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有在「投資」嗎?
在投資圈,有一種無聲的焦慮──每天開盤前急著看群組、盤中不敢離開螢幕、盤後還要複盤寫日誌,彷彿只要錯過一根K棒,就會錯過一輩子的財富。
但你是否想過這樣投入大量時間與情緒的「看盤生活」,到底真的能帶你通往財富自由,還是只是在用人生燃燒自己,換取一點點不確定的報酬?
這篇文章想跟你談的,不是抓飆股的秘訣,而是另一種更穩健、更長遠、更尊重「時間價值」的做法──當你停止盯盤,你才真正開始投資。
這是我三年前還沒做指數投資,看著帳戶報酬率時,忍不住冒出來的念頭。
「假如我是全職操盤每天盯盤,會不會比上班還賺得比較多?」
📉 散戶的一天:日復一日的虛耗人生
每天早上 8:45,我坐在電腦前,打開券商下單軟體,LINE 群開始熱鬧:「今天看好航運」、「老師說台積電又要噴了」,我全神貫注盯著那一根根跳動的 K 棒。
吃飯配盤勢、上廁所刷籌碼、睡前看美股,幾乎整個人都泡在市場裡。
加上盤前預測、盤後複盤,一天最少花 4.5 小時看盤,遇到劇烈震盪日甚至看滿 8 小時。
一年過去,我的資產呢?
報酬率:+3.2%
帳面獲利:不到 3 萬元 而投入的時間?超過 1130 小時。
🧮 換算一下:你真的願意用人生換這個數字嗎?
- 台灣最低時薪:190 元
- 每天花 4.5 小時看盤 × 252 天 ⏳ 年投入時間成本:約 215,460 元
我不禁懷疑:
「我這一年不是在投資,而是在用青春貼錢打怪。」
🧟♂️ 極端案例:朋友 A,每天盯盤 16 小時
我認識一位朋友 B,是個全職當沖客。
每天早上 6 點半起床研究國際盤,晚上看美股到凌晨 2 點睡覺。每天醒著的 16 小時,全獻給了市場。
他說自己是「市場戰士」,不看盤就會焦慮。
結果一年下來,他的淨報酬是:
-5.7% 但如果他去打工,單靠時薪就值 76 萬元/年!
市場沒給他回報,反而偷走了他的健康、精神與家庭關係。
更慘的是,他覺得這樣才叫「認真投資」。
🧠 另一種人:朋友 B,穩穩走向財富自由
朋友 A 是個工程師,薪資穩定,不看盤、不猜漲跌。
他的投資策略只有三件事:
- ✅ 長期投入 0050、00646(S&P500)、00662(納指100) 等大盤 ETF
- ✅ 每月自動扣款+閒錢分批投入
- ✅ 完全不追高殺低,也不參加「老師群組」
他的信念很簡單:
「錢是靠複利滾大的,不是靠猜底抓飆。」
五年過去,光是一開始投入的本金,他的資產從 100 萬滾到近 180 萬,還不算上每個月持續投入,而且生活完全不焦慮,工作與人生品質穩定向上。
💡 用ETF複利滾出人生績效
如果我只想靠市場幫我賺回盯盤的時間成本(約 21.5 萬元/年),需要多少本金?
ETF/指數 年化報酬率 所需本金
- 0050(台灣大盤) 約 8.5% 約 253 萬元
- 00646(S&P500) 約 10.2% 約 211 萬元
- 00662(納指100) 約 11.7% 約 183 萬元
📌 也就是說,只要你累積到 200 萬上下本金,搭配穩定配置,就能不用看盤,靠市場幫你穩穩賺出盯盤同等報酬。
⏳ 時間,是最昂貴的資產
我們常說「用錢賺錢」,但更多人其實是:
「用命賠錢。」
與其把時間壓在市場波動裡焦慮,不如將那 4~16 小時拿去:
- 進修職能、升遷加薪
- 經營副業、自媒體、技能變現
- 陪伴家人、健身、閱讀、旅行
這些才是真正的長線複利人生。
✅ 給每位散戶的理性三問
- 你是靠什麼賺錢?知識?時間?還是猜漲跌?
- 你願意拿多少人生去換一點點超額報酬?
- 你有想過:若放手盯盤,資產其實漲得更快嗎?
🔁 真正值得追求的,是這樣的投資模式:
- 策略簡單 → 大盤 ETF 為主軸
- 操作簡單 → 定期定額+逢低加碼
- 生活簡單 → 投資以外的時間專注在自己身上
因為 「你本身,就是最值得投資的資產。」
🎯 勸世總結:
「真正的財富自由,不是你多會抓漲停,而是你根本不需要再抓。」
與其用 16 小時當市場奴隸,不如成為時間的主人。
放下螢幕,投資自己。 市場終將回報那些有紀律、有耐心、有配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