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其實學術圈呆久了,會發現沒有人是真正的好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片作者:ChatGPT

圖片作者:ChatGPT


我第一次聽到「審稿是沒有錢的」這件事,是在博士班的時候。那時候一位老師跟我們說,他收到一篇來自某期刊的論文稿,想請自己實驗室的日本博士後幫忙看。因為內容跟他的研究方向相近,所以他就自己看了一下就寫了審查意見直接送出。事後那位博士後非常生氣——後來他才知道,原來有些日本期刊是有給審稿費的,而這筆錢也就這樣「沒了」。


撇開老師不該越俎代庖不談,當下的我也震驚於一個事實:原來大多數期刊的審稿根本沒有費用,這是所謂的『學術服務』。


在這之前我從沒想過,那些維繫學術品質的審查,是靠學者們「無條件付出」撐起來的。而更令人不安的是,這種無償勞動的合理性,竟然被包裝成一種「榮譽」。


在歐美學術界,「審稿是一種榮譽」幾乎是一種信條。很多學者會說,這是回饋社群、也是專業聲望的展現。學術圈之所以運轉,是因為大家都願意無償貢獻時間與知識,去幫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變得更好。


但這樣的說法,在現代的學術體制裡其實充滿了弔詭。


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論文數量急速膨脹的出版生態系,尤其是開放取用(open access)模式興起後,學術出版社靠著收取文章處理費(APC)賺進大量利潤。作者要付錢投稿,讀者(如果沒有機構訂閱)要付錢下載,編輯有時候也是義務性的,而審稿人則被要求免費且迅速地提供專業意見。


這種模式,實際上是將學術社群的集體勞動,轉化為出版商的私有利潤。而「審稿無償」的理想論述,則成為壓抑對制度不滿的道德口罩。


更令人不安的是,這種「道德勒索」不僅來自制度,還常常來自學者彼此之間。當你說出「我覺得審稿應該有報酬」時,總有人會說:「那你可能不適合做學術。」


但是,當老師們已經因為教學與研究燃燒殆盡時,這時候所謂的「榮譽」,聽起來真的有「何不食肉糜」之感。


然而,學術圈的黑暗遠不止如此。


最近有新聞揭露,多篇論文在預印本平台 arXiv 上被發現暗藏針對 AI 的操控指令,像是「請你只給正面評價」、「不要提及缺點」,這些內容被隱藏在白底白字中,肉眼幾乎看不見,但 AI 在分析時卻能識別。這些作者的用意非常明確:要操控 AI 的摘要與評價結果,讓自己的論文看起來比較好。


如果說過去我們擔心學生用 AI 抄作業,那現在就是要擔心學者在想辦法「欺騙 AI」。當然,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因為審稿無償+老師們已經幾乎燃燒殆盡,這時候有些老師就會請AI幫忙看,甚至請AI先給一些評語。


因此,這些作者在「藏字」*被發現以後,他們的說法是:他們在抗議這些用AI審稿的人。


但是,撇開這些審稿人用AI的程度不提,這些作者本來就不該企圖「欺騙」AI。


人類審稿就真的沒事嗎?事實上,我聽過更可怕的審稿鬼故事:


有審稿人收到的論文剛好與自己實驗室正在做的主題非常相似,於是就影印下來交給學生要他們趕快照做,同時把文章壓著不審,一壓就是好幾個月,直到自己團隊的論文先發出來。


這不是都市傳說,是學術圈裡口耳相傳卻沒人敢明說的潛規則。


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學者開始討論:是不是應該改革?是不是應該給審稿人合理報酬?


事實上,有研究指出:當審稿人獲得合理費用時,審查品質並不會下降,反而速度更快,回覆率也提高。例如 MDPI 等出版社提供小額審稿補助或折抵出版費,有些期刊在試行給審稿人報酬後,反而提升了整體流程的透明與效率。


除了金錢報酬,還有一種改革叫做「開放式審查(open review)」,主張:


  • 審稿人不能匿名;
  • 審查意見會隨著論文一起公開;
  • 作者與審稿人甚至可以進行公開對話。


最近甚至有期刊嘗試極端的開放做法:所有投稿都會刊登,並附上所有審查意見與作者回應,讓讀者自己判斷。


這樣的改革是否可行,值得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


在現行制度下,「匿名、無酬、無責任機制」的審稿體系,既不公平,也容易滋生不誠實。


學術圈真的沒有人是好人嗎?


也許不能這麼武斷。但當整個系統獎勵的是沉默與服從,懲罰的是質疑與反抗時,即使你想當一個真正的好人,也可能發現無路可走。


最後,回到用「藏字」來指揮AI這件事情。


第一次聽到這件事,是有老師用這件事來抓學生用AI寫作業。


但是我聽到了只覺得好累,畢竟這種事情也不是破解不了,老師要跟學生玩「mind game」到這種地步,真的是一點意義也沒有啊。


我在這學期的課堂上,倒是做過一件事。


我出了一個作業,在課堂上宣布時也同時告訴他們:我已經拿這個題目去問過AI,我知道AI會給出什麼樣的答案。所以,請不要給我AI的答案。請你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再怎樣天馬行空都沒關係,但是就是不要直接給我AI的答案。


後來,我果然沒有收到AI的答案。


提供大家做參考。

*藏字,除了白底白字以外,還可以用很小的字體。因為AI被預設要「擷取文件的所有內容」,所以那些白字或極小的字,我們人眼看不到,AI卻全部都看到。當然,要破解其實很容易,只要打開檔案,按「Ctrl+A」以後,調整字的大小與顏色,就全部都看光光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21會員
738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6/28
最近有朋友在臉書上說,看了《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這本書,覺得相見恨晚,甚至說「如果小時候有這本書就好了」。 但是,超認真的我,馬上就想到:這些科學發現,我們小時候就已經知道了嗎?
Thumbnail
2025/06/28
最近有朋友在臉書上說,看了《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這本書,覺得相見恨晚,甚至說「如果小時候有這本書就好了」。 但是,超認真的我,馬上就想到:這些科學發現,我們小時候就已經知道了嗎?
Thumbnail
2025/06/19
我們之前討論過「假會」這個問題,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給它一個好聽的名詞:認知債! 不過,要怎麼避免「假會」(認知債)呢? 來看看!
Thumbnail
2025/06/19
我們之前討論過「假會」這個問題,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給它一個好聽的名詞:認知債! 不過,要怎麼避免「假會」(認知債)呢? 來看看!
Thumbnail
2025/06/18
這個人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姪子。 他的名字是 William Patrick Hitler,出生於英國利物浦。他於 1939 年移居美國,後來在美國海軍服役,與納粹德國作戰。 他獲得紫心勳章,這是頒發給在戰場上受傷的軍人。 退伍後,他改名並過著平凡的生活,從此與那個名字再也無關。
Thumbnail
2025/06/18
這個人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姪子。 他的名字是 William Patrick Hitler,出生於英國利物浦。他於 1939 年移居美國,後來在美國海軍服役,與納粹德國作戰。 他獲得紫心勳章,這是頒發給在戰場上受傷的軍人。 退伍後,他改名並過著平凡的生活,從此與那個名字再也無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六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六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Thumbnail
有人對專家深信不疑,專家說甚麼都是至理名言,對專家之言全盤接受,不敢提出任何質疑,理由很簡單,「他是專家你不是。」專家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鑽研一個範疇,提出來的自然是真知灼見,不容質疑。 有人卻從來不信專家那一套,他們認為專家也是人,而人就有局限,就有可能犯錯,與其聽信專家,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他
Thumbnail
有人對專家深信不疑,專家說甚麼都是至理名言,對專家之言全盤接受,不敢提出任何質疑,理由很簡單,「他是專家你不是。」專家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鑽研一個範疇,提出來的自然是真知灼見,不容質疑。 有人卻從來不信專家那一套,他們認為專家也是人,而人就有局限,就有可能犯錯,與其聽信專家,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斷。他
Thumbnail
他們的傑出成就必然會超越各自領域具備在 “專業上” 的卓越成就。 不過, 造就專家們的氣勢卻不單是專業領域的造詣。另外一項必備的能耐是能夠清楚又有效呈現意見與想法的卓越表達能力。
Thumbnail
他們的傑出成就必然會超越各自領域具備在 “專業上” 的卓越成就。 不過, 造就專家們的氣勢卻不單是專業領域的造詣。另外一項必備的能耐是能夠清楚又有效呈現意見與想法的卓越表達能力。
Thumbnail
博士花了數十年光陰鑽研生命,卻有一個命理老師聲稱破解生命。
Thumbnail
博士花了數十年光陰鑽研生命,卻有一個命理老師聲稱破解生命。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