1年因為右腳底的抽痛開始睡不好,隨著中西醫看診檢查用藥的次數增加,疼痛的強度、頻率和範圍不減反增。一直到疫情後接種了第一劑和第二劑新冠針劑之後,逐漸減緩
今天分享一件事給大家。近日有位個案聽完抽血驗尿的報告之後,很認真卻也不解的向我描述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期望有人能告訴她為什麼。
個案說在疫情前1年因為右腳底的抽痛開始睡不好,隨著中西醫看診檢查用藥的次數增加,疼痛的強度、頻率和範圍不減反增。一直到疫情後接種了第一劑和第二劑新冠針劑之後,逐漸減緩

看到標題請先別急著恭喜我😂不是大家想的那樣啦🙅♀️這裡的「兩條線」其實是一年多前關於中標的小故事。
小心翼翼卻還是確診了,喉嚨像在燃燒,頭也還是時不時的暈眩,生病的代價真的很大呢!
就算生活回到正軌,還是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哦!

看到標題請先別急著恭喜我😂不是大家想的那樣啦🙅♀️這裡的「兩條線」其實是一年多前關於中標的小故事。
小心翼翼卻還是確診了,喉嚨像在燃燒,頭也還是時不時的暈眩,生病的代價真的很大呢!
就算生活回到正軌,還是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哦!

2024年2月11日
農曆年前跟感冒的侄子共食一碗湯(小小孩番起來無法擋),然後就感冒了,在家裡附近診所看了2次,吃了不同的感冒藥,沒好。從除夕開始,每到夜晚時分就是發燒來臨的時刻,還好只是低燒,但是發冷、發熱、流汗、酸痛、喉嚨痛、咳嗽、帶痰,就是整晚的不舒服😞

2024年2月11日
農曆年前跟感冒的侄子共食一碗湯(小小孩番起來無法擋),然後就感冒了,在家裡附近診所看了2次,吃了不同的感冒藥,沒好。從除夕開始,每到夜晚時分就是發燒來臨的時刻,還好只是低燒,但是發冷、發熱、流汗、酸痛、喉嚨痛、咳嗽、帶痰,就是整晚的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