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堅出來混,還真的是人狠,義氣,兄弟多。十幾歲就殺人不眨眼的,在三國裡面大多就是個武將,講白了,這種人的身體快過腦袋。
但懶得查,光是想到關羽夏侯惇,就知道也非凡夫。事實上孫堅差不多也是那個級別,要說君主既無名也無實,就是兒子長臉給他追了個封。
上次說到跟孫堅這個走後門的假尉比起來,朱儁更是個角色。這才注意到,他們本身是同期生,也同樣因著會稽妖賊許昌發達。《後漢書》寫許昭,但大概推一下時間地點,應該是同一個人沒錯。
孫堅當時以郡司馬身分出戰立功,而朱儁則是會稽太守主簿。
吳郡這邊表現優秀,會稽太守則因為不力給革了職。朱儁則散盡千金上京幫太守打官司。相對的,也幫朱儁自己打開了人脈。
欸嘿,其實跨郡作戰是違法的,主要當時由州刺史總管平亂才能這麼搞。正因為孫堅有此經驗,後來當長沙太守才會跨郡討賊,才會覺得荊州刺史王叡根本是個廢物。
這是後話,朱儁接著走正規流程當縣長,又超拔為交州刺史。講真的沒花錢才奇怪,不過就是這樣,孫堅家裡只怕比朱儁還有錢,可一個花在地頭,一個花在朝廷。
後來黃巾亂起,朱儁就徵召了孫堅來當幫手。
這兩人肯定相知,八成相識,而朱儁也知道,孫堅雖然到處當縣丞,可是殺人打仗界的一把好手。
孫堅就這樣被帶入了朝廷,在不通過科舉的情況下,有了議郎的身分,所以之後才能當長沙太守。熟的人就知道,孫堅在朝廷一樣是不管規矩,只管效率的阿北(耶?)。
根據《吳錄》說,孫堅也曾跨郡救援陸康的姪兒。就是因為人狠又講義氣,兄弟才會多。
而且孫堅的弟兄,北至遼西,經山東青徐,下吳郡會稽……正一海線霸主有沒有?把英雄傳結合在一起,看起來的感覺是不是不一樣呢?
只是隨筆,最後說一下,孫堅「漢室忠臣」的形象:二創三創很常用這個人設,但不太會提怎麼來的。更何況,孫堅從少年起明明就是一個無視法律規矩的人。
不過雞都有愛國的,誰說古惑仔不能?
孫堅的第一個義舉,就是批評董卓無禮,擾亂軍心,當斬。
他又不是讀書人,跟人說什麼禮?套上古惑仔8+9反而更容易理解。孫堅並不是在乎董卓穿什麼衣服戴什麼帽子聽什麼音樂舉什麼旗子。他批評的就是「老大,董卓沒把你放在眼裡啊」!
見不得西涼黑幫比他江東黑道更囂張。
第二個就是軍法,軍法講白了也不是什麼法,就是一種不服從者斬。
斬了一個不聽話的,剩下一百個就會怕你。孫堅建議斬董卓也是這個理,果然不愧是孫武後人,孫子兵法的起點正在於那兩顆美女腦袋(無誤)。
所以你說這跟愛國?沒什麼關係。
孫堅真正的義舉,在於入洛陽攻打董卓時。
董卓先前盜挖帝陵,又放火燒了洛陽城。而孫堅入城後,就派士兵開始修復陵墓,打掃宗廟,並且開始恢復祭祀。
這才是禮,這才是愛國,這才是奇怪。孫堅怎麼可能會注重這些事情?
所以裴松之加註,陳壽未取的吳史部分:做完這些事情,孫堅就找到傳國玉璽了。而這又會牽扯到孫堅人生第二怪:奉袁術為尊。
稍微補完一下,其實裴松之多少暗示著,孫堅根本沒有什麼忠孝禮儀之舉,就是因為他找到了傳國玉璽,所以加了一點「好像他是個忠臣所以上天賜他玉璽」的記錄。
至於袁術,我們現在是看他不起,但當時他卻是官最大最名正言順的諸侯。比袁紹要正多了。
孫堅雖然是個不法分子,但找棵大樹的道理怕還是懂得。
當然,實際上孫堅在想什麼,那是誰都不會知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