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個平凡的上班族,沒有很專業的技能,也沒有什麼特別經歷,我可以做副業嗎?」
這句話是我在諮詢時最常聽見的自我設限。
但我想對你說:副業不是為了證明你有多厲害,而是幫助你發現你其實早就做過有價值的事。
你不需要變成專家,才有資格開始一個 side project。你只需要——願意把曾經有幫助的經驗,整理成可以「幫到更多人」的方式。
一、「不是專家」的焦慮,來自一種錯誤的比較
我們總以為「能變現」的東西,一定要像大神一樣厲害。
但現實是,多數人不需要被大神教,只需要比他們早一點經歷過、講得懂人話的同溫層領路人。
試著想像三種角色:
角色1:大師型
- 舉例:出版過書、教過百人
- 價值貢獻:權威感強,但距離遠
角色2:領路型
- 舉例:剛走過這條路,還記得困難
- 價值貢獻:真實、有共鳴、接地氣
角色3:陪伴型
- 舉例:同一條路上,一起摸索
- 價值貢獻:有連結、可信賴、有持續性
你不一定要當大師,但你可以是走在對方前面半步的那個人。
二、你的「不起眼經驗」,可能正是別人無法跨越的門檻
請不要低估你已經解過的問題。
- 你曾經花兩年學會時間管理,別人現在正為遲到焦慮苦惱。
- 你曾經練習提案10次才被主管點頭,別人正在想怎麼說服老闆。
- 你從一開始「不敢開價」變成可以順利收費,這中間的心路歷程與做法,就是一份可複製的價值。
副業不是成果展,是教案設計。
把你曾經走過的路,變成一張「給初學者的地圖」,就是你的產品雛形。
三、練習:寫下你曾經克服的三個困難
請回想這兩年來,完成以下句子:
- 我曾經從 _______ 的狀態,變成現在能 _______。
- 這段過程中,最卡的點是什麼?我怎麼解決?
- 如果有人正卡在那裡,我能怎麼幫他更快突破?
這就是一種「價值敘事」。你不用說自己多厲害,只要說得出你是怎麼做的,就足夠。
我曾經陪過一位年輕職人,覺得自己太普通
他說他只是一個餐飲服務生,不會寫文案、沒人脈也沒資源。
我們一起挖掘他的「被稱讚過」與「有成就感」的片刻,發現他曾經幫老闆設計過一份來客回饋表,讓店鋪 Google 評價提升了三顆星。
後來他把這個經驗寫成一篇教學貼文,還開始協助其他餐廳設計顧客調查機制。
他的副業不是來自專業,而是來自解決過一個問題,並願意整理成方法。
本週練習|創業練習 NO.04:不是專家,也能開始
請完成這份「價值回顧表」:
- 我曾經跨過哪些難關?
- 哪一個突破,是我真的很有感的?
- 如果把這件事畫成一條教學流程線,它會有哪些步驟?
若你願意,將其中一條流程貼給我,我可以幫你設計成一張「副業起點地圖」。
預告|EP.05:我有太多想做的事,怎麼選?
下一篇,我們要來處理另一個常見的副業焦慮:「我什麼都想做,結果什麼都做不長。」
我們會提供一套選題篩選與試做優先排序的模型,讓你從想法清單中找到最值得投入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