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總統府

俯瞰總統府廳舍與府前廣場
台灣總統府廳舍於1919年建成,建築風格屬辰野金吾風格,在1909年經過設計師評選後的最終決議外觀,是名單中長野宇平治(師從辰野金吾)的作品,而其樣式與當年正在建造中的東京車站相當接近。 然而在到最後定稿階段,修改成現今高塔、壯闊莊嚴建築模樣的真正設計者是當時參與評選的另一位設計師森山松之助,將設計圖局部修改後,工程才開始動工。最終設計和德國柏林紅色市政廳外型類似。

德國柏林紅色市政廳

從柏林電視塔俯瞰紅色市政廳
德國紅色市政廳修建於1861年到1869年之間,義大利北部文藝復興風格,由Hermann Friedrich Waesemann設計。它模仿了托倫(今屬波蘭)舊市政廳,以及法國拉昂聖母院。
不少人覺得台灣總統府與德國市政廳相似,但它其實也與日本的東京車站很像。
東京車站丸之內站房、丸之內站前廣場

戰後修復的東京車站(1997)
東京車站被譽為東京的「表玄關」,具有首都中央車站的地位,不僅是日本全國新幹線路網最重要的列車始發站,同時也是東海道本線、中央本線、東北本線等日本主要在來線(傳統鐵路)幹線的起點站。 此車站是由明治時代建築家辰野金吾建造,以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為原型,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簡化設計。該車站於1914年完工啟用,並於2003年被日本政府登錄為重要文化財。東京車站也是關東車站百選入選站之一。
此外在日本殖民時期,朝鮮也有相似的建築外觀,朝鮮總督府是大日本帝國統治朝鮮期間,在朝鮮京城(現韓國首爾)景福宮內設立的最高政府機構。

朝鮮總督府
1910年(大日本帝國明治43年,大韓帝國隆熙4年)8月22日,《日韓合併條約》簽訂,大韓帝國覆滅,主權歸日本所有,日本於朝鮮所置之韓國統監府更名為朝鮮總督府,受屬日本天皇直轄。 1910年日韓合併後,景福宮部分被拆除。目的是讓與總督府當作建地,佔有當年正宮的位置,當時聘請了在日本開辦事處的德國建築師格奧爾格·迪·拉蘭德設計,1924年,原建築師死後,日本建築師(野村一郎、國枝博等人)完成,這座鋼筋混凝土的五層建築高54.5米,建築物的造型是歐洲的學院派風格。
|歷史照片

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廳舍外觀

剛蓋好的東京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