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寫程式的AI(中)
上回提到,AI在協助門檻比較低的程式開發工作上已經非常有效,但我們希望的不只是把軟體開發出來,還要讓軟體跑得快、系統運作有效率、安全又可靠 — 這類精益求精的工作,目前的AI仍難以取代人類專家。
我在2016年寫過一篇臉書文章「革自己和世界命的程式設計師」,後來轉載於iThome [1],開頭就說到:我雖然說程式設計能力很有價值,但也一直警告想教和學程式設計的人,軟體可能是這世界上最詭異的行業之一,因為寫程式的人天天在革自己和世界的命,在改變我們所處世界面貌的同時,也讓不斷讓舊的(包括自己的)工作消失,被自動化科技取代。當年我提倡基礎資訊科技課程,重點在於程式設計中的邏輯思維,對各行各業都有幫助,但絕對不是培養程式設計師。我也對學生們說,現在靠著寫程式的本事還可以混一陣子,但未來的程式設計師需要的專業、自學、創新能力,可能遠超過大家目前所看到的。一流的程式設計師總是不斷在學最新的東西,理論、實務兼備,但是這樣的工作對於不擅長自學、創新的人來說,壓力是頗大的。
時至今日,當年講的一些事情逐步實現,而現在的人們,無論是資深的程式設計師,或是剛入行的資訊系學生,都要面對這個現實。
真要說的話,各行各業的知識、工作程序,只要在網際網路上蒐集到足夠的資訊,就可以打造出專業的AI助理,因此與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為主的各行各業,在未來都會面臨類似的現實。附圖是最近一份調查資料[2],說具備AI技能的勞工可獲得較高的薪資,不過這類資訊變得很快,今年如此,明年就不一定了,而且所謂的AI技能也會一直變化,不斷要學新的才行。

這個AI時代,可說是擅於自學、自造及研究者的天堂。想學什麼,或是遇到不懂的,可以隨時上網請教AI;只要有創意,想做出新東西,可以請AI助理幫忙把軟硬體、系統設計出來。懂得做研究的人,可以鑽研如何做好AI做不好的事情。
然而對現世中大多數人來說,AI帶來的衝擊可能是激烈的。好比工業革命的初期,除了工作環境之外,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也產生了劇烈變化,因此也造成了工人運動和社會改革。從世界局勢來看,當年哪些工業化較早的國家,在國際競爭中佔據了領先地位,而落後的國家,成為先進國家殖民或奴役的對象,而這也是正在醞釀中、未來可能出現的現實。
世事難料、禍福相倚,面對現今這個變化快速的世界,所謂「天助自助者」有兩層意涵,一方面AI技術的出現勢必放大個人乃至於公司的力量,所以探索如何與AI協作將是極為關鍵;另一方面,如何善用AI來造福世人,而非用於鬥爭毀滅,是全人類必須學習的課題。
(未完待續)
[1] 革自己和世界命的程式設計師, https://www.ithome.com.tw/guest-post/110330
[2] https://www.cheers.com.tw/talent/article.action?id=510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