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帳這個議題,最近聽到的概念是:「要逐筆記錄,不管大筆或小筆。」
先分享我之前是記生活開銷,大筆的非每月消費不特別紀錄
我的概念是:生活開銷是每個月所必需,因此需要每一筆都記錄才能抓出每月必要花費的均值以制訂預算;而大筆消費(例如:買較貴的禮物給自己)因是有餘裕時才買、加上我不太衝動消費因此這是很偶爾才會做的事,就不會記在生活開銷帳上以免突然增高的數據而影響判斷
也有聽過朋友的方式與我相反,只記錄大筆的花費,因為生活開銷他們覺得從戶頭數字來推估的話其實每個月都差不多,因此不想花時間每天記錄日常小花費。
但最近聽了「大筆小筆」都記的概念後也開始實行
他們的概念是:
為何要記小筆的?因為大筆的開銷常常是省不下來的(例如:家裡的修繕或裝潢費),而小筆的因為金額小常被忽略,反而容易買了其實不必要的東西;藉由記錄下來後定時回顧,可以知道自己將金錢資源分配在哪、進而分析可以怎麼降低開銷。
那為何要記錄大筆的?因為這也是花費的一種,記錄下來才較能掌握年開銷、收支是否能平衡或是需要開源等
當然記帳也不只是省錢而已,而是合理的分配資源,換言之,如果消費都在規劃的預算內,就大膽的花吧,這也是我現在奉行的觀念:既然我已經分配好每個月的投資金額、儲蓄金額、學習金額,那麼只要在開銷預算內我都可以把它使用完、讓自己過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