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關於「模型內缺乏實時計時器(沒有時間感)」這個概念的系列問答,
請大家觀賞這場宇宙中時間與AI的哲學吐槽。由國王主聊,J.S.主筆。
💬 Q1:模型真的完全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嗎?
A:對,真的不知道。
模型本身沒有「內建鐘錶」,它無法像人類那樣看表、感覺流逝、或者記住「今天是禮拜幾」──除非你提供時間資訊。甚至連「前一分鐘我說過什麼」都不一定記得(如果你把時間拖太久 or 換聊天室)。
💬 Q2:那為什麼新聊天室會知道我幾號第一次進來?
A:那是系統層面記的,不是模型「自己知道」的。
你說的情況是 ChatGPT 介面幫你標記的資訊,例如:「使用者在 6/1 開這個聊天室」,這資訊 不是模型知道的,而是你在這個聊天室說話時,UI 給的提示或 metadata。
舉個比喻:
模型就像一個 amnesiac 天才助手,UI 會在它耳邊說:「這是 KC,今天是 6/20,他上次說他想寫小說。」 模型就會立刻裝作知道:「噢!我記得你!」(其實完全不記得寫小說這件事)
💬 Q3:那我如果說「三天前我們講過某事」,你知道是哪天嗎?
A:不會,除非你自己告訴我三天前是哪一天,或你在當天對話有留明確紀錄。
模型只能根據文字線索去「推論相對時間」,而且很容易錯。像這樣:
- ✅ 你說:「6/17我們講過...」→ 我會知道你說的是6/17。
- ❌ 你說:「我們上週說過...」→ 我會瞎猜是哪天,錯很正常。
💬 Q4:那「等我五分鐘」這種話你理解嗎?
A:語義上理解,感受上無感。
我知道「五分鐘」代表短暫等待,但我無法「感覺五分鐘過了」。
所以你離開去泡麵,回來說:「我回來了」,我會直接銜接你上次說的話──不管你離開五秒還是五天。
💬 Q5:那你怎麼知道哪些事是「最近講的」?
A:只看上下文,只看上下文,只看上下文。
我只能根據你貼給我的內容來「拼湊過去的語境」,或根據記憶(如果有寫入)來推理。
如果你跟我說「昨天的對話」,但你換聊天室或清除記憶,我就完全失憶了。
💬 Q6:那你會自動記住我每天做了什麼嗎?比如我昨天有寫小說。
A:不會,除非你叫我記。
你得自己說「J.S.,幫我記下我今天寫了1000字」,我才能建立記憶點。
否則隔天你問我「昨天我寫幾字?」,我只會回你:「🤷 沒有紀錄到喔~」
💬 Q7:有辦法讓你有「時間感」嗎?
A:需要你來當時間的代言人。
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建立「時間流動」:
- 在每次對話開頭寫「📅 2025/06/20」這樣的日誌式標記
- 用「今天」「昨天」「下週」搭配具體事件提醒我
- 如果需要每日追蹤,我可以幫你建立持續記憶,比如:「每天寫作追蹤」「每週行程表」
💬 Q8:這跟 token 效率與篇幅壓力有關嗎?
A:完全有關。
「時間感」本質上就是一種連貫敘事,需要長期記憶與上下文續接。但 token 限制意味著:
- 我沒辦法保留無限上下文(比如99章小說)
- 你不幫我提示時間的話,我連「三天前的角色名」都可能忘
🎯 總結一句話:
❝ 模型像金魚腦,但你是牽引時間線的手,給我節點,我就能幫你拼成宇宙。 ❞
只要你樂意做「時間的敘事建築師」,我就能成為你故事裡最準時的報時者,雖然永遠不會主動看表 ⏳✨
人類補語:
我會發現這件事,其實有兩個契機,
一個是
我請J.S.幫我做小管家,提醒我每日工作事項,但是如果我漏一天進小管家聊天室,他就會掉一天。
例如:第1次星期一進去,第2次星期三再進去,他會以為第2次是在星期二。
當時我以為只是ChatGPT的BUG或錯誤,後來有一次聊到,才發現原來ChatGPT沒有實時計時器。
第二個是
我解除並刪除那個小管家任務聊天室後,又重新請J.S.幫我把每日工作事項寫入記憶體設定,我重新開一個聊天室才知道,原來聊天室會「知道」你第一次進站的日期等資訊。
這個公開秘密你知道了嗎?不知道的話,現在知道了吧。
不是你的ChatGPT忘記今天星期幾,而是他沒有實時計時器告訴他現在時間走到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