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新科技進步迅速,AI的普及將讓人類的工作效能大幅加速,而這世界的變化將會以指數成長。面對快速改變與難以預測的未來,我們該如何為未來做準備呢?
由天下文化所出版,弗雷德里克.佛特所著作的這本《原力心態》會告訴我們,該具備甚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快速變化的未來世界。作者是Google第一位首席創新傳道者,在Google創立新實驗室,培訓數萬名員工學習如何想像和實驗新想法。
作者在書中提到,為什麼要擁有「原力心態」?在未來快速且不確定的時代,單靠預測或公式不夠,我們得靠「創意算力」走出一條新路。當 AI 寫作比人還好、機器在工作上超越人類,我們唯一能勝出的,就是「創造力」。這不是多餘的花招,而是生存的底氣。
樂觀到「極致」,不是不現實,而是相信每次挑戰都有可能變革命性的契機。書中建議:當會議有人冒出奇怪點子,不要急著潑冷水,先想想「好喔,如果這是真的,會怎樣?」讓糟點子變思考線索,往意想不到的方向延伸。
作者主張,創意是經由交流打磨出來的。像是在紙上寫「如果…會怎樣?」然後折紙飛機丟給陌生人,就是一種練習「冒險分享」的方式。即使被忽略或嘲笑,也是一種學習。因為分享,是為了引發後續連鎖效應,最終可能帶來意料之外的回報。
好奇心不是小孩專利,而是面對未知時的最大資產。書裡提到要常問連串「如果…會怎樣」,同時越過自己的預設思維,用五感探索、擁抱未知,不怕不確定,勇敢問問題。這些微小好奇,可能引爆大創意。
創意不需要瞬間大爆發,而是透過小步快跑的「測試-學習」循環。先做原型、試調整,從錯誤中獲得「微洞見」,這些小成功也能串起真正創新的里程碑。
真正的創意不是憑空想,而是能解決別人的痛。書中提到同理心的重要:從自己的感受轉到別人的立場,跨越差異,理解他人需求。這樣才能做出「真正有人需要」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獨特那一項「X 特質」——某種專屬火力。書裡建議回顧人生裡那些重要節點,找出讓你特別熱血、特別有感動的事情,並把它當作創意和行動的核心。這份熱情,就是你接下來一路走得穩健的力量。
最後,作者強調:原力心態不是一時用,用完就放著,而是要成為日常的習慣。把「激進樂觀」、「妙想分享」、「好奇探索」、「快速實驗」和「同理心鍛鍊」這些練習內化,慢慢建構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創意作業系統」。
這本書不像厚重學術,反而更像一本「創意生活指南」,教你怎麼把創造力變成習慣。它重視小實驗、多學習,不是走一步看百步,而是走一步學一步。最後,創意不是玩票,而是要回到「為誰而做」的問題,這樣才有用。
為未來做好準備的生活,就是不斷培養能看到無限可能的視野,並具備面對挑戰的韌性,把對未知的恐懼變成好奇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的興奮。你的樂觀使你專注於可能成功的事,而非著眼於失敗。
整本讀完會覺得,雖然未來很難預測,但我們可以準備好心態、手法、身體力行。創意不保證成功,但沒有創意,連轉身的機會都沒有。而我們需要的就是對未知保持好奇與樂觀。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2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