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橫濱體育館公演而生的全新作品
以12首歌描繪出監視社會中一部關於希望的故事
原文:Natalie
提問:天野史彬
回答:秋田弘(amazarashi)【無形的罪惡感成了我活著感到難受的原因,同時也是amazarashi的根源】
──新作《Ghost》是為了4月29日將舉辦於神奈川縣橫濱體育館的公演 《電腦演奏監視空間 Ghost》而全新製作出的一張概念專輯,此外,本次公演所主打的是「2018年舉辦於日本武道館的演唱會《朗讀演奏實驗空間 新言語秩序》的續篇」這樣響亮的名號。想請您和我們分享一下您會想寫《新言語秩序》的續篇是基於什麼樣的思路呢?
在確定能夠在橫濱體育館舉辦演唱會之後,我們針對這次要辦怎樣的演唱會有了一些討論。比方說像是集大成一樣把多首經典歌曲全放進這場演唱會之類的,又或者像是以前辦過的那種故事型的演唱會之類的;在思考各種可能性時,就跑出了「《新言語秩序》的續篇」這個點子。《新言語秩序》是我在當下那個時代基於「不希望最終演變成這樣」的想法而寫出的一部故事;而現在的時代已經變成我討厭的那個樣子了,所以我感覺似乎能夠再寫出一些這部故事的後話,這就是我寫這部故事的契機。此外,我也覺得要是我能加入我個人此時此刻的想法的話,應該能做出一個很不錯的作品,所以才決定以續篇的形式來呈現。
──《新言語秩序》是場以秋田所寫的故事為主軸舉辦的演唱會,除了音源及現場演奏之外,還推出了應用程式與秘密店舖(2018.11.10,東京某處),讓受眾能更主動地參與其中,這類實驗性質的嘗試都讓觀眾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從那場演唱會獲得的經驗是否有對在那之後的amazarashi的活動,或是秋田先生您本身的創作及思考方式造成任何影響呢?
《新言語秩序》這部作品及其相關的企劃都是多虧了各方各界的幫忙才得以實現,整體呈現出的成果超越了我原本的想像。所以在那次經驗之後,我就回過頭來思考「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大」。例如我們在海外的演場會或追求表演最小單位的Acoustic演唱會《人聲嘈雜的空無一人》等,這類活動也許可以說是我受到影響最大的部分。這次我們在更大的場地舉辦活動,而且剛好是我們出道15週年,想要把規模辦得大一點讓觀眾看得更盡興一些。我是無法獨自完成這些事的,所以這次找了多位值得信賴的夥伴們一起進行相關的準備作業。
──秋田先生您針對本作《Ghost》的故事留下的評述中有這樣一句話:「犯下過錯的過去、勇敢正視過去的現在。」《新言語秩序》和喬治·歐威爾的小說《一九八四》有共通點,兩者都是發生在「話語」受到過度管制的反烏托邦世界裡的故事。本作《Ghost》中會是以哪樣的背景設定及登場角色作為故事主軸呢?所謂的Ghost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詳情會希望在演唱會當天公開,所以我不會回答得太詳細;故事大綱大致上是在講述主角在一個封閉、充滿監視的社會中四處奔波的故事。犯罪者受罰是理所當然,不過最近明顯有個訴諸情感將原因歸咎於外在環境的趨勢。例如在演藝圈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之類的。我感覺現在這個時代,從哪裡到哪裡算是犯罪,怎樣的懲罰才算適當,這些界線都變模糊了;甚至就連外層的社會規範的框架也都是模糊不清的狀態。在這樣道德制度崩壞的世界裡我們該如過活?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這些就是我構思本作的出發點。
──關於「正視犯下過錯的過去」這點,我感覺「犯錯」這個主題與人類有很深層的關係,同時,它也與現今社會的狀況以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必須面對的問題有緊密的關聯。想請問《Ghost》這部故事是如何產生的,又為何現在會想寫「過去犯過的錯」呢?請從社會上的角度以及秋田先生您個人的觀點來為我們解說一下。
我所說的「Ghost」是很私人的東西,應該沒什麼人能感同身受。我從以前就一直有個「自己在做壞事」的強烈意識。客觀來看,我是一個沒有犯罪,正常且認真過活的人;但總有一個無法抹去的罪惡感纏著我,使我活在對它的恐懼之中。那個無形的罪惡感成了我活著感到難受的原因,同時也是amazarashi的根源;這次我所寫的就是著重在這一點上的作品。從一般的角度來說,故事的核心是「不惜犯錯也想獲得的究竟是什麼」這道疑問。
──例如《新言語秩序》對應到的是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請問這次的《Ghost》裡面有沒有哪些作品是您在創作時的靈感來源呢?我們希望能更深層、更廣地去感受本作的魅力,無論有幾個都沒關係,還請提示一下。
我參考了蠻多部作品的,這邊就列幾個不算是劇透的作品。例如《華氏451度》、《未來總動員》、《天地一沙鷗》、《唯一精明的做法》等。
【歌詞裡充滿了我對音樂的熱愛與感謝】
──秋田先生針對本作留下這樣一段評述:「我覺得這部故事需要新的音樂。需要的是amazarashi將來的音樂。」此外,還提到您起初只以發行單曲為目標而開始寫歌,最終卻完成了一張收錄了12首歌的專輯。請問這是因為amazarashi原先已有的歌曲無法完整呈現出《Ghost》這部故事嗎?若是,那麼它所需要的新要素,或者說是只有現在的amazarashi才能描寫出來的部分,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老實說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不過這次我很著重在「amazarashi將來的音樂」這點上。我覺得在前作《永遠市》這張專輯就已經做完了原先心中預設的「amazarashi的音樂」。所以我在寫新歌的時候,腦海裡想的都是關於未來的想像。其中一個想描寫出來的主題就是「與過去做個了結」。再來就是想寫一些更快樂、令人興奮的音樂,以及讓自己更有動力的音樂,主要是朝向這樣的方向去創作。也因此,這次的歌詞裡充滿了我對音樂的熱愛與感謝。

正規專輯《Ghost》通常盤封面
──承上題,收錄於專輯《Ghost》的歌曲中,秋田先生您認為哪幾首最能代表「amazarashi將來的音樂」呢?也請說明理由。
大概是《身為小市民的你們》、《同樣的骷髏頭》、《死氣沉沉》這幾首吧。倒也不是說我會一直往這幾個音樂類型去寫歌,而是持續在音樂的呈現上挑戰新的領域,聽眾也能期待新的曲風出現,我想這就是amazarashi的新鮮之處。單曲專輯《痛覺》中收錄的《在生活的盡頭響起的總是音樂》也是其中一個例子。大腦和身體能更融為一體、日常中的情感與音樂更聯繫得加緊密的感覺大概就是我們將來的音樂風格。
──另外,評述中也有提到:「Ghost會找到最合理的字詞阻礙我們前進,並運用陰謀詭計企圖將我們禁閉在幽暗的房間裡。不過,在amazarashi這十幾年的時間裡,我已經有了能與之對抗的手段。」在您回顧amazarashi這十幾年來的活動之後,有沒有什麼能跟我們分享的想法或是心得呢?。
我自己是覺得我掙扎了很久,但人終究是沒那麼容易改變的,所以我能做的只有思考該如何跟與生俱來的事物相處,時而推開它、靠近它以衡量自己與它之間的距離。聽眾人數變多讓我變得更有自信,但同時也覺得壓力有變大,所以我很努力不要忘記最終的目標。對我來說,我最終的目標就是歡笑度日、快樂地玩音樂;要是做不到這點,隨時都能做好放棄的準備。我原本還以為橫濱體育館應該坐不滿,結果看起來票應該是能賣完,這讓我更有決心要好好回應那些願意支持我們、發現我們的觀眾。
──經過這十幾年來的活動,現在的您在面對聽眾與社會時有沒有什麼部分是和以前不一樣的呢?
我感覺初期那時候是和聽眾站在同個角度去感謝、去敵視,而現在則像是同類型的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感覺。我寫出好歌後發行上架,顧客認為amazarashi出品必為佳作所以願意捧場購買,我認為這樣的互信關係是很重要的,為了不要辜負大家的期待我也會全力以赴。對社會則是變得更能輕鬆應對了。我覺得年齡也有關係,和以前那種周遭都是前輩的環境相比,現在真的做起來輕鬆多了。而且我也學會了一些不要去接燙手山芋之類的處世之道。
【對我來說,如何活著與如何死去是同個意思】
──接著想請您解說幾首歌曲。專輯第一首歌《你的最佳人生》,MV的世界觀與單曲封面上的「LIVING DEAD LOGOS」字樣讓我感覺這和《新言語秩序》有很深的關係。請問您把它放在專輯的第一首是想從什麼樣的角度開始敘述《Ghost》這部故事呢?另外,反覆唱出的「你的最佳人生 / 我厭惡萬分」這些歌詞令人印象深刻,請問這裡唱到的「最佳人生」指的是什麼樣的人生呢?
我在寫《你的最佳人生》時就已經預設它是專輯第一首歌了。這首歌既然作為《Ghost》企劃打頭陣的歌曲,就要能夠說明整個氛圍與狀況。「最佳人生」帶有一種老生常談、陳腔濫調的意涵,說的是社會普遍認為的幸福與價值觀。我是在想推翻這一切的心境下寫完這首歌的。原本只打算把它寫成一直以來的那種間奏曲(Interlude)或是詩歌吟誦曲(Poetry reading),但因為這些字句反覆唱起來實在太舒服了,所以就多加了一段進去。而且原本就有為它製作MV的計畫,所以才想說還是把歌曲長度拉長一點才會更令人印象深刻。
──收錄曲《身為小市民的你們》中有這樣一段歌詞。「據說在昏暗的時代裡 明快的歌曲會很受歡迎 / 那都只是遙遠星球的故事 要是音樂全是那樣我寧可去死」。請問秋田先生您認為現在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您會希望amazarashi的音樂在這樣的時代裡具有什麼樣的力量呢?
單就日本來說的話,我認為幾乎看不見未來。我想愈是年輕的人愈有這樣的感覺。社會上充斥著忽視現狀的陳腔濫調,希望這首歌可以被無法滿足於那些的人們聽見。而我則是想效仿以前憧憬過的搖滾巨星,做出能更振奮自我的音樂。
──在樂音方面,既有《同樣的骷髏頭》這種如Acoustic般美妙溫和的歌曲,也有《身為小市民的你們》這種快節奏的、原始(Primitive)的龐克曲風,還有《夕陽解放同盟》這種用電子音效(Electronic)營造出如舞曲般的聲音效果……感覺這是一張能在每首歌裡享受到多種音樂風格的專輯。由於本作不是「原創專輯(Original album)」,而是「概念專輯(Concept album)」,想必跟平時製作專輯時的思路有所不同。請問您在本作的樂音方面有下什麼樣的功夫,或有什麼新的嘗試嗎?
我當下只知道要做的是amazarashi的新專輯,並沒有認真去思考過「原創專輯」與「概念專輯」之間的差異。雖然的確是在《Ghost》這部故事的框架下製作的,但並不是只照著故事內容去寫而已,而是把故事裡的一些重點當成主題並以不一樣的視角寫成歌;所以如果只是聽這張專輯,應該是無法知道故事全貌的。就算《Ghost》這部故事結束了,這幾首歌還是能作為amazarashi的歌曲被持續演奏很長一段時間。這次會在樂音方面有新的嘗試,我想主要還是因為在前作《永遠市》就算是一個階段的落幕了。這些事情我完全沒跟負責編曲的出羽(良彰)先生聊過,但他卻在聽我的Demo帶時就讀懂了我的意圖,把這些歌的樂音做得更大膽奔放了一些。這次的成品中沿用了很多我的Demo帶中的樂句(Phrase)。《夕陽解放同盟》之類的歌我原先做的是比較吉他搖滾的風格,後來委託出羽先生以更實驗性的角度去做,結果就誕生出這樣的作品了。
──專輯最後以專輯同名曲《Ghost》收尾。在《新言語秩序》中,《獨白》是故事中最重要的最後一首歌,但《獨白》這首歌在演唱會當天之前都是沒有完整公開的,而且《新言語秩序》的故事結構本身也是設有多個結局的。相比之下,《Ghost》在專輯收尾的階段則明確描寫出了希望。請問您是怎麼構思專輯《Ghost》的收尾方式的呢?
從我開始製作專輯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想好要用第一首歌《你的最佳人生》的歌詞「搞不懂該如何活下去 所以才決定好自己該如何死去」開始,再用這首《Ghost》結束。歌曲《Ghost》是在專輯製作與橫濱體育館的演唱會企劃開始進行的初期階段就寫好的。當時是想說要來好好決定出主題,最終才寫出了這樣的歌。對我來說,如何活著與如何死去是同個意思。《Ghost》是用「生日」這個歌詞作為結尾。希望大家可以讀懂我這樣安排的意圖。但這部分我還不方便透漏太多。
【橫濱體育館公演應該會超出大家的想像】
──4月29日的橫濱體育館公演 《電腦演奏監視空間 Ghost》會是一場怎樣的演唱會呢?請依您現在可以透漏的內容與我們分享即可。
我很滿意武道館的《新言語秩序》,覺得我們真是辦了一場厲害的演唱會;不過相對地,其中也是有一些地方可以改進,所以我們準備這次的演唱會時都有特別留意那些部分。其中一點就是有把故事的部分調整得讓人更容易投入其中。《新言語秩序》只有做到顯露出我腦中所想的事情,我想說如果能提升觀眾的觀賞體驗就可以讓他們看得更開心,所以我在這方面去尋求了一些專業人士的幫助。這和我在上面提到的「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兩件不同的事,這次想做的是那種像是紀念碑一樣的作品,所以有借助了許多人的協助,是我們團隊的傾力之作。表演應該會超出大家的想像。它會是個很出色的作品,不過並非以amazarashi的演唱會的角度來看,而是以音樂演唱會的角度來看。

amazarashi《電腦演奏監視空間 Ghost》
──《新言語秩序》是首次在武道館的專場,這次的《Ghost》則是首次在橫濱體育館的公演,大膽嘗試在大型會場以專場的形式舉辦實驗性質的演唱會,這讓我感受到了amazarashi豐富的創造力,以及您們想要打破固有觀念、想要嘗試新事物的反抗精神。想請問秋田先生您是如何看待這種具有挑戰性的活動的意義呢?
做了會很累沒錯,但成功辦過一次之後就會覺得我們應該還能更厲害。這麼大陣仗的演唱會恐怕是amazarashi最後一次舉辦了。我們最近每天準備這場演唱會時,都是「應該沒辦法做得比這個更厲害了吧」的感覺。像是在創造人生的回憶一樣努力準備著這場演唱會。做到現在已經15年了,我有一種體會,那就是如果眼前沒有目標或是夢想的話就會頓時變得枯燥乏味。如果只有「玩音樂一輩子」這個模糊的夢想的話,很容易就會熄火了。在這一點上來說,橫濱體育館是我的夢想,所以我想把它辦好,會努力到最後一刻。
──前面的提問中問到很多關於amazarashi「新的一面」,不過我個人認為,amazarashi的音樂裡面還是有一貫不變的部分。說白一點就是「用自己的手抓住未來的力量」。「不為別人,只為自己而活」、「靠自己的雙手開創未來」──我感覺amazarashi一直一來呈現出的就是這樣的精神。無論描寫出多麼陰鬱的現實,最終總會讓歌是「有希望的音樂」。能否請您簡單向我們說明一下為何會如此呢?
我覺得是因為我除此之外沒其他辦法了。偶爾會有願意幫我的人出現,但我必須主動求救,否則他們也不會出手相救。不過,以前的我完全不知道有願意幫我的人。現在是知道了。所以我才把「要懂得向人求救」這句話以各種形式唱出來。也就是說,我做這些音樂其實只是因為我自己需要,而這有可能在未來會發生變化也說不定。我認為希望就藏在能振奮自己的、能讓自己感到興奮的其中之一裡面。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