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小時候的夢想是甚麼?」學校的主題教育,這回來到夢想了,兩個孩子一週內分別開啟了訪問模式。
生孩子、當媽。
「蛤?」個性迥異的兩小隻,這次反應很一致。
我高中的時候就想生孩子,而且希望越早越好,最好是十八歲生,這樣孩子十八的時候我甚至還沒四十歲,想想都覺得未來充滿希望。
「那..生完孩子呢?」
把孩子養大啊,不然你們以為我現在在幹嘛?
「就沒有別的夢想了嗎?」翧顯然覺得自己的媽媽很荒唐。
我曾經想過當老師,但後來發現自己其實沒甚麼耐心,然後也想過當作家,但是感覺賺不到錢。不過,這些夢想,我在成為一個母親的同時好像也算實現了。
你們上學之前帶你們去才藝班,我有充當過助教;上學之後去當義工媽媽、故事媽媽,都有跟孩子們直接互動;學校的作業、考試也是我輔導你們一起完成的,也算是圓了一半的老師夢。
這些年來雖然沒能成為作家,但是我手上的筆也沒有真的放下過,我給你們講自己寫的故事、把生活記錄下來,甚至拿你們的作文題目來練練手,看來作家夢也不算放棄了。
「還好你沒當老師。」翧笑著說,還故意拍拍胸表示放心。
怎樣啦!
「你是易怒體質,你當老師,你的學生應該是每一個都哭到放學。」
確實。好險我沒當老師。
我覺得夢想跟未來還是息息相關的,我就喜歡跟小朋友一起吵吵鬧鬧,喜歡家裡有歡騰感,喜歡觀察孩子、觀察天氣、觀察人性,喜歡把這些觀察用不同的方式寫下來,也喜歡把我寫下來的一切分享給別人,所以我想過當老師、可以分享我的人生;想過當作家、可以寫下的我的人生;最後我堅定不移地成為一個母親,讓你們加入我的人生。
所以,人兜兜轉轉,還是回走回最初那條路,只要這一路上,你都還是原來的你。
「難怪我一直覺得你講話的用詞很冷門,有些單詞用寫的可以,用講的很違和欸!」
你管我,我喜歡!
「我不管你,我要進入分享我的夢想的環節。」
兩個孩子當時分別敘述了自己的夢想,跟計劃怎麼實現。但是,我忘了。
我覺得夢想就像,有個種子裝在盲盒裡,你不知道它會長出甚麼,於是你想像著千萬種可能,然後將它放進土裡。一開始你會細心澆水、施肥,每十分鐘觀望一次,再後來你發現它遲遲不萌芽,你會失望、然後遺忘。
有那麼一天,你可能在大掃除、甚至是搬家,突然在某個角落發現了它。
有可能,它依然在土裡靜靜躺著。
有可能,它冒出了一點點的嫩芽。
有可能,它已經長出了花苞。
有可能,四處散落著它的果實。
也有可能,你沒認出它,直接將它扔進了垃圾袋。
但是無論如何,捧在手心上期盼它成長開花結果的心情是真實存在過,無論它是甚麼、無論結果如何,你愛過它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