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一種態度.打破限制才能培養思考能力-升國一資優鑑定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6年是臺中市國小六年級升國中一年級學生一個重大的分水嶺,目前已經確定取消一般智能資賦優異鑑定,只剩下學術性向(語文類)以及學術性向(數理類)兩種資賦優異鑑定。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基本流程:

  1. 資賦優異鑑定有三種。
    (1)一般智能資賦優異鑑定。
    (2)學術性向(語文類)資賦優異鑑定。
    (3)學術性向(數理類)資賦優異鑑定。
    那如何取得鑑定資格呢?請看第2點~
  2. 國小六年級升國中一年級學生常見有三種方式取得資賦優異鑑定資格
    (也就是簡章上的管道一,管道二另外用文章說明)。
    (1)國小資優班學生。
    (2)達全年級或全班前15%成績的學生(通常兩種方式都會使用喔!),一般智能資賦優異鑑定取國語及數學兩科進行計算;學術性向(語文類)資賦優異鑑定取國語及英語兩科進行計算;學術性向(數理類)兩種資賦優異鑑定取數學及自然兩科進行計算。
    (3)實驗教育(含在家自學學生)參加定期評量符合上述(2)的成績(還須開會審核!)
  3. 初試。
    (1)一般智能資賦優異鑑定進行國語、數學及團體智力測驗
    (考試時間通常訂於每年五月底周六08:00~12:20)。
    (2)學術性向(語文類)資賦優異鑑定進行國語及英語測驗
    (考試時間通常訂於每年五月底周六10:00~12:20)。
    (3)學術性向(數理類)資賦優異鑑定進行數學及自然測驗
    (考試時間通常訂於每年五月底周六10:00~12:20)。
  4. 初試通過資格。
    (1)成績達平均數正1.5個標準差以上。
    (2)百分等級93以上(俗稱PR93)。
  5. 複試。
    (1)一般智能資賦優異鑑定進行一對一魏式個別智力測驗
    (考試時間通常訂於每年六月底周六,時間部份因為分成兩個梯次施測,所以考試時間因梯次而定,測驗時間約90分鐘)。
    (2)學術性向(語文類)資賦優異鑑定進行國語及英語測驗
    (考試時間通常訂於每年六月底周六09:00~12:00)。
    (3)學術性向(數理類)資賦優異鑑定進行數學及自然測驗
    (考試時間通常訂於每年六月底周六09:00~12:00)。
  6. 一般智能資賦優異複試通過資格。
    (1)成績達平均數正2個標準差以上。
    (2)百分等級97以上(俗稱PR97)。
  7. 學術性向(語文類)及學術性向(數理類)複試通過資格。
    (1)兩科成績均達平均數正1.5個標準差以上。
    (2)百分等級93以上且其中一科成績達平均數正2個標準差以上。
    (3)百分等級97以上(俗稱PR97)。
  8. 安置。
    (1)安置於原就讀國中分散式資源班(俗稱跑班式資優班)。
    (2)由該校提供校內資優學生特殊教育方案。

明年開始,取消一般智能資賦優異鑑定,這一批學生應該會湧向私立中學、及其他兩種學術性向資賦優異鑑定,相關的影響我們再以文章說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樂讀十分鐘的沙龍
13會員
30內容數
我是丹尼爸,一位站在教育現場第一線20年的自然老師與班主任,透過20年教學現場經驗分享國中小自然教學經驗/想法/資源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2025/04/12
國中理化中,化學式、化學計量、氧化還原反應、酸鹼鹽與反應速率等章節常讓學生感到困難。文章分享透過回歸週期表,理解電子組態,幫助學生理解離子形成,進而學會組合化學式,例如氯化鈉(NaCl)的形成過程。此方法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概念,並打破死背化學式的限制。
Thumbnail
2025/04/12
國中理化中,化學式、化學計量、氧化還原反應、酸鹼鹽與反應速率等章節常讓學生感到困難。文章分享透過回歸週期表,理解電子組態,幫助學生理解離子形成,進而學會組合化學式,例如氯化鈉(NaCl)的形成過程。此方法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概念,並打破死背化學式的限制。
Thumbnail
2025/04/12
如何連貫聲音、光與熱三個章節?本文分享經驗,透過重新安排上課順序,以能量波、疏密波、高低波、電磁波等概念串聯,並運用生活化例子(例如:買咖哩飯)說明能量轉換,以及區分單一物質受熱、多種物質比較或高溫低溫混合等解題技巧,有效提升學生理解與學習效率。
Thumbnail
2025/04/12
如何連貫聲音、光與熱三個章節?本文分享經驗,透過重新安排上課順序,以能量波、疏密波、高低波、電磁波等概念串聯,並運用生活化例子(例如:買咖哩飯)說明能量轉換,以及區分單一物質受熱、多種物質比較或高溫低溫混合等解題技巧,有效提升學生理解與學習效率。
Thumbnail
2025/04/12
重新安排國中理化課程章節順序,以宇宙大爆炸為起點,連結物質與能量,並從巨觀與微觀角度,搭配時間軸,幫助學生建立更完善的物質概念,提升學習成效。
Thumbnail
2025/04/12
重新安排國中理化課程章節順序,以宇宙大爆炸為起點,連結物質與能量,並從巨觀與微觀角度,搭配時間軸,幫助學生建立更完善的物質概念,提升學習成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可以和親朋好友或高三以上的孩子們,一起選擇一個題目來做深度的思考與討論…
Thumbnail
大家可以和親朋好友或高三以上的孩子們,一起選擇一個題目來做深度的思考與討論…
Thumbnail
本文探討創新思維在教育和企業中的應用,作者強調創新不僅需要技巧,更需要培養正確的心態。文章以創新思考藏寶圖為例,說明如何重新思考問題與答案的關係,並提出企業需要設立創新思考專員和創新顧問等新職位來推動企業創新。
Thumbnail
本文探討創新思維在教育和企業中的應用,作者強調創新不僅需要技巧,更需要培養正確的心態。文章以創新思考藏寶圖為例,說明如何重新思考問題與答案的關係,並提出企業需要設立創新思考專員和創新顧問等新職位來推動企業創新。
Thumbnail
【國中會考必考】   依照現在的出題方向來說,將課內的文章和所有的重點背起來,當作資料庫使用,先不要考量觸類旁通的情況下,理論上只有「六題」跟課文內容有直接相關,其他的根本就是綜合練習,而國文一科,又是「文史哲地」不分家,缺了哪一項都不容易,偏偏國文排序又高,放棄哪一科都不行。    
Thumbnail
【國中會考必考】   依照現在的出題方向來說,將課內的文章和所有的重點背起來,當作資料庫使用,先不要考量觸類旁通的情況下,理論上只有「六題」跟課文內容有直接相關,其他的根本就是綜合練習,而國文一科,又是「文史哲地」不分家,缺了哪一項都不容易,偏偏國文排序又高,放棄哪一科都不行。    
Thumbnail
本文準要談申請大學第二階段甄選審查資料的準備方向,究竟要準備哪些審查資料?又要上傳哪些項目呢?
Thumbnail
本文準要談申請大學第二階段甄選審查資料的準備方向,究竟要準備哪些審查資料?又要上傳哪些項目呢?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當孩子五六年級開始,媽咪就和一般家長一樣,會去探討、查詢公立國中、私中資訊、學校路程 媽咪會先和孩子溝通:公立國中、私立國中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每個家庭教育方式、觀念不同,這沒有一定的標準。 當孩子在小二開始,就決定說:我想讀私中 小五時就說:媽咪我偏科了,我喜歡數學,我要讀數理班。
Thumbnail
當孩子五六年級開始,媽咪就和一般家長一樣,會去探討、查詢公立國中、私中資訊、學校路程 媽咪會先和孩子溝通:公立國中、私立國中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每個家庭教育方式、觀念不同,這沒有一定的標準。 當孩子在小二開始,就決定說:我想讀私中 小五時就說:媽咪我偏科了,我喜歡數學,我要讀數理班。
Thumbnail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Thumbnail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Thumbnail
用長遠的眼光來想像,我們眼前的孩子未來終將長成一個公民,那麼重要的就不再是眼前階段性的成績表現,而是成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能力……
Thumbnail
用長遠的眼光來想像,我們眼前的孩子未來終將長成一個公民,那麼重要的就不再是眼前階段性的成績表現,而是成為一個公民所需要的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