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媒體圈打滾多年,總會遇到幾個讓人印象深刻、
持續閃耀的同行。蘭妮,就是這樣的一位朋友。從15年前在新聞台並肩而坐、各自跑線的同事,到如今專注於韓國觀察、國際議題評論的多語能手。
一場新聞事件,重新牽起聯繫
2023年,我在《天下雜誌》的網站上看見一篇深度剖析韓國梨泰院事件的專欄,寫得細膩、觀點獨到,讓我不禁一探作者姓名,驚喜地發現,竟是多年未聯繫的老朋友蘭妮。這篇文章迅速獲得數萬人點閱,也讓我們的友情再度接上線,於是有了這次的訪談邀約。
從K-POP迷走進韓國文化核心
談起與韓國的淵源,蘭妮笑說,一切起源於「追星」。2009年因為Super Junior來台,第一次接觸韓國流行文化,激起了她對韓國的好奇與熱情。2010年第一次出差首爾後,更被當地文化吸引,於是回台後立刻報名補習班,開啟了長達四年的韓文學習之路。
「本來只是興趣,沒想到後來竟然變成職涯的轉捩點。」蘭妮說,最初新聞圈並不需要韓文能力,但隨著韓流崛起,對韓文有基本掌握的她,逐漸被委以重任,甚至成為不需翻譯的採訪主力。一次韓國科技公司的專訪,更成為她被邀請赴韓工作的契機。
一場跨國工作邀約,打開斜槓人生
「當時那位韓裔加拿大老闆來台出差,需要一位會中文的夥伴,就想到我。」抱著嘗試的心情,蘭妮毅然辭去新聞台工作,踏上韓國職場的新旅程。
她加入的是一家新創科技公司,擔任行銷經理。從新聞編譯跳到企業行銷,看似轉變劇烈,卻也讓她發揮記者訓練出來的自發性與企劃能力。「新創公司的好處是彈性大、自由度高,但也考驗個人的執行力。」
她的工作涵蓋中英文行銷、社群經營、中文市場拓展,甚至參加創業競賽簡報產品優勢。雖然語言能力加持不少,但真正讓她在異地站穩腳步的,是新聞人訓練出來的敏銳與獨立。
海外生活的酸甜,都是成長
身為公司唯一的台灣人,語言和文化差異無可避免。韓國職場文化偏向保守與排外,下班後同事多選擇與同溫層聚會,讓她更明白「自立自強」的重要。蘭妮坦言:「旅居海外需要一個很強大的內心,孤單的時候尤其會被放大。」但正是這些經驗,鍛鍊出她獨立生活的能力。
她也強調,若有意赴韓發展,建議在台灣先具備中高級的韓語能力,對生活與工作會大有幫助。「即便是外商公司,生活中的大小事還是離不開韓文,從開戶、看病到看電梯告示,都需要一定的語言理解力。」
從媒體人到自媒體人,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
回到台灣後,蘭妮重新回歸國際新聞編譯的工作,同時也開啟了Podcast節目《韓國話匣子》,與同樣熱愛韓國文化的朋友一起分享韓國職場、旅遊、流行等面向。
「這一切都不是刻意經營,而是興趣驅動。」她的語氣始終淡然卻堅定。如今,《韓國話匣子》每集都有上千數千次收聽,臉書社團更有超過7000名粉絲,甚至吸引廠商邀約合作活動。
她持續在《天下雜誌》撰寫韓國相關專欄,累積數十篇文章,成為媒體圈少數真正「深耕韓國」的聲音。她說:「我希望能讓大家看到真實多元的韓國,而不是新聞裡片面的標籤。」
興趣與專業的交會,活出精彩斜槓人生
蘭妮的故事,是一場從興趣出發、跨足專業、再回饋社會的旅程。她用語言能力拓展國際視野,用記者訓練應對職場挑戰,更用自媒體讓熱愛發聲的夢想得以延續。
「我並不是特別厲害的人,只是剛好在對的時間,抓住了每一個機會。」她的謙虛背後,是持續學習與堅持不懈的精神,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不在他人定義的標準裡,而是在那一點一滴努力耕耘的日常中...........
成功背後的不為人知內幕,更精釆的專訪內容,點選以下Sound On連結收聽:
https://player.soundon.fm/p/de08cf6b-4369-4548-a30e-60c77faa9a86/episodes/97d937e5-71ce-44aa-968d-9b6983ad85eb
#K-POP #Super Junior #韓國
# SoundOn 聲浪
#Podcast
#podcastclub
#蘭妮
#韓國話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