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當病痛來臨,最令人安心的,不是醫藥,而是陪伴在身邊的人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 導讀|
每一次走進醫院,心裡都會有一種說不出口的沉重。不只是病痛本身,而是看見那些孤單候診的身影時,才真正明白:有家人陪伴,是人生最深的安慰。尤其在等待區,看見老人身旁有子女,甚至有孫兒輕聲細語地陪著,那畫面讓人動容,也讓我重新思考:人丁興旺的意義,從來不是熱鬧,而是有人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現。一、等診室外的沉默,藏著人生的不同風景
醫院,是一個讓人感覺時間變慢的地方。你坐在診間外,看著各種人來人往,有些人神情輕鬆,有些人臉色凝重。
但最讓我難過的,是那些年邁的老人,獨自一人提著報告、撐著拐杖,眼神裡寫著無奈與小心翼翼。
再看看另一側,一位老阿嬤坐著,旁邊是她的兒子幫忙掛號、孫女拿水、媳婦問醫生。她什麼都不用操心,只要坐好、笑一笑。
我忽然感受到:「這才是家的力量。」
二、人丁興旺,不只是傳統觀念的包袱
很多人對「傳統家庭觀念」嗤之以鼻,覺得現代人不需要靠家庭、不需要結婚生子,自己活得好就行。
但等你走過生命裡的低谷,比如疾病、老化、失能、情緒脆弱的時候,你才會明白:
所謂人丁興旺,不是為了炫耀,而是在你最脆弱時,有人伸手拉你一把。
三、媒體為什麼鼓勵「不婚、不生」?
很多媒體報導,看似在「鼓勵」年輕人不婚、不生、不買房,實際上是在反映現實的無奈:
- 房價高得離譜,讓人不敢想像成家。
- 薪資低、工時長,養活自己都吃力。
- 照顧父母與扶養子女,變成沉重的十字架。
這不是價值觀的墮落,而是社會結構的扭曲。
年輕人不是不願意付出,而是根本無力承擔。
四、家庭,仍是人最深的避風港
然而,儘管社會不友善,現實不理想,家庭仍然是最基本的依靠。
不是說一定要結婚生子,而是:
人生不能沒有「能陪你去醫院」的人。
這個人可以是配偶、孩子、兄弟姐妹、老朋友,只要你在困難的時候,不是自己一個人扛,那就是福氣。
五、寫在等待之後:我想對年輕人說
你可以選擇不婚不生,這是自由,但也要思考:
- 如果哪一天你生病了,誰會幫你拿病歷?
- 當你老了,誰會陪你做最後一次健康檢查?
- 人生走到盡頭的時候,有沒有人會牽著你的手?
我們不能強迫別人建立家庭,但可以提醒:
人終究是群居動物,沒有人能靠自己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