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MD 正式宣布將終止長年以來採用的「雙架構策略」——也就是針對 消費級 GPU 使用 RDNA 架構、針對計算領域使用 CDNA 架構」 的設計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 UDNA 架構,預計在 2026 年正式亮相,並成為未來所有 Radeon GPU 以及下世代主機(PlayStation 和 Xbox)的核心圖形引擎。
這項重大轉向不僅代表著 AMD 在 GPU 開發策略上的深度調整,也揭示了未來遊戲與運算技術融合的關鍵趨勢:以 AI 為核心驅動圖像表現力的突破性提升。
🧩 統一架構時代來臨:從 RDNA + CDNA 到 UDNA
過去,AMD 採用了兩套截然不同的 GPU 架構:- RDNA(Radeon DNA):專注於遊戲與圖形效能,應用於 Radeon 消費型顯示卡
- CDNA(Compute DNA):專注於高性能計算與 AI 運算,應用於 Instinct 系列數據中心產品
這種分離設計雖然能讓不同用途的 GPU 各司其職,但也帶來了開發資源分散與軟體支援複雜等問題。因此,AMD 決定以 UDNA 統一架構 取代現有雙軌策略,實現:
- 更高效的研發流程
- 更簡潔的驅動與工具鏈支援
- 更靈活的硬體適應能力,同時服務遊戲與 AI 領域
🔥 UDNA 架構爆料亮點:光柵效能提升 20%、AI 性能翻倍!
根據目前流傳的內部消息與技術爆料,AMD 的 UDNA 架構預期將具備以下關鍵升級:
特性提升幅度
光柵化效能(Raster Performance)
+20% 相較 RDNA 4
AI 與張量運算性能
+100%
光線追蹤效率
明顯改善
這意味著,新一代 Radeon GPU 不僅能在傳統遊戲畫質上提供更流暢的體驗,還能在 AI 增強渲染、FSR 4.0 支援、DLSS 式影像重建 等領域迎頭趕上甚至超越 NVIDIA。
更重要的是,這些 AI 效能的提升,也為下一代主機(如 PlayStation 5 Pro 後繼機種與 Xbox Series X/S 的接班者)提供了強大的底層支撐。
🎮 下世代主機確定搭載?PS & Xbox 都可能採用 UDNA 架構
據知情人士透露,Sony 與 Microsoft 都已與 AMD 展開合作,規劃在各自的下世代主機中採用 UDNA 架構作為核心 GPU 技術。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 Sony 是否會選擇「半客製化」設計(類似當前 PS5 使用的 RDNA 2 變體),但可以確定的是:
- Xbox 下一代主機 將高度依賴 UDNA 架構進行圖形渲染與 AI 運算整合
- PlayStation 下一代主機 也可能採用類似方案,並與 AMD 合作優化 AI 圖像增強技術
這無疑將進一步拉近 PC 與主機平台之間的技術差距,並促進跨平台遊戲開發的效率與一致性。
🧠 AI 驅動圖像革命:AMD 與 Sony 聯手深化 AI 增強圖形技術
面對 NVIDIA 在 AI 圖像增強方面的領先地位(如 DLSS 3、Frame Generation),AMD 也正在積極佈局自己的 AI 革命。
除了即將推出的 FSR Redston(FSR 4.0)外,AMD 更與 Sony 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研究如何利用 AI 技術提升遊戲畫面品質與渲染效率。
這項合作預示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GPU 的競爭不再只是原始運算性能的比拼,而是 AI 如何重新定義視覺體驗的創新賽局。
📉 NVIDIA RTX 50 vs AMD UDNA:誰才是未來的贏家?
NVIDIA 最新的 GeForce RTX 50 系列被批評過度聚焦於 AI 增強視覺效果,而忽略了傳統遊戲性能的顯著提升。然而,從 FSR Redston 到 UDNA 架構的發展方向來看,AMD 似乎也正沿著類似的道路前進。
這是否意味著,“AI 是突破圖形瓶頸的新鑰匙” 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如果說 RDNA 時代是追求純粹效能的年代,那麼 UDNA 將標誌著一個全新紀元的開始——以 AI 為核心,推動圖像技術的下一波躍進。
🗓️ 展望未來:UDNA 登場時間表
時間預期事件
2025 Q4 ~ 2026 Q1
UDNA 架構細節揭露
2026 年中
首款搭載 UDNA 的 Radeon GPU 問世
2027 年起
下世代 PlayStation / Xbox 主機陸續上市
✅ 總結:UDNA 是 AMD 的一次戰略性賭注
AMD 的 UDNA 架構不只是技術上的革新,更是對整個 GPU 產業未來走向的一次戰略性賭注。
透過統一 RDNA 與 CDNA 的設計哲學,結合 AI 驅動的圖像增強技術,AMD 正試圖在 GPU 發展史上寫下新的一頁。無論是 PC 玩家、遊戲開發者,還是主機玩家,都能感受到這股技術浪潮所帶來的深遠影響。
隨著 UDNA 即將登場,我們或許正站在 GPU 技術變革的門檻上——準備好迎接 AI 驅動的視覺新時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