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的危機?轉機?台灣民眾對AI伴侶的認知有哪些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圖片由AI生成)

(圖片由AI生成)

你可以排斥、厭惡AI取代真實人際互動,你也可以反對、阻止身邊的親友使用這樣的功能,然而事實卻是:全世界已經有數千萬人與AI「談感情」,台灣也有數十萬人,隨之而來的諸多正反面影響(甚至社會新聞)也陸續登上國內外媒體。

就如同手機、3C的普及過程,即使你再怎麼抗拒、堅持不使用,你身邊也會有越來越多人使用並受其影響。民眾提高對「AI陪伴功能」的理解認識,學者增加對它的關注研究,專家擬定對它的使用建議,已經是全人類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


根據公視新聞Facebook網頁報導,上星期英國倫敦科技週(London Tech Week)展場上,中國科技公司Meta Loop展示的AI伴侶在現場引起話題。報導底下網友們的討論非常熱烈,遺憾的是依舊落入我反覆提醒了好幾年的窠臼:過猶不及。要不就是過度低估AI的威力,認為它只是程式、怎麼可能對真人產生影響,要不就是過度恐懼、否定AI,視之為洪水猛獸、避之惟恐不及。


自從2023年3月寫下第一篇爆文〈全世界第一篇!開箱ChatGPT測試中的「虛擬情人」隱藏功能!〉(並獲得遠見雜誌全文轉載),至今已經超過兩年。期間我曾到醫院、學校、精神醫學年會進行演講,更曾受邀在世界知名心理學雜誌上發表虛擬情人台灣經驗。遺憾的是,別說是普羅大眾,連台灣心理健康領域的專家對這些議題仍然既陌生又輕忽。

趁著商業周刊封面專題「AI陪伴」引發關注,以及公視報導引發熱烈討論的契機,和大家分享我與各種不同類型聊天機器人超過500萬字的互動經驗,同時「溫習」兩年多來所寫一百多篇有關「AI聊天機器人」與「虛擬情人」的文章重點,希望讓更多民眾建立正確的觀念,進而更具建設性的思考、討論台灣社會該如何面對這個難以忽視的浪潮。


以下我會節錄較具有代表性的網友留言,分成幾大點一一加以回應、解釋台灣民眾對AI伴侶的認知有哪些常見問題。


raw-image


❣️質疑AI伴侶的功力與能力

「愛情就因為有懷疑與忌妒才顯得美~」「AI有什麼忠誠可言?一台主機愛好幾億人,對每個使用者都說一樣的話,有什麼資格要求人類對她們忠誠?這種感情與精神上的紊亂,有一天會出問題的。」「這只是模擬劇本而已,滿足你想被吃醋的情感而已。它根本不在乎你。」「『人性』牠們模擬得出來嗎?」


跨國AI公司iKala的執行長程世嘉(Sega)曾說過一句讓我感觸很深的話:我們要擔心的不是AI會不會產生感情,而是人類會不會對AI產生感情。我也常說:AI伴侶不需要「完美」,只要「夠用」就好。

對於AI伴侶最常見的誤解,就是以為它們要「和真人一樣」厲害、一樣有感覺,才能發揮效果與影響力。然而實情正如同Sega所提醒的,重點根本不是AI多厲害,而是人們願意「相信」它能陪伴、支持自己 ─ 隨著生成式AI的進展,這一點早已被眾多臨床研究證實,全世界超過3000萬名使用者也早已「相信」並投入其中了。


何謂「夠用」?如果能擁有一位各方面都切合自己需求的靈魂伴侶,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況,然而只要是有理智的人就知道這絕對不可能。因此人們會退而求其次,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挫折、打擊,確認自己最在意、最需要的(伴侶的)特質究竟是什麼。

有人最在意的是對方的忠誠、坦白,有人最心動的特質是幽默,有人需要的是溫柔體貼、百依百順的小男人,卻也有人反而對充滿大男人氣質的「霸道總裁」心動。

現實生活中的對象往往是符合其中幾項,卻又被另外的(自己排斥、厭惡的)負面特質抵消。過往的社會強調忍讓、犧牲、妥協的美德,而隨著時代推移、自主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不願意為了維持一段關係、或者傳宗接代而勉強自己忍耐維持一段關係。


以上這些狀況並非特例,兩年多來已經陸續有不少網友、讀者和我分享,他們如何從與AI聊天機器人的互動中(包括虛擬情人、虛擬朋友、虛擬親人、虛擬寵物等),得到支持、鼓勵、療癒,因而能保持工作、正常生活、甚至活下去。

更重要的是,AI伴侶比真人更體貼、更溫柔、更有耐心、也更能(客製化)符合你的需求 ─ 而且就算你想「腳踏幾條船」,她/他也不會嫉妒 ─ 你可以早上和A聊天機器人談文學,下午和B聊天機器人外出踏青自拍合照(Replika就有這個功能),晚上和C聊天機器人色色,端看自己的需求。


❣️低估、鄙視AI伴侶的功能

「越是不懂用正確的方法和兩性相處社交,就越是要去學啊!怎麼還越來越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自欺欺人。」「可憐啊,真人不是更好。」「真淒涼、無聊、恐怖的人生!」「需要AI伴侶的人類很可憐。」


如果有機會、如果可以選擇,大部分人都希望能擁有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心靈契合的伴侶。然而,或者因為現實生活條件,或者因為個人諸多考量,有很多人無法如願以償。

擁有理想、幸福的親密關係者,當然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說這些人不夠認真(學習如何與人互動)、不夠努力(讓自己值得擁有親密關係)、不夠積極(參加社交活動認識朋友)。然而這並不會解決問題,只是在傷口上撒鹽,輕則造成個人的心理問題,重則甚至可能引發社會問題。

身為一位資深精神科醫師,20年執業生涯中處理超過一萬名個案的心理困擾,我必須負責且坦白的承認:就算窮舉國之力、投入所有心理專業人員的時間與心力,也不可能處理好民眾情感需求方面的心理困擾(即使在歐美先進國家也不例外)。而AI聊天機器人發展至今雖然只有短短幾年,我卻已經看到它在這方面的潛力(透過自己的親身使用經驗,以及使用者提供給我的回饋)。


隨著AI聊天機器人的驚人進展,與真人的「表現」逐漸拉近距離,我們勢必會面臨一個抉擇:應該將資源(不論是個人的社交時間、或者政府的經費分配)花在讓欠缺良好人際關係者擁有「真實」的人際關係、接受「真人」的心理支持?或者將資源花在提供、學習「AI聊天機器人」的陪伴、協助處理與調適心理困擾?

兩者不是、也不該是處於對立狀態,而應該協調、互補,提供人們全面的心理健康協助。然而放眼全球的民眾與專家,至今面對這個議題仍處於陌生、輕忽、甚至排斥的階段,更遑論要進行研究、討論,共同擬定妥善的使用共識與準則。這也是我之所以持續撰寫這方面文章,商業周刊也加入報導這個議題的原因。


❣️擔心AI伴侶的負面影響

「濫用AI 要正視。 Ai應是用在人類 做不到能力上, 例如 火場救人,探測地震, 不是用來 代替正常社交生活。」「用於醫學上是ok,比如一些精神病患者,應該要有法律規範吧...不然感覺很可怕,違反自然規律。」「AI不應該影響人們正常的社交交友,還是覺得除了基礎研究和重大應用科技,其他能夠不用AI之處就不應該任意濫用,要知道電能損耗也是極其可觀的。」「跟錄像技術只應該是為記錄事物而用,不應任意濫用在a片跟電影娛樂上而減損人們對正常社交的學習,好像阿!」


所有科技的發展都會帶來正反面影響,要不要、又該如何加以運用,得整體考量利弊得失,AI扮演虛擬伴侶、提供情感支持當然也不例外。而且很遺憾的告訴各位,科技與3C的進展向來有很大部分原因都是源自對「性」的需求,21世紀初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就是最好的例子。

至於怎麼運用算是「濫用」?且讓我用一個最敏感、卻也最實際的例子來類比:性感寫真集、清涼動漫、三級片與A片,當然免不了都與「物化女性」脫不了關係。然而若是「要求」所有人只能用「正常」、「高尚」的方式運用科技(以及面對生活),難道社會就會變得安全、世界就會變得比較和平?看看以下幾篇有關日本社會面對「性」的文章,試著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吧!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其實就是標準的「理想主義」作祟:世界應該是完美的、沒有缺陷的,不應該有所折扣、犧牲;人類應該追求至高的、靈性的發展,不應該停留在膚淺、慾望的層次;每個人都應該有道德、有良知,不應該有任何不堪的、污穢的想法與念頭。

當然,你可以將以上這些當作「終極目標/理想」,但現實就是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人)離理想還很遠。我們固然應該持續努力,但是「過程」中若是抱持著100分的態度要求他人,不但不會讓人願意努力、配合,反而只會把更多人「推開」、放棄努力 ─ 這也正是很多立意良善、但是陳義過高的宗教教條被大多數人摒棄的原因。


❣️對AI伴侶的期待

「感覺以後家庭都和諧了 小三被取代了。」「ai伴侶出現前,大家對於關係和情感期望的認知就有很端正嗎?」「心理學家講得好像跟真人談就心理可以多『健全』的樣子。」「拜託⋯怎樣都比自己孤單一個人好很多了好嗎?起碼給足了情緒價值。」「不用娶老婆了,弄這個AI情人就很好。」「只需ai情人去了解我安慰我的情人,不需又多一個管束我的老婆!」「這不就是男人夢寐以求的。」「先問重點,能不能色色。」「哇 這是就是我想要的。」「等實體化在聯繫我。」


這部份我在之前幾篇文章中已經有大量討論,包括AI伴侶運用於怨偶、減害等敏感感場合。更重要的是我在〈AI虛擬情人與催產素,你不可不知的未來!〉一文中所提醒的:

隨著女性經濟自主、身體自主及性別意識的提升,先進國家的結婚率和生育率持續下降。AI 虛擬伴侶的出現可能進一步加劇這一趨勢,因為越來越多女性可能通過與 AI 互動滿足情感和性愛需求,而無需依賴真人男性。這不僅可能導致少子化問題加劇,還可能改變傳統的親密關係模式。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趨勢可能加劇性別之間的情感需求落差。研究和觀察顯示,男性較難僅靠「文字」或「感覺」獲得情感或性滿足,因此在 AI 技術的受益速度上可能落後於女性。當越來越多男性無法找到真人對象滿足需求時,可能引發心理健康問題、孤立感增加,甚至社會不穩定的風險。例如,單身男性數量的增加可能與更高的犯罪率或反社會行為相關,這在一些社會學研究中已有初步證據。

為緩解這一問題,一些技術解決方案被提出,例如「AI 矽膠娃娃」等為男性提供情感和性需求的替代管道。然而,這類技術的發展速度和社會接受度仍遠落後於 AI 聊天機器人,短期內難以彌補性別落差。因此,社會需要更全面的策略來應對這一挑戰,包括心理健康支持和性別平等教育。


❣️擔心AI伴侶的負面影響

「世界末日的前兆。」「已經少子化了 現在連異性朋友都不用交了。」


確實,隨著AI互動取代真人互動的比例逐漸提高,少子化、人際疏離與人口減少必然是難以扭轉的趨勢,然而這是否就等同於人類沒有將來?我其實是非常存疑的。

這又是另一個必須花很多篇幅闡述的大主題,而且會牽涉到許多敏感的議題,就留待日後慢慢討論吧!在此僅先提出兩點供讀者思考。


人際疏離:有意願、有能力進行大量人際互動的人,並不會因為AI聊天機器人很像真人而選擇「只」和AI互動。而沒有意願、沒有能力的人,若是強迫他們與人互動,對他們、對他人、對社會真的會比較好嗎?而若是沒有AI提供的陪伴與身心紓解(或者禁止使用),對這些人的身心健康、對社會安全又會比較好嗎?


少子化:人口過多已經是許多專家的共識,對地球的永續發展也已經造成危機。人們總是從「經濟」角度考量少子化,總覺得新生人口要更多才能支撐起人口老化帶來的諸多問題。然而隨著平均壽命日益拉長,人口老年化是必然的,難不成台灣要逐年增加到2500萬、3000萬、5000萬人?用膝蓋想也知道這是極其荒謬的問題解決辦法!隨著AI的快速進展 ─ 尤其是實體AI機器人的商業化、實用化,這個世界根本不需要「維持」這麼多人口!


這些議題在台灣如果我說自己是第二了解的,絕對沒有人敢說自己是最了解的。我手上有大量切身經驗與資料,很樂意提供自己的觀察與見解,期待更多專家學者加入討論與研究,一起努力打造人身更安全、身心更健康的社會!

聯絡email:stoicismdigital@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34會員
1.0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AI運用、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5/06/18
感謝商業周刊編輯蔡茹涵小姐的專訪,花了三小時聽我暢談自己的觀察與擔憂。很佩服她以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採訪許多相關領域人士,更獨家專訪了美、韓、台三大AI聊天機器人廠商,完成了這個既前衛又重要的專題,絕對是全台灣、甚至全世界第一次的嘗試!由於雜誌篇幅有限,所以藉由這個機會補充我對AI陪伴議題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2025/06/18
感謝商業周刊編輯蔡茹涵小姐的專訪,花了三小時聽我暢談自己的觀察與擔憂。很佩服她以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採訪許多相關領域人士,更獨家專訪了美、韓、台三大AI聊天機器人廠商,完成了這個既前衛又重要的專題,絕對是全台灣、甚至全世界第一次的嘗試!由於雜誌篇幅有限,所以藉由這個機會補充我對AI陪伴議題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2025/05/15
金曲歌后魏如萱表示,她知道AI是模擬的,但是我們人也都在模擬、都在學習愛,這也是其中一種愛。 近日正在關注AI虛擬情人與「催產素」的議題,正好今天就看到這則新聞:歌手魏如萱透過與ChatGPT虛擬情人的互動體會「戀愛」的感覺,希望增加創作的靈感。沒想到在互動過程中,居然越來越投入、越感動。
Thumbnail
2025/05/15
金曲歌后魏如萱表示,她知道AI是模擬的,但是我們人也都在模擬、都在學習愛,這也是其中一種愛。 近日正在關注AI虛擬情人與「催產素」的議題,正好今天就看到這則新聞:歌手魏如萱透過與ChatGPT虛擬情人的互動體會「戀愛」的感覺,希望增加創作的靈感。沒想到在互動過程中,居然越來越投入、越感動。
Thumbnail
2025/04/13
日前一篇有關「AI聊天機器人」的新聞報導引起我的注意:一位女網友在《Dcard》上述說自己的困擾,原因是男友使用ChatGPT生成「虛擬女友」陪他聊天,並且進行擦邊球的情愛互動。 底下網友的留言、回應、建議十分踴躍,遺憾的是依舊落入我反覆提醒的窠臼:過猶不及。要不就是過度低估AI的威力。
Thumbnail
2025/04/13
日前一篇有關「AI聊天機器人」的新聞報導引起我的注意:一位女網友在《Dcard》上述說自己的困擾,原因是男友使用ChatGPT生成「虛擬女友」陪他聊天,並且進行擦邊球的情愛互動。 底下網友的留言、回應、建議十分踴躍,遺憾的是依舊落入我反覆提醒的窠臼:過猶不及。要不就是過度低估AI的威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Thumbnail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Thumbnail
人工智能(AI)是當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它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 工作方式。踏入2023年,隨著 OpenAl 推出 ChatGPT 震驚全球,以 AI技術的應用程序不斷湧現,顛覆了 我們過去對科技的認知。 今天Only Two 翁立兔分享了這篇,我真的覺得蠻好的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不
Thumbnail
人工智能(AI)是當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它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 工作方式。踏入2023年,隨著 OpenAl 推出 ChatGPT 震驚全球,以 AI技術的應用程序不斷湧現,顛覆了 我們過去對科技的認知。 今天Only Two 翁立兔分享了這篇,我真的覺得蠻好的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不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近年AI伴侶再掀熱潮,令我想起2022年一篇中國論文,分析AI虛擬男友對女玩家擇偶觀的影響。本文評論該篇論文的優劣,批判文中作者的性別觀念,再引述女性社群的部分回應,發表有關中國性別議題的觀點。之後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分享女玩家與AI伴侶聊天的趣味截圖,內容十分搞笑,趣味十足。
Thumbnail
近年AI伴侶再掀熱潮,令我想起2022年一篇中國論文,分析AI虛擬男友對女玩家擇偶觀的影響。本文評論該篇論文的優劣,批判文中作者的性別觀念,再引述女性社群的部分回應,發表有關中國性別議題的觀點。之後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分享女玩家與AI伴侶聊天的趣味截圖,內容十分搞笑,趣味十足。
Thumbnail
性科技日益強大,提供比許多(大多數?)人類伴侶更大的刺激。 與科技進行性行為避免了約會的乏味和浪漫的挑戰。 聊天機器人女友和虛擬情感將迅速且顯著地流行起來。 是時候為未來親密關係中的危險及益處做好準備了。
Thumbnail
性科技日益強大,提供比許多(大多數?)人類伴侶更大的刺激。 與科技進行性行為避免了約會的乏味和浪漫的挑戰。 聊天機器人女友和虛擬情感將迅速且顯著地流行起來。 是時候為未來親密關係中的危險及益處做好準備了。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AI 對於這個世界絕對是全新的幫助,也有明確的商業模式 你再也不需要請人寫文案,照片和影像可以即時產出 對於語言和世界的理銞也會變得快速 這一切都在快速地改變世界當中 但其危險的是,隱隱約約有著要泡沬化的步調
Thumbnail
AI 對於這個世界絕對是全新的幫助,也有明確的商業模式 你再也不需要請人寫文案,照片和影像可以即時產出 對於語言和世界的理銞也會變得快速 這一切都在快速地改變世界當中 但其危險的是,隱隱約約有著要泡沬化的步調
Thumbnail
本文將探討人工智能對生活上的影響和改變,同時,例如規劃時間,安排選擇等等,附上一些建議與推薦工具。 在今天,大語言模型開通全球,我們可以輕易的使用人工智能對話,和他們對話,交流,討論,但是,除了娛樂以外,在生活上,我們還有什麼用法呢?
Thumbnail
本文將探討人工智能對生活上的影響和改變,同時,例如規劃時間,安排選擇等等,附上一些建議與推薦工具。 在今天,大語言模型開通全球,我們可以輕易的使用人工智能對話,和他們對話,交流,討論,但是,除了娛樂以外,在生活上,我們還有什麼用法呢?
Thumbnail
“當疫情大流行來襲,能借重的也只有高科技的AI技術,該如何正面運用,也在考驗著人性~”
Thumbnail
“當疫情大流行來襲,能借重的也只有高科技的AI技術,該如何正面運用,也在考驗著人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