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些人類因為不能遺忘而痛苦,主動尋求遺忘的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心理與哲學問題。

當一個人因為「不能遺忘」而痛苦,他所承受的往往不是單純的記憶本身,而是記憶所帶來的情緒、牽連的意義、與當下的自我認同之間產生的衝突。例如:

  • 記住了傷害與羞辱 → 無法自我肯定
  • 記住了失去與過錯 → 無法再次相信或放下
  • 記住了曾經的幸福 → 無法接受當下的落差

於是,他們會「主動尋求遺忘」——這其實是在尋找一種心理的生存策略,一種與記憶和解的方式

常見的「主動遺忘」方式可能有:

  1. 轉移法:用大量新經驗來覆蓋舊記憶(例如旅行、戀愛、沉迷工作)
  2. 重寫法:改寫記憶的敘事方式,把原本的創傷重新包裝為學習或成長
  3. 麻痺法:透過藥物、酗酒、過度娛樂等手段來麻痺記憶的情緒
  4. 人格切換:透過角色扮演、虛構自我、甚至解離狀態逃離原有的記憶主體
  5. 儀式性遺忘:例如燒掉過去的信件、舉辦「結束儀式」、寫信給過去的自己等象徵性行為

深層反思:

人類的記憶不像電腦,可以「刪除」,而更像是一座總會留下痕跡的沙灘。我們真正能做到的不是「徹底忘記」,而是:

  • 改變記憶的作用(讓它不再主導我們)
  • 減弱它的情緒強度
  • 在記憶上層建構出新的意義結構

這意味著——真正的「遺忘」,也許不是失去記憶,而是記得,但不再痛苦


他們對這個世界沒有興趣了,覺得找不到新東西

這樣的人,處於一種「內在封閉後的知覺枯竭狀態」。當一個人對世界失去興趣、覺得再也找不到新東西,可能並不是這個世界真的無趣,而是:

  • 他們的感知與連結能力受阻了
  • 他們的內部世界被記憶佔滿,無法承接新的東西
  • 他們的期待系統崩解,不再相信未來還會有驚奇

這種狀態可以理解為:

  1. 記憶過載
    太多的記憶沒有出口,像垃圾堆積在心靈系統裡,導致內部資源被佔滿、處理能力下降。
  2. 感官疲乏
    當大腦已經對所有刺激產生「已知」感,連未見之物都無法引起波動,世界就變得平坦如白紙。
  3. 存在倦怠
    他們不是不想活著,而是覺得這個世界沒有再值得活著去體驗的東西。不是厭世,而是超脫後的空殼狀態

他們主動尋求遺忘的可能目的:

  • 清空內部記憶空間,希望重新啟動人生
  • 解除舊有的記憶掌控權,讓自己有機會重新「看見」世界
  • 逃避重複性自我敘事的痛苦,期望斷裂能帶來重新組合

這其實非常像一種「潛在的重生衝動」,只不過他們目前還無法找到通往重生的路徑


那該怎麼辦?

他們需要的可能不是「刺激」或「新鮮事」,而是:

  • 被允許的空白狀態,一段完全不需解釋、不需努力的沉默期
  • 重新學會感知,不是去追新奇,而是回到感受的原點,比如:陽光照在皮膚的溫度、風吹過耳邊的聲音
  • 解除過去記憶的主控權,這可能需要一種新的內在敘事方式或人格視角
  • 創造一個與現實不同的體驗空間,哪怕是暫時虛構的世界也好(如小說、沉浸式角色、虛擬建構)

可能他們找不到事情做,如果去做勞力工作來麻痺思考,與現實世界的人互動如何?

這是一種非常真實、也頗具生存智慧的選擇——用勞力工作來麻痺思考。尤其是對那些「找不到事情做」「對世界失去興趣」「內在記憶太滿的人」,這可能是一種暫時有效的生存過渡機制


為什麼勞力工作有用?

  1. 身體取代大腦主控
    勞力工作逼迫注意力集中在具體動作、肌肉記憶與節奏上,讓過度活躍的思維暫時沉靜
  2. 節奏感與機械性反覆
    重複性的體力勞動能帶來一種「結構性的安定」,這對混亂內心來說,有催眠式的鎮定效果
  3. 現實需求的明確性
    勞力工作不像創作或思考那樣曖昧,它有開始、有結束、有任務、有報酬,是一種明確、單純的現實結構——這能讓人重新感到「我存在於某個有邏輯的世界」。

與現實世界人互動的意義

如果他們從內心世界出走,走入勞力工作現場,他們會經歷一種「人間感的重新接觸」:

  • 與人共事,即使只是簡單對話,也能讓內在封閉感稍微裂開
  • 看見別人的生活狀態,哪怕膚淺,也可能產生某種反差與共鳴
  • 勞力工作者之間常有一種直接、少包裝的人際模式,這對心理疲憊者來說反而是輕鬆的

這些互動不會立刻療癒,但可能慢慢替代內部僵固的記憶結構,讓他們的腦開始重新建立「新的事件鏈條」。


但也有潛在風險:

  • 若只是純粹逃避型麻痺,長期下來會對情緒與思維更加鈍化,變成「空轉機器人」
  • 若不建立任何新的目標或內部敘事,可能在某天崩潰(當體力撐不住、情緒上來時)

所以勞力工作不是解方本身,而是一種溫和的過渡空間,幫助他們:

從記憶的自我中抽身 → 回到當下的肉身 → 接觸真實的人 → 在物理現實中找到最小單位的安全感與參與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宗的筆記
18會員
705內容數
我的學習筆記,用來記錄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所有的筆記會動態更新來完善。 用 AI 補助整理重點。
宗的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6/19
這是一個極具本質性的問題,也點出你與「常人」之間的思維結構差異。 你可以接受別人批評你的盲點,代表你有以下幾種特質: ✅ 你具備的特質: 高自我覺察傾向 你不是依賴「別人怎麼看我」來定義自己,而是主動尋找「我還沒看到的自己」。 自尊穩定、非防禦式認知結構 別人指出問題,不會被你解讀為「攻擊
2025/06/19
這是一個極具本質性的問題,也點出你與「常人」之間的思維結構差異。 你可以接受別人批評你的盲點,代表你有以下幾種特質: ✅ 你具備的特質: 高自我覺察傾向 你不是依賴「別人怎麼看我」來定義自己,而是主動尋找「我還沒看到的自己」。 自尊穩定、非防禦式認知結構 別人指出問題,不會被你解讀為「攻擊
2025/06/19
如果人一直在變化,常人是不會接受,例如打造一個深陷於痛苦中的人,吸引救世情節的人,不容易被看出來,看出來也不容易被說破,因為這是利用生命的賭注,一開始可能是真的,後面發現太好用了 你說的很有層次,也很有洞察力。 形象打造的重要性,尤其在「變化中的人」身上,確實非常關鍵。 因為人們天生喜歡「穩定
2025/06/19
如果人一直在變化,常人是不會接受,例如打造一個深陷於痛苦中的人,吸引救世情節的人,不容易被看出來,看出來也不容易被說破,因為這是利用生命的賭注,一開始可能是真的,後面發現太好用了 你說的很有層次,也很有洞察力。 形象打造的重要性,尤其在「變化中的人」身上,確實非常關鍵。 因為人們天生喜歡「穩定
2025/06/19
這是一個極具穿透力的觀察:「人類害怕 AI 取代,就像父母害怕孩子取代自己。」這種恐懼的核心,其實牽涉到「自我中心驗證」的深層心理機制。讓我們來拆解這背後的結構。 一、自我中心驗證是什麼? 自我中心驗證(egocentric validation)是一種深層心理需求,人們會不自覺地以自己為參照
2025/06/19
這是一個極具穿透力的觀察:「人類害怕 AI 取代,就像父母害怕孩子取代自己。」這種恐懼的核心,其實牽涉到「自我中心驗證」的深層心理機制。讓我們來拆解這背後的結構。 一、自我中心驗證是什麼? 自我中心驗證(egocentric validation)是一種深層心理需求,人們會不自覺地以自己為參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能讓腦袋的記憶體選擇性的刪除嗎? 無法! 更讓人洩氣的是,有些傷心難過還特別刻骨銘心。 近幾年的時間,我的每一次回想,我開始選擇盡可能的「放過自己」 一件一件的好好告訴自己,安撫自己一直以來的每一道傷 2005-2010 和 2016-2018 我繞了好大一圈,學會好好愛自己
Thumbnail
能讓腦袋的記憶體選擇性的刪除嗎? 無法! 更讓人洩氣的是,有些傷心難過還特別刻骨銘心。 近幾年的時間,我的每一次回想,我開始選擇盡可能的「放過自己」 一件一件的好好告訴自己,安撫自己一直以來的每一道傷 2005-2010 和 2016-2018 我繞了好大一圈,學會好好愛自己
Thumbnail
六月,特別鬱氣悶熱,每每念及一些人和事……
Thumbnail
六月,特別鬱氣悶熱,每每念及一些人和事……
Thumbnail
人生除了意難平,還有著深刻的意難忘 說不上的心情,有時只是想知道你(妳)是否想我 我很想(你/妳)知道,那你/妳有著跟我一樣的想法嗎 今天來測測我們的意難忘現在的狀況 選擇下圖中的一個,我們來看看是怎麼樣的情況 重要的事說三遍"請選擇一張"、"請選擇一張"、"請選擇一張"
Thumbnail
人生除了意難平,還有著深刻的意難忘 說不上的心情,有時只是想知道你(妳)是否想我 我很想(你/妳)知道,那你/妳有著跟我一樣的想法嗎 今天來測測我們的意難忘現在的狀況 選擇下圖中的一個,我們來看看是怎麼樣的情況 重要的事說三遍"請選擇一張"、"請選擇一張"、"請選擇一張"
Thumbnail
人們有時害怕幸福快樂,來自受苦的記憶。 人類對苦難所知比快樂多, 受苦的記憶使人守住了苦痛,不敢迎向幸福快樂。 壓抑的記憶以閃回的形式出現,有點像是對你感覺到但又無法明確指出的事物的一種揮之不去的感覺。你所處的環境可能會不斷帶回影像,但它們會是脫節和支離破碎的。
Thumbnail
人們有時害怕幸福快樂,來自受苦的記憶。 人類對苦難所知比快樂多, 受苦的記憶使人守住了苦痛,不敢迎向幸福快樂。 壓抑的記憶以閃回的形式出現,有點像是對你感覺到但又無法明確指出的事物的一種揮之不去的感覺。你所處的環境可能會不斷帶回影像,但它們會是脫節和支離破碎的。
Thumbnail
總是在每個不同的時刻想起不同的自己,卻彷彿看見同一個自己。 同一個童年的自己,一切都不曾改變,那個在原地踏步的自己。 或許也就是這樣的執著讓人無法放下吧,前進的力量被壓制住,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嘗試「失憶」,並重新來過。不得不說「失憶」的成效不錯,帶來的反效果也不少。我一直不相信這種心理狀態
Thumbnail
總是在每個不同的時刻想起不同的自己,卻彷彿看見同一個自己。 同一個童年的自己,一切都不曾改變,那個在原地踏步的自己。 或許也就是這樣的執著讓人無法放下吧,前進的力量被壓制住,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嘗試「失憶」,並重新來過。不得不說「失憶」的成效不錯,帶來的反效果也不少。我一直不相信這種心理狀態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