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9|我不是想拒絕機會,但我更怕失去自由
第四天下午,一通熟悉的訊息跳進她的手機——「小璐~你最近是不是開始接案了?我們公司社群部缺人寫文案,一個月四篇,不多,妳有興趣嗎?」
發訊的是她前同事佳佳,個性隨和,也是當年唯一知道她偷偷想離職的人。—
這個邀約來得太剛好,也太突然。
她還在想接案履歷是不是寫得太樸素、IG是不是要換個濾鏡風格、蠟燭品牌名要不要叫「田香」還是「小璐工坊」……結果,機會就自己走了進來。
她內心開始上演三方拉鋸戰:
🎭 思緒攻防戰
🧠 理性派:
「這案子一個月四篇,還能賺點錢,累積經驗,何樂不為?」
💸 焦慮派:
「香氛還沒賣出一顆、帳號粉絲20人不到,我是不是該先接點穩定的?」
🧘♀️ 自由派:
「可是我才剛說好要打造屬於自己的田地耶?現在就接別人的案,會不會又走回原路?」
—
她記得自己離職的那一天,心裡想的是:
「我不是不願意努力,我只是想要試一次,努力的是我真正想要的東西。」
但現在,真正想要的東西,還沒結果;
而機會,卻從側門悄悄進來敲門。
—
🍵 她約了佳佳喝咖啡,問清楚合作內容。
「你們這個是外包案還是長期合作?」
「外包,短期,先試一季。你可以自己排文,方向我們給,但風格你決定。其實我就覺得妳寫得不錯,不想錯過妳。」
她邊聽邊點頭,心裡有點被理解的溫暖,也有點不安的煩躁。
—
回家的路上,她寫了一段話貼在自己的小帳號:
🍂有些機會不是不想接,是怕一接,就又回到「別人說了算」的節奏裡。
但我想試試看另一種合作——
✅ 明確界線
✅ 不干擾自己的計畫
✅ 讓我可以「試水溫」,但不會「被拉走」
如果創業像種田,那別人願意借我一塊田試種,我也不該害怕。
重點是,我有記得——我的田在哪裡。
—
🪴她最後決定:
✔️ 接下這個文案案子,視為一季合作、自由時間內完成
✔️ 把案子當成實戰練習,不干擾主線創業
✔️ 每週規劃兩天「為別人耕田」、五天「照顧自己的田」
她終於意識到:
不是創業的人不能接外部案子,而是要練習掌握自己手上的方向盤。
—
【小璐的今日種田進度】
✅ 回覆第一位前同事合作邀請
✅ 擬定「兼職合作原則」:不進公司、不綁時段、不干擾主線
✅ 在 IG 分享「界線思維」,獲得第一則私訊留言回應:「謝謝妳讓我不覺得是我自己想太多。」
—
【下一集預告】
🌿 她正式接下人生第一個「自由案子」,開始替公司撰寫文案。但沒想到,她對品牌語言的敏感度,讓對方一句話炸出她的心魔——
「我們不需要妳那麼有情緒,幫我們寫得簡潔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