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經營不好!」房子買得再好也是跌!(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先在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

買房子,你真正在意的是「買進價格」,還是「賣出價格」?

 

我們常聽見有人焦慮地問:「房價會不會跌?」

心裡也不免糾結:「這樣買會不會買貴了?我是不是買在高點?」

 

但換個角度來思考,如果這間房,未來一定會增值,而你也計劃有一天賣掉它,那麼你真正該在意的,不是當初「買得多便宜」或「買貴了」,而是你未來能不能笑著以更高的價格賣掉它?。(賣得順利、又賣得好)

真正決定你有沒有賺錢的,不是你買的便不便宜,而是你能不能以更高的價格順利賣出。

(最終能否獲利,取決於你賣出的價格,而不是當初買進時的價格。買進是過去式,賣出價格才是現實的收益。)

 

再問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你打算純自住,且一住30年、甚至永不打算賣掉,那你該在意的是「買進價格」,還是「賣出價格」?

 

想清楚這一點,你會發現,如果一樣東西既不會增值、也不會帶來現金流(租金),還會隨著時間折舊,那麼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買便宜!

 

雖然買貴會讓你內心大崩潰,覺得自己被坑了,但無論你多麼在意「買進價格」,時間會把那種不爽感沖得無影無蹤。真正讓你焦慮的是那些長期影響你生活品質、把你弄得心力交瘁的事,這些事可比買貴了還要讓你抓狂啊!

 

那麼,究竟有哪些因素能左右「未來的賣出價格」?

又有什麼條件,會同時影響你的生活品質,甚至是你的心情呢?

 

(是否該更在意「買進價格」還是「賣出價格」,其實取決於你購買的是什麼東西。無論是資產、消費品,還是其他類型的商品,這不僅關乎價格,還涉及你購買的目的、對該物品的使用方式、預期價值和長期規劃。未來有機會時再進一步分享說明。)

 

🌾「買對房就能發財」嗎?

 

對大多數人而言,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購屋都是一筆巨額支出,絕非「隨便看、隨便買、隨便賺」的簡單遊戲。因此,絕對從「價格」、「時機」、「Location」、「產品」到「管理以及鄰居」層層篩選,最終挑選出最適合且符合自身需求的房子。

尚未看過買房真的可以隨便買嗎?(上)(中)(下),或是印象已模糊,可點擊連結前往。

 

許多人在買房時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房策略或選擇標準,普遍認為只要避開不理想的「Location」或「產品」,長期持有便能享受房價增值的喜悅。然而,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嗎?房價真的是只漲不跌,房屋轉售必然獲利嗎?

 

臺灣房價雖然長期呈現上升趨勢,但這並不代表房市總是一帆風順。根據「信義房價指數」與「國泰房價指數」,臺灣住宅市場的特徵是「多頭長、空頭短」,即「漲幅高,跌幅小」,但這並不意味著房價不會下跌

 

此外,理論上購屋轉售應該能帶來獲利,但實際情況卻顯示,仍有部分交易出現虧損。根據「樂居網」統計,近年來臺灣住宅大樓的轉售賺賠情況如下:

 

2024年:43,519筆交易獲利,但仍有870筆出現虧損。

2023年:44,733筆獲利,虧損筆數為1,301筆。

2022年:39,588筆獲利,1,636筆虧損。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因為持有的房子「不保值」!「不抗跌」!

(當然,還包括一些「心理層面」或「資金層面」撐不下去的狀況,本篇將不特別展開說明。)

 

何謂保值?

 

保值:保值指的是資產能夠抵禦物價變動的影響,保持其原有價值。具體來說,當房市回檔時,保值的房地產不僅能避免大幅貶值,甚至可能僅有小幅下跌或完全不跌。保值的房產在長期內能夠保持其價值,不會隨著時間推移或經濟波動而顯著縮水。這類房產能夠抵抗通膨和市場風險,讓擁有者無需擔心資產貶值。

 

購買房子固然是以賺錢為目標,但在房市呈現「多頭長、空頭短」且房價並非不會下跌的格局下,關鍵不在於短期內是否能賺,而是房子能否長期保值。唯有如此,當市場波動時,才能穩住心態,而不會因短期波動而做出不理性的決策。

 

持有房地產就是一場耐力賽,比的不是誰買得快,而是誰撐得久。只有那些能夠熬過市場波動、撐到最後的人,才是最終的贏家!要記住,房價的上漲,多半來自趨勢與時間累積的附加價值(如通膨),擁有保值的房產,才能真正享有這份紅利。

 

「買對房就能發財」真的這麼簡單嗎?當然不是!若後續「管理與經營」不到位,再好的房子也可能貶值,甚至虧損出場。

大禾邸家-再好的五官,不打理也是邋遢;再好的房子,不管理經營也是跌

大禾邸家-再好的五官,不打理也是邋遢;再好的房子,不管理經營也是跌


🌾買房子只是一瞬間,後續「管理與經營」才真正關乎生活品質與心情

 

近年來,房價持續攀升,民眾普遍僅關注房市「價格」與供需以及私領域,卻相對忽略了居住品質與社區管理的重要性。根據中華民國住宅學會與臺灣住宅建築獎協會最新公布的「六都集合住宅居住滿意度」調查,顯示許多購房者在意的是購買當下的「價格」,而對於後續的「管理與經營」及生活品質關注較少。然而,真正影響未來房價與居住品質的,正是長期以來大部分人從沒關心過的「管理與經營」。

 

根據民間調查機構統計,即使同一條路上相鄰的房子,若「管理與經營」狀況不同,房價表現可能大相逕庭。當市場回檔時,房價跌幅可能相差 10%,而管理得當的房子甚至可能不跌;而在房市上漲時,成交單價也可能有 3% 至 10% 的落差。且隨著屋齡增加,價差往往愈大

 

這是為什麼呢?說到底,還是因為持有的房子「不保值」!「不抗跌」!

(而這些不只體現在數字上,更會反映在你每天的心情上喔!)

 

回想一下自己當年買房的當下,當時的「價格」絕對是自己能夠接受且符合市場行情;「時機」鐵定是政府及銀行對你友善的時候及好的緣分;「Location」更是絕無僅有並具有未來發展潛力或市中心;「產品」稀有且符合自身需求;「管理以及鄰居」也素質良好,正因這些條件都滿足,當時才敢於出手。

 

然而,持有之後,你可能會發現 「價格」、「時機」、「Location」、「產品」這些因素在購買時就已經定調了,且無法輕易改變及干預,你或許會偶爾糾結這些決策,記住,等你住進去或持有出租後,它們都不再是焦點了。真正影響房產長期價值與每日生活細節、決定居住是否舒適,甚至影響出租穩定性的,是 「管理與經營」,與其只關心買得「對不對」,更該關心「住得好不好,管得行不行」

 

(購屋的關鍵真的不在於「價格」,而在於「價值」「不要怕貴,要怕不好」,真正該追求的不是短期投資獲利,而是長期的保值與稀缺性。拉長時間來看,當初買貴一點真的重要嗎?一萬、兩萬的差距,放在多年後根本微不足道,真正讓人後悔的,往往是當初少買了一間。與其糾結於某個時間點的價格,不如著眼於房子的未來發展潛力,以及它的真正價值——包含「產品」本身、「管理以及鄰居」。買到好的產品,才是最值得在意的事。)

 

試想這樣的場景:

陌生人自由出入,缺乏安全管理;

公共空間燈光昏暗,安全死角遍布;

園藝植栽枯萎,無人打理;

火災發生卻無警報響起,設備年久失修;

公共設施骯髒雜亂,電梯頻繁故障,環境異味難聞;

管理費帳目不透明,管委會管理失能;

鄰里冷漠疏離,住戶彼此形同陌路;

租客惡意欠租、破壞房屋、噪音干擾,導致糾紛、投訴不斷……

 

這樣的居住環境,能稱得上有「管理與經營」嗎?「不安全、燈不亮、花不開、水不流、不整潔、不舒適、不便利、人不和、不寧靜、不穩定」的種種問題累積起來,房價不僅難以增值,甚至連順利轉手都變得困難,這樣的房子能不跌嗎?畢竟,房屋的保值性取決於未來的換手性。

 

還不夠有感嗎? 讓我們再來看看幾個具體案例,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到「管理與經營」的影響:

 

案例一:不同社區,不同管理,價差百萬

某社區,由於管委會經營得當,公共設施維護良好,社區住戶素質佳,10年間房價穩步上升,每坪漲幅達55%。但同一條街上另一個社區,因管理混亂,停車場漏水長期未修復、電梯維護不到位、住戶投訴無門,最終房價成長幅度遠低於前者,且成交速度也慢,許多屋主掛牌多年無法脫手,最終只好降價求售,成交價甚至比同區行情低10%,總價差距動輒上百萬元。

 

案例二:租客素質影響房價,出租市場也看管理

某大樓,因地點良好,吸引了許多人購買出租,然而管委會及屋主對租客管理寬鬆,導致違規短租、群租情況頻發,住戶投訴不斷,甚至有租客惡意破壞房屋、積欠管理費。短短五年內,該社區租金報酬率降至1.9%,房價漲幅也明顯落後於周邊社區。相反,鄰近的另一棟大樓,嚴格執行租賃規範,租客素質穩定,租金穩定成長,房價漲幅則高於區域平均值,出租率始終維持在98%以上。

 

案例三:老公寓 vs. 管理優質的電梯大樓,價值變化天差地別

某條老舊巷弄內的公寓,因屋齡過高、公共區域無人維護,牆壁斑駁、樓梯間雜物堆積,導致買方觀望,房價多年停滯不前,甚至出現轉售虧損案例。與此同時,同區域的一棟電梯大樓,雖屋齡相同,但因社區管理完善,外牆翻新、電梯定期保養、公共設施維護良好,不僅出租市場需求穩定,房價也保持穩步上升,過去十年內價格增幅達40%,吸引自住與投資買家持續進場。

 

案例四:好宅也怕管理不善,成交價跌回十年前

某知名好宅,當初因品牌建商與高端規劃吸引買家爭相購買,然而後續管委會內部紛爭頻仍,管理費帳目不透明,住戶之間也發生矛盾,導致多戶好宅屋主因不滿居住品質,低於市價轉售,結果該好宅近年房價不增反跌,某幾戶成交價甚至跌回十年前的水準,市場對該社區評價直線下降,與其他好宅形成鮮明對比。

 

買房應該是一件讓人安心愉悅的事,但若天真以為房子只要擺著,房價就會自然上漲,卻忽視管理與維護,不僅居住環境日益惡化,若是出租,缺乏妥善管理也可能因為租客問題層出不窮,讓自己心煩意亂,最終只會導致生活品質每況愈下。到那時,別說房產增值了,連持有都覺得煩,能夠順利脫手都要偷笑了!

 

因此,真正決定房產長期價值與租賃穩定性的關鍵,不僅在於「價格」、「時機」、「Location」、「產品」,更多在於「管理與經營」。 買房子只是瞬間,後續的「管理與經營」,才是決定生活幸福感與房產價值的真正關鍵!

 

🌾為何「管理與經營」不好,房子買得再好也是跌?

 

1. 市場認同度下降,削弱房產吸引力

房價的本質在於市場的供需關係。當一個「物業」的管理混亂,就會導致市場認同度下降,讓潛在買家卻步。例如:

 

公共設施維護不佳,造成「物業」形象低落。

住戶素質參差不齊,甚至發生治安問題。

管委會運作失能,財務透明度不足,讓購屋者對未來管理成本產生疑慮。

當市場對某個「物業」的信心降低,需求減少,房價自然容易下跌。

 

2. 居住品質下降,影響生活與租賃市場

房屋價值不只是牆壁與地板,而是整體居住環境的體現。如果管理與經營不善,住戶的居住品質下降,甚至開始尋找更好的選擇,導致:

 

自住客遷出:若環境變差,自住族群可能選擇搬離,入住率下降。

租金下滑:租客對管理不佳的房子需求降低,房東只能降租吸引人,租金報酬率下降,投資吸引力減弱。

轉手困難:居住體驗不佳時,未來買方更可能選擇其他管理完善的「物業」,進一步降低房價。

 

3. 房產流通性下降,價值自然下跌

房地產的價值來自於未來的「換手性」,也就是當市場需求轉弱,買方購買意願降低時,屋主為了脫手就得降價求售,形成負向循環:

 

買家抗拒進場 → 物件掛售時間變長 → 區域成交量下降。

屋主無奈降價 → 附近成交價下滑 → 形成負面價格參考。

惡性循環:價格愈跌,想出售的屋主愈多,市場供給過剩,房價崩盤效應出現。

反之,管理與經營良好的「物業」,住戶穩定,需求持續存在,房價也就較為抗跌。

 

4. 風險管理不足,增強貶值壓力

當社區管理不善,會讓許多隱藏風險累積,而這些風險可能會直接衝擊房價:

 

設備老化:電梯頻繁故障、消防設備未維護,潛在買家視為負擔。

租賃風險:租客管理鬆散,違規短租、群租問題嚴重,影響「物業」居住品質。

安全隱憂:陌生人進出頻繁,治安變差,導致「物業」被貼上「負面標籤」。

 

當以上這些問題累積到一定程度,房價自然就難以維持,更遑論上漲。

 

🌾「管理與經營」是什麼?

 

從上述內容可知,「管理與經營」不僅關係到房屋的保值與否,更深刻影響著生活品質。

 

但問題來了,不是人才需要被「管理」與「經營」嗎?為什麼房子也需要?

 

許多人認為,只有人才需要管理與經營,但事實上,許多事物若缺乏管理與經營,長期下來就會變得低效、甚至失去價值。

 

這就像車子需要定期換機油、檢查煞車,否則長時間不保養,故障率會提高,影響使用壽命。人的健康也需要自律管理、鍛鍊與抒發,才能保持身心健康、長命百歲。同樣地,人際關係需要經營,不是光認識就夠了,還要透過持續的互動與關心,才能建立長久的信任與連結。

 

房子是大多數人一生中最大的一筆花費與投資,怎能忽視它的「管理」與「經營」?畢竟,房子不僅是我們的日常居所,更是承載財富的重要資產。它不像人能自行適應環境,若缺乏維護,隨著歲月流逝,可能會老舊失修,影響居住品質,甚至貶值。

 

即使住戶素質普遍良好,仍可能有少部分人較為自我,因此需要透過「管理」與「經營」來執行與監督社區規範(如公約),確保鄰里和諧,維持良好的生活環境。畢竟,人才是最不受控、最需要被管理與經營的。此外,房屋若缺乏適當管理,可能成為難以出租、難以轉手的沉沒成本;反之,透過良好的「管理」與「經營」,不僅能提升居住舒適度,還能創造更高的財富價值。

 

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房子的價格或許在購買時已確定,但其真正的價值與未來的價格並非與生俱來、也非恆久不變,而是取決於持有者們及管理隊的細心「管理」與「經營」。

 

那麼,究竟什麼是「管理」與「經營」呢?

 

「管理」,指的是對人、事、物進行規劃、組織、指導與控制,以確保運作有條不紊、提升效率並避免混亂與資源浪費。其核心概念在於有效掌控與協調,確保各個環節順暢運作,使事物維持在穩定的狀態。

 

「經營」,則是透過資源運用、策略規劃與管理手段來創造價值,並達成目標。

 

在房地產領域,「管理與經營」可進一步細分:

 

「管理」:被動維護,確保穩定

包含「物業管理」與私領域的「租賃管理」

 

「物業管理」:主要是對「物」的管理,涵蓋建築物本體與公共區域的日常維護,例如保全服務、清潔打掃、電梯與機電系統的保養、公共區域的整潔等,目的在於延長建物壽命與維持生活便利與安全。這就像一台機器需要定期保養才能長久使用,物業若缺乏「物業管理」,很容易加速老化,影響其價值與居住舒適度。

 

「租賃管理」:涵蓋對「人」、「事」、「物」的管理,針對個別房屋的出租狀況進行維護與監督,包括租金收取、房屋保養、租客審核與溝通處理等,確保租賃關係順利運作。 (並非所有購房者都選擇自住,許多人會選擇出租獲得穩定收入,這樣的租客質量直接影響房主的心情與房屋的長期狀況。管理得當,不僅能維持資產狀態,更有機會提升租金水準,進而提高租金報酬率。)

 

(租賃管理本身也具有「經營」屬性。因其不僅是單純維護租賃關係,更涉及資源的靈活運用、策略性的規劃與風險控管,以創造更高的租金收入與資產效益。從這個角度來看,「租賃管理」既是「管理」的一環,也是一種「經營」行為。)

 

「物業管理」重點是管理公領域硬體設備,而「租賃管理」則是管理私領域租賃關係中的人與狀況以及房子本身。兩者雖性質不同,卻同樣重要。

 

「經營」:主動優化,提升價值

指的是「社區經營」,即提升社區整體價值的過程。

 

「社區經營」著重於提升社區整體價值,不僅涵蓋居住環境的優化,更以住戶為核心促進社區凝聚力。透過推動住戶遵守公約、營造良好社區文化,以及升級公共設施與設備並活用公設,使房屋不僅僅是被動維護,而是能夠持續提升生活品質,並為未來創造更大的發展潛力。

 

如同社會需要制度與文化來維繫秩序與發展,社區若缺乏主動經營,即使硬體條件再好,久而久之也可能因管理鬆散與人際紛爭而失去吸引力,影響房價與居住心情。

 

「管理」 vs. 「經營」核心差異

 

「管理」:偏向被動維護,確保現有環境與秩序不受影響,讓設施與設備保持最佳狀態,延長建築物使用壽命

 

「經營」:強調主動優化,透過策略與資源配置,提升房屋與社區的整體價值。

 

簡單來說,「管理」是維持最佳狀態,確保房子不出問題不貶值,而「經營」是讓房屋與社區持續升值與進步。只有將管理與經營並行,才能真正提升房屋的保值性與生活品質,無論是自住或出租,住起來安心,賣起來有信心。

 

「物業管理」的範疇最為廣泛,其涵蓋了「社區經營」與「租賃管理」兩個關鍵部分,這三者相互作用,不僅能確保房屋維持其價值,還能夠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實現持續增值,並讓住戶或收租的屋主擁有好的居住品質與心安心定。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物業管理」、「社區經營」與「租賃管理」的細節,看看它們如何在實務中發揮影響力。

 

以下未完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6/11
嗨,晨安!我今時房值當時購入價金的三倍,但以此價金卻買不到相同建坪地坪之房!
大禾邸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1
林漢清 嗨~哇,三倍真的超猛耶,恭喜你當初買得漂亮 🎉 現在很多人都覺得錢變薄、房變小,感觸超深的😂 感謝你的分享~
avatar-img
大禾邸家
186會員
63內容數
「大禾」以「生活的樞紐及搭橋者」為使命, 分享房地產資訊、見解, 及多元的生活訊息、知識, 打造大禾(住好)、租禾(租好)、呷禾(吃好)等系列, 滿足每個人對品質生活的不懈追求。 更致力於「共好」的實踐, 讓來過「大禾」的每個人心安心定, 享受大好品質生活。 「大好在這,在這住好!」
大禾邸家的其他內容
2025/06/01
買房憑感覺?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如何理性分析與感性直覺並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房子。文章從一個老朋友的疑惑開始,一步步剖析理性評估(合法性、安全性、財務能力、轉手性等)和感性體會(空間感受、舒適度、生活氛圍)的重要性,並以自身經驗和實際案例說明,如何將兩種方法完美結合,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Thumbnail
2025/06/01
買房憑感覺?這篇文章深入探討如何理性分析與感性直覺並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房子。文章從一個老朋友的疑惑開始,一步步剖析理性評估(合法性、安全性、財務能力、轉手性等)和感性體會(空間感受、舒適度、生活氛圍)的重要性,並以自身經驗和實際案例說明,如何將兩種方法完美結合,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Thumbnail
2024/12/18
在看房子時,除了房子本身的設施,公領域的設計和管理同樣至關重要。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外部環境到公領域進行觀察的重要性,強調「實用性」勝於「華麗」的原則,以及「價值比價格更重要」。同時,提供了看房時需要特別注意的要素和建議,幫助買家在繁雜的房市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Thumbnail
2024/12/18
在看房子時,除了房子本身的設施,公領域的設計和管理同樣至關重要。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外部環境到公領域進行觀察的重要性,強調「實用性」勝於「華麗」的原則,以及「價值比價格更重要」。同時,提供了看房時需要特別注意的要素和建議,幫助買家在繁雜的房市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Thumbnail
2024/12/04
本文探討在看房過程中,除了室內設備,如何重視外部環境和建築外牆的相關因素。透過實地觀察,從房子的外觀、材料類型,到周邊環境,對於潛在滲漏問題、採光與通風的影響都有深遠的意義。此外,文章還提及風水的要素對居住品質的潛在影響,以幫助讀者在選擇理想住宅時避開風險。
Thumbnail
2024/12/04
本文探討在看房過程中,除了室內設備,如何重視外部環境和建築外牆的相關因素。透過實地觀察,從房子的外觀、材料類型,到周邊環境,對於潛在滲漏問題、採光與通風的影響都有深遠的意義。此外,文章還提及風水的要素對居住品質的潛在影響,以幫助讀者在選擇理想住宅時避開風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點描述分為持有部分的房屋稅、地價稅,買賣部分的契稅、印花稅、房地合一稅、土地增值稅、財產交易所得稅(舊制)以及重購退稅,詳細可以在國稅局網站查詢或是致電國稅局詢問。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點描述分為持有部分的房屋稅、地價稅,買賣部分的契稅、印花稅、房地合一稅、土地增值稅、財產交易所得稅(舊制)以及重購退稅,詳細可以在國稅局網站查詢或是致電國稅局詢問。
Thumbnail
文章裡講述現今房價居高不下之外,從第三方的角度來說還需要思考個性合不合拍的問題。內容將透過分享自己在工作看到的面向,帶出三觀和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有個人觀點的內容文章,分享很多實際的好的可供參考。
Thumbnail
文章裡講述現今房價居高不下之外,從第三方的角度來說還需要思考個性合不合拍的問題。內容將透過分享自己在工作看到的面向,帶出三觀和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有個人觀點的內容文章,分享很多實際的好的可供參考。
Thumbnail
臺灣住宅市場存在低居住品質現象,主要原因包括高住宅自有率、高房價、低租金報酬率、高老舊住宅比例、高空屋率等。此外,人們對於理想的居住環境缺乏共同的認知、自私自利、各自有不同的立場和在意點,也影響到居住品質。未來須由政府、社會各界和個人共同努力,以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臺灣住宅市場存在低居住品質現象,主要原因包括高住宅自有率、高房價、低租金報酬率、高老舊住宅比例、高空屋率等。此外,人們對於理想的居住環境缺乏共同的認知、自私自利、各自有不同的立場和在意點,也影響到居住品質。未來須由政府、社會各界和個人共同努力,以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相逢自是有緣,先來談談房東夢想中超級完美的租客是有什麼特質,再來討論好租客怎麼面對只會漲不會跌的房租,呼籲房客與租客的關係朝正向發展。
Thumbnail
相逢自是有緣,先來談談房東夢想中超級完美的租客是有什麼特質,再來討論好租客怎麼面對只會漲不會跌的房租,呼籲房客與租客的關係朝正向發展。
Thumbnail
一般約委託: 簽給多家房仲,提高接觸更多買方機會,降低專任委託遇到不認真賣屋房仲的機會;但因為大家都可以帶買家來看,隨時都可能被賣掉,所以不會花太多心力在這個物件上。 國民素質: 在選舉時,平時的不滿與抱怨,都在競選期間忘得一乾二淨,台灣選民如果不理性看待社會問題(居住權益、權貴司法...),
Thumbnail
一般約委託: 簽給多家房仲,提高接觸更多買方機會,降低專任委託遇到不認真賣屋房仲的機會;但因為大家都可以帶買家來看,隨時都可能被賣掉,所以不會花太多心力在這個物件上。 國民素質: 在選舉時,平時的不滿與抱怨,都在競選期間忘得一乾二淨,台灣選民如果不理性看待社會問題(居住權益、權貴司法...),
Thumbnail
如果你問我 我一直都是覺得非要置產的一派 原因 1.歸屬感 2.房子有本借貸易 3.退路 4.不用被趕 5.租金一直漲 所以如果你有頭期款 且工作穩定 買一個殼 是需要 那必要定義呢 人人不同 因為投資沒有穩賺不賠 如果你問到這種人 那不4神 94神經病 很多專
Thumbnail
如果你問我 我一直都是覺得非要置產的一派 原因 1.歸屬感 2.房子有本借貸易 3.退路 4.不用被趕 5.租金一直漲 所以如果你有頭期款 且工作穩定 買一個殼 是需要 那必要定義呢 人人不同 因為投資沒有穩賺不賠 如果你問到這種人 那不4神 94神經病 很多專
Thumbnail
現在房價越來越高,考慮購入2房可能是一個好的方式。 通過分析和計算,你會發現買房子又更接近你的生活了。
Thumbnail
現在房價越來越高,考慮購入2房可能是一個好的方式。 通過分析和計算,你會發現買房子又更接近你的生活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