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雲集合作社」將於6月27日舉辦「113學年度 北投雲集 x 復興高中+關渡國中協作 108課綱回顧與展望論壇」,地點在關渡國中四樓的永平廳。
那天我將是第一位分享者,當時匆忙間把主題訂為「集眾人之力成就每一個孩子」,這是我從推動這項工作以來,從思想轉化為行動後經常使用的題目。
但在開場短短時間內,我其實應該要呈現這個學年度的課程協作精華,而不是再去講一堆理念吧!想了好幾天,今天上午試著畫了底下這張圖,結果很順利地往下衍生出好幾張簡報,用來讓大家理解這個學年度的協作過程與模式。

不過,「教學」主體在「教學者」及「學習者」,所以更應該要呈現他們在過程中的狀態,特別是這樣的協作,包含大量的社區講師及學校老師,以關渡國中的協作為例,協作主體是七年級三個班級,所以學校就會有三位老師參與,而北投雲集則邀請五位社區講師進場,因此,要呈現「教學者」的狀態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至於「學習者」的狀態,基本上會使用各種多元評量的模式,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但有沒有可能進一步用一些總結式的文字進行描述呢?
尤其是關渡國中的協作,主責的三位社區講師及三位學校老師必須非常緊密的配合,共用一份簡報檔進行教學,因此,我使用「不同的老師,使用相同教材,面對不同的學生」做為最後想呈現內容的引句。
還好從三月開始,北投雲集找了一位年輕夥伴進場觀課,並產出觀課紀錄,因此,所以可以運用這些關課紀錄進行分析。
所以,在引句之後,我列出三道題目「三位主責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反應比較分析」、「學生學習狀態總體觀察」及「課程品質與後續建議」,做為分析的標的,以完成整份簡報檔的製作!
開場的簡短分享後,就是讓所有第一線的人密集分享,包括帶領整學期共備的劉桂光校長、關中楊秀文校長、王怡文主任、社區講師以及學校老師等,最後還會找幾位同學親自解說他們這學期完成的成果!
由於這樣的課程設計完全是以「地方學」作為基礎進行發展,而在社區講師的專長下,自然必須有一些到戶外進行的課堂,我一直認為用這種方式設計的「戶外教育」,應該要成為「戶外教育」的主流,所以論壇的最後一節,透過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員的推薦,邀請到「國教院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心陳逸年教師」分享「從戶外教育與課程規劃的想像」。
有興趣想深入了解這個協作課程內容的朋友,歡迎報名參加,報名網址為:https://forms.gle/Q6DXoEeZLKKAm5F97
宣傳海報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