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台大新總圖
.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好處就是如上述所說,在分級制裡,不要在每一分都要計較。大學學測分15級分,國中會考大分ABC三級,加上「+」,也只有七級分。這樣的用意就是,告訴家長和學生們,不要再那麼計較「分數」了。學子們可以花更多時間去探索自己的興趣,這才更符合現代社會「適性揚才」的時代趨勢。
.
我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了。如果一切都那麼美好,就不會有不少人一直很反對教育改革,反對多元入學了。甚至不少人高喊著:「回到聯考的年代」,一切公平。(會這樣講的人,還真的對於為什麼要教改,完全不瞭解啊!)
.
教育改革的目的,應該有一個很大的部份是要孩子別把大多時間放在「升學考試」上,在學校之外尋找自己的興趣。但是,現實狀況是,補習班還是一堆,明星國中(高中)還是在搞「加強班」「升學班」,家長還是在打聽哪一個國中(高中)升學率高,甚至直接送孩子到私中就讀。弄到後來,還是「OO必較」。以前「OO」是填入「分分」,現在是「題題」。以前說,少一分就掉了好幾個志願,現在是多錯一題,就「從天堂掉入地獄」。
.
「從天堂掉入地獄」是誇飾法。真實的例子是,一個朋友的小孩,以台中一中為目標,考完會考,得知不是很理想,某一科多錯了一題,沒了「A」,變成「B++」的頭。俗稱的4A1B!從一中,直掉四五個志願。這種一刀切的分級,一定會有人留在A,也一定會有人落入了B!家長不服氣的說,只差一題,為什麼有人(孩子的朋友)可以上一中,我兒子就只能讀市立高中??
.
我的感想是,教育再怎麼改革,家長的觀念沒有變,依舊在追求高中第一志願,大學追求頂大,甚至是醫學系電機系,教改還是沒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