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企業,是在市場的紅海中與對手貼身肉搏,還是在自己開創的藍海中從容航行?
如果您的法務策略,還停留在確保自己成為一個「遵守規則的模範生」,那麼這篇文章,您非讀不可。
想像一下,有兩支即將爭奪世界冠軍的拳擊隊。
A隊,擁有全世界最頂尖的防守教練。他們將比賽的規則手冊研究了不下千遍,確保自己的拳手絕不犯規。他們日以繼夜地訓練,如何閃避、如何格擋、如何承受最猛烈的攻擊,然後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奮力打出每一拳,期望最終能以點數險勝。他們是規則的完美適應者。
B隊,他們的總教練,同時也是拳擊委員會的規則制定委員之一。在賽前,B隊的策略團隊並非只在訓練室裡,他們更活躍於各種會議與聽證會。他們提出研究報告,成功地遊說委員會「為了選手安全」,將拳套的標準重量上調2盎司——這個重量,恰好最有利於自家選手的重拳風格,卻會讓對手(A隊選手)的快速攻擊大打折扣。
您發現了嗎?A隊在想著「如何贏得比賽」,而B隊在想著「如何制定比賽的規則」。A隊的勝利,取決於場上的應變;B隊的勝利,在比賽開始前,就已經奠定了一半。
我們大多數的公司,都像A隊一樣,投入巨大資源聘請最好的律師,去「學習和遵守」那本厚厚的規則書。但我們是否曾想過,能否成為B隊,去「影響和改寫」那本規則書?
假如您是一家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的CEO。您的團隊開發出一套革命性的支付系統,比市場上任何方案都更快速、安全。但您面臨著兩道巨大的高牆:
- 商業障礙: 市場被幾家傳統金融巨頭把持,他們與各大通路簽訂了長期的獨家合作協議,讓您的優越技術根本沒有切入點。
- 法規障礙: 現行的金融法規是在十年前制定的,當時完全沒有預見到您現在的技術。法規要求某些金融服務的核准,必須以擁有「實體分行」為前提——這條為舊時代量身打造的規則,等同於直接宣告了您這種數位原生公司的死刑。
這時,您的法務團隊可以有兩種做法:
做法一(被動的法律遵循): 您的律師告訴您,法規白紙黑字就是如此,要不就花費巨資去開一家「樣板分行」以符合規定,要不就放棄自己經營,轉而將技術授權給那些金融巨頭,讓他們來運營。這種思維,是在別人制定的遊戲規則下,尋找一個最不壞的生存方式。
做法二(主動的市場塑造): 您的法務策略官認為,問題的根本不在於您「少了一家分行」,而在於「法規沒有跟上科技的腳步」。
他的第一步,不是去鑽法規的漏洞,而是去挑戰法規的過時前提。他與技術團隊合作,產出一份詳盡的報告,用數據證明您的線上身份驗證技術,在防範洗錢與詐騙上,比傳統分行的人工審核「更安全、更有效」。
接著,他並不以您單一公司的名義行動,而是聯合其他面臨同樣困境的科技公司,組成「數位經濟發展聯盟」。他們將報告遞交給主管機關與立法委員,訴求的重點不是「請為我們破例」,而是「為了提升國家的金融效率與全球競爭力,我們需要一套能匹配數位時代的新規則」。
當要求改革的聲量形成趨勢後,原本看似牢不可破的商業障礙也開始動搖。金融巨頭們的獨家合約,在「阻礙產業創新、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輿論壓力下,變得岌岌可危。此時,您的團隊再順勢向公平交易委員會提出申訴,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至此,高下立判。 法律的最高境界,不是在您公司的圍牆內做到100%合規,而是勇敢地走出圍牆,去影響、去塑造您公司賴以生存的整個商業生態系。
將法務策略提升到「市場形塑者」的高度,能為企業帶來無可比擬的長期利益:
- 創造非對稱優勢: 當您的對手還在拚價格、拚產品時,您已經在更高的維度上,透過改變遊戲規則來競爭。這是一種讓對手防不勝防的「降維打擊」。
- 建立最持久的護城河: 一個對您有利的產業標準或法規,是競爭對手用再多金錢也難以跨越的障礙。它比任何專利或技術,都能更長久地保護您的市場地位。
- 掌握產業的領導話語權: 能夠影響規則的企業,自然會被視為行業的領導者與權威。這將極大提升您的品牌價值、人才吸引力與議價能力。
當然,要實現這個目標,您的法務團隊需要的就不再只是法律學位,而是敏銳的商業嗅覺、宏觀的政治敏感度,以及合縱連橫的策略結盟能力。您的企業是否也正面臨一個「不公平」的賽道?您是否也渴望擁有改寫遊戲規則的能力?
不妨將您的法務部門,從一個被動的成本中心,打造成為整個市場的「遊戲規則制定者」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