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產業消息,鴻海、仁寶、昇達科等台廠近來在低軌衛星、通訊模組與地面設備領域「接單報捷」,陸續拿下美歐太空公司與新創衛星商的合作案。這代表我們台灣的電子實力,不只征服地面市場,現在也要勇闖太空啦!🌍🚀 ---
🛰️ 一、太空衛星為什麼突然這麼夯? ✨過去衛星是國防或NASA等超級機構的專利,但現在**低軌衛星(LEO)**因為成本下降、技術模組化,正快速商業化。 從 SpaceX 的 Starlink,到亞馬遜的 Project Kuiper,各大科技巨頭都搶著上天建網,原因很簡單: 🌐 打造全球高速上網服務 🌎 彌補偏鄉/海洋/山區的網路死角 📡 未來成為物聯網、AI邊緣運算的骨幹 而這也讓通訊模組、射頻元件、接收站設備需求暴增,正是台廠的強項進場機會! --- 🔧 二、鴻海、仁寶、昇達科搶下哪些訂單? 🏭 鴻海(Foxconn) 鴻海早在2022年就宣示投入太空科技,近期傳出拿下歐洲低軌衛星廠星鏈競爭對手的製造訂單,提供衛星殼體模組、散熱系統與部分電源模組製造服務。 > 🌸 粉色亮點:據說將採用與電動車平台相同的機械手臂組裝技術,展現製造柔性與跨域整合能力! 🖥️ 仁寶(Compal) 仁寶則運用自身 NB 與資通訊背景,成功打進地面接收站與伺服器終端市場,供應給美國新創衛星通訊商,發展「小型地面基站」設備。 📡 昇達科(Satpro) 昇達科是國內少數具備射頻與微波設計能力的公司,這波接單包括天線模組、低雜訊放大器(LNA)與相控陣列通訊設備,據說還有軍工衛星案! --- 📈 三、投資人可以看什麼? 1️⃣ 鴻海跨足太空製造是「平台複製」 MIH 平台不只造車、造伺服器,未來甚至可能用在「太空模組製造」,這種跨產業的技術輸出,才是真正的估值放大引擎。 2️⃣ 衛星產業仍屬藍海,毛利潛力大 雖然單量不大,但平均單價高,且有高附加價值+長期維運機會,比純代工更靠近ODM/系統整合。 3️⃣ 政策紅利+美中科技競賽加持 美國大力補助太空新創,中國同步加快布局,供應鏈去中化下,台灣供應商被視為「中立可信的選擇」。 > 🌸 粉色提醒:衛星產業初期不一定貢獻大量營收,但佔位很重要,觀察後續量產進度與設備毛利即可💡
粉色結語🌷 太空聽起來很遠,但其實現在離我們好近!這不只是一場科技實力的競爭,更是台灣產業升級的新起點✨ 鴻海、仁寶、昇達科這些耳熟能詳的台廠,正一點一滴在太空領域中打下基礎。雖然我們買不到火箭,但我們買得到參與太空供應鏈的股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