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图片由Nicole Köhler在Pixabay上发布
夜晚微風,我撥開幾顆玉荷包放在盤子裡,推向你:
「請用。」我一邊笑,一邊繼續撥著果皮。「我常這樣撥給家人吃。」
就像削蘋果泡鹽水、冰過再切小塊,一點一滴的日常,包住了很多我沒說出口的情感。
我想起最近常在夜裡讀自己寫的《饅頭文》,那是我對生活深刻回味的方式。讀了五次以上後,我心裡也問了一句:
「是不是有其他人,和我一樣需要夜裡的一點溫柔?」
玉荷包是什麼?和荔枝差在哪?
妹妹說得斬釘截鐵:「這不是一般荔枝,是玉荷包!」

有點像「夏天的貴族水果」,不是所有荔枝都能這麼嬌嫩可愛。
那天她說:「這不是一般荔枝,是玉荷包!你看,那果肉像白玉一樣透亮,咬下去會‘啾’一聲爆汁,比較水嫩甘甜!還有籽比較小。」
有吃過玉荷包嗎?我妹妹很愛吃,今年產量好像比較少,喜歡吃的人可以到大樹區的路邊看看,有機會看到一些果農自行販售,上次我買了一斤250元,真的像在吃滑潤的糖果一樣,心情美滋滋。
那我們吃點甜,分享一點典故:
妃子笑的典故與玉荷包的歷史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句來自杜牧的詩,《過華清宮》,描寫唐玄宗為博楊貴妃一笑,不辭千里運荔枝。
也因此,某些品種被命名為「妃子笑」,象徵寵愛。
至於「玉荷包」,古籍記錄早見於清代,因為果肉如玉,剝開後像絲質荷包得名。如今,在高雄大樹地區,更有「玉荷包之父」農民王金帶推廣栽種,使台灣玉荷包名揚國際。
食物裡的家人,記憶裡的甜
小時候,我們會把玉荷包冷凍起來吃,就像冰糖果。
妹妹總會跳著、笑著,塞滿三顆在嘴巴裡:「我可以!」
她一臉認真又固執的模樣,讓人又好笑又疼惜。
我想,愛吃玉荷包的人,內心大概都住著一點點孩子氣。
小提醒:別吃太多,荔枝太多會上火!
「『荔枝會上火嗎?』『玉荷包會流鼻血嗎?』被這麼問時,我會回:適量,慢慢吃,讓每天都多點甜。」
如果你喜歡這樣從食物談記憶的方式,也歡迎閱讀我其他【晚安-深夜食記】作品,像是:
嗨,如果你喜歡我這種方式的文字,歡迎分享,但也歡迎標註出處。
你可以這樣寫:「語錄風格來自 墨雪鳶紅」或「靈感來自某位喜歡用茶和花說故事的作者」。
如果你有了新的延伸創作,請讓我知道,我會高興地替你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