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進商場,看著架上滿滿寫著「精油」的商品,
你是否也曾經這樣疑惑過——
有的標榜「100%純天然」、有的寫「香氛精油」、有的則叫「芳香油」⋯⋯
價格從幾十塊到幾千塊都有,讓人眼花撩亂。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純精油」?我們又該怎麼挑選?
今天就讓宅小姐陪你,從最基礎開始,學會用香氣療癒自己,也不再當冤大頭。

🍀什麼是純精油?為什麼要那麼講究?
純精油(Essential Oil)是從植物的花、葉、果皮、樹脂等部位萃取而來的天然芳香分子,不含人工香料、酒精或化學添加物。氣味濃郁、層次豐富,是植物最精華的濃縮呈現。
相比之下,市面上的「香氛油」「香精油」,多半是人工合成香料調配,氣味雖然濃烈,卻不具備純精油的身心療效。
為什麼「純度」這麼重要?
只有純精油,才真正保留了植物的療癒成分,能溫柔地支持情緒、睡眠、呼吸與身心平衡。有些高品質精油可能經過精餾(rectification)或分餾(fractionation)以提升純度,這是正常製程,非添加物。
🏷️會看標籤,是精油入門第一課!
想分辨是不是純精油,記得看這幾個關鍵資訊:
- 拉丁學名例如薰衣草,就有 Lavandula angustifolia(真正薰衣草)和 Lavandula intermedia(醒目薰衣草),兩者氣味、用途和價值都不同。
- 萃取部位同一種植物,不同部位萃取出來的精油也完全不同。像橙花來自花朵,橙葉來自葉子,香氣與作用大不相同。
- 萃取方式最常見的是「蒸餾法」(如迷迭香、薰衣草)、「冷壓法」(柑橘類),以及「溶劑萃取法」(多用於花類)。近年還有「CO2 超臨界萃取法」,常用於珍貴植物,香氣更純粹,不同方式影響香氣濃度與安全性。
- 產地資訊和咖啡豆、紅酒一樣,產地也會影響品質。例如保加利亞的玫瑰、法國的薰衣草都是世界知名的高品質來源。
- 認證標章選購時可留意有機認證(如 USDA、ECOCERT)或品質檢測報告(如 GC-MS 氣相層析質譜分析),更能確保品質。
⚠️小心這些!精油界的「陷阱警訊」
❌ 宣稱「可直接塗抹」
大部分純精油都需稀釋後使用(例如用植物油稀釋成 2~5%),如果產品標榜直接塗抹,很可能不是純精油。例外少數精油(如薰衣草、茶樹)在某些情況下可少量點塗,但仍建議稀釋以降低刺激風險喔!
❌ 價格過低
像橙花、檀香這類高價精油,5ml 市價基本都要上千元。玫瑰精油5ml通常要NT$3,000 以上,看到一大瓶幾百塊的「玫瑰精油」,十之八九是合成香精。
❌ 標示模糊不清
「檸檬香氛油」「薰衣草芳香油」這類只寫中文、不標學名、不寫萃取方式的產品,避開為妙。
❌ 名稱閃避關鍵字
「香氛油」「芳香油」「香薰油」多半是合成香料或稀釋後產品,不是純精油。
🧠自己也能判斷?幾個簡單的辨別技巧
- 聞香層次感純精油的氣味有前中後調,層層遞進、細膩自然;合成香料則常是單一強烈的味道。
- 白紙測試法:在白紙上滴一滴精油,純精油會緩慢揮發、不太留痕;如果留下明顯油圈,可能是加了基底油或非純精油。但黏稠精油(如岩蘭草、廣藿香、檀香)因分子較重可能留痕,需結合其他方式判斷。
- 價格區間參考(5ml 為例):
➡ 平價精油(如檸檬、薄荷、尤加利):約 NT$200–500
➡ 中價精油(如薰衣草、茶樹、迷迭香):約 NT$300–800
➡ 高價精油(如玫瑰、橙花、檀香):NT$1,000 起跳 (通常花類要數千)
📌小提醒:價格因品牌、有機認證、產地而異,價格僅供參考,依品牌與認證不同可能有差異。
- 推薦購買通路建議選擇有信譽的品牌、芳療師推薦店、有機商店。夜市或路邊攤買來路不明的精油,很可能是香味版的「盲盒」
- 保存方式純精油應儲存於陰涼避光處,使用琥珀色或深藍色玻璃瓶裝,避免氧化。
🤏精油新手的建議:從「少量、真的」開始就好
剛入門時不必追求瓶瓶罐罐,一開始選 2~3 種你真正喜歡的氣味就夠了。
選擇有來源、標示完整的純精油,慢慢練習與氣味對話,才能發現香氣真正的魔法。
這份嗅覺的敏感與分辨能力,會隨著你的使用經驗一點一點累積起來,像是培養一種內在的植物語感。
下一篇預告:怎麼正確「稀釋與使用」精油?
你是不是也曾聽人說:「精油不能直接塗」但又不知道怎麼稀釋?
接下來,我們將一起聊聊——
➤ 如何掌握精油的安全濃度?(如 1% 適合敏感肌、2% 日常保養、5% 局部使用)
讓我們一起將香氣融入生活,成為安心的日常。
你喜歡哪些香氣或芳療素材呢?歡迎在留言區跟我分享你的精油經驗與愛用香氣~
歡迎到我的 IG、Threads 留言互動,追蹤或點個❤️,也可逛逛我的小宇宙入口喔!
你的支持,會變成我持續書寫的香香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