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長公主回京,風雲再起
西北的風沙,猶如一場未醒的夢,兀自吹拂著安定城南的高台。
韓睿桃一襲赭色披風,立於台前,遠望西去的哇拉使團與送行的答旦人群。
金鳳、銀鳳分立左右,旗幟獵獵,似在低語這片土地的滄桑與新生。
她心知,這場和談雖已落幕,然她在西北撒下的種子,如女衛營、綿羊牧業...等等新政,終將如春草破土,綻出無限生機。
和談完成,聖旨就來了,皇帝召她與八王爺韓睿淵即刻回京議事。
這個皇帝還是對自己的弟妹們不放心,邊關稍穩,就急著削權了!
******* 安定城都督府內,燭火搖曳,映得韓睿桃的側影清冷而堅毅。
她召來探春、寶琴與嫣紅,細細囑咐西北事宜。
廳內茶香氤氳,卻掩不住即將分別的淡淡離愁。
「探春」,韓睿桃將一封計畫書遞下,語氣沉穩,
「邊關民政,已全部交給林象池管理,邊關貿易市場卻需你與寶琴繼續督管。女衛營的訓練,亦由你二人協助管理,務必讓這些女子成為西北的脊梁。」
她目光溫和,卻堅定的囑咐。
探春接過手書,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殿下放心,探春定不負所托。邊關市場與女衛營,臣女必傾力而為。」
她心知,這份重擔不僅是長公主的信任,更是她證明自身價值的良機。
寶琴一襲緋色窄袖衫,英氣中透著幾分俏麗,笑道:
「殿下,寶琴雖不才,卻也願與三姐姐並肩,將這西北的商務與女衛營打理得井井有條。」
她眼中閃爍著興奮,自從參與女衛訓練與牧業管理,她的眼界比之前更開闊。
韓睿桃轉向嫣紅,這位頂著孫紹祖遺孀名頭的四品宜人:
「孫夫人,遺族學堂的重任,本宮交予你。
你既通音律,又通文墨,我不求將這些遺孤教導到能考試中舉,只求那些孩子能讀書識字,讓他們將來不管務工或從商,都可以平安穩當。」
嫣紅聞言,身形微顫,眼中泛起感激之色。
她起身深施一禮,聲音清亮而真誠:
「殿下厚愛,妾身銘感五內。妾身定當竭力教導遺孤,讓他們知書達理,不負殿下期望。」
她心頭一暖,暗忖這位長公主,竟能將她這青樓出身的女子,視為可用之人,如此胸襟,世間罕有。
韓睿桃頷首,目光掃過三人,語氣中帶著一絲笑意:
「西北的未來,便托付於你們了。本宮回京後,若有要事,書信往來,切勿懈怠。」
三人齊聲應是,廳內氣氛肅穆而溫暖。
*******
翌日清晨,長公主的車馬隊伍自安定城啟程。
金鳳、銀鳳與願去京城任職的女衛們,騎馬護送。
馬蹄聲與車輪聲交織,揚起一陣塵土,漸行漸遠。
探春與寶琴立於城門,目送車隊,眼中既有不捨,亦有對未來的憧憬。
嫣紅也攜著學堂孩童們,在城門口靜靜望著遠去的旗幟,心中默道:「殿下,妾身定不負此恩。」 ****** 西北古道,風沙漫卷,車馬隊伍在蒼茫天地間緩緩前行。
長公主與八王爺在長安會合,繼續往京城前行。
韓睿桃端坐車內,手執一份最新的《清風報》。 報上頭條,正是衛若蘭主持的馳道債券發行,稱已獲京中士紳與富商的熱烈響應,北靜王與衛若蘭奔走宣傳,京城輿論沸騰。
她唇角微揚,暗道:紫鵑與黛玉,果然不負所托,利用報紙廣為宣傳。
八王爺韓睿淵騎馬隨行,玄色披風隨風而動,眉眼間帶著幾分倦意,卻掩不住對京中局勢的關切。
他催馬靠近車窗,低聲道:「皇姐,衛若蘭的債券之策,果真如你所料,在京中掀起風浪。北靜王與清風報的助力,亦是功不可沒。」
韓睿桃放下報紙,目光透過車簾,望向遠處的蒼茫天際,語氣中帶著一絲笑意:
「這債券之策,說來簡單,卻是動了守舊之人的大不諱。
要官府向商賈借錢,這衛若蘭真有膽識,加上北靜王有威望,清風報引導輿論,這盤棋,已然走活了。」
她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只是,朝堂上的老頑固們,怕是如喪考妣了。」
韓睿淵聞言,唇角漾起一抹淺笑,卻帶著幾分試探:
「皇姐,你說這稻花閣主,可是林黛玉姑娘?
聽聞稻花閣主乃是她與她的丫鬟紫鵑化名,寫在的《清風報》文章,筆鋒犀利,連北靜王都讚不絕口。」
他聲音輕緩,卻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柔情,「若非這幾年親眼所見,誰能信昔日那病弱的林姑娘,竟有如此才情與膽識?」
韓睿桃瞥他一眼,似笑非笑:「八弟,你這話裡有話,莫不是對黛玉姑娘動了心思?」
她語氣揶揄,卻帶著幾分洞悉人心的銳利,「你若真有意,便得早些表明心跡。風雲變幻,黛玉如今可不是那無依無靠,任人擺布的孤女了。」 韓睿淵聞言,臉上閃過一絲赧然,忙轉開話題:「皇姐說笑了。臣弟只是……只是覺得黛玉姑娘的文章,頗有新意罷了。」
他低頭撫了撫馬鬃,掩飾心中的波瀾,卻不知那份微妙的傾慕,早已被韓睿桃看破。 車隊繼續前行,韓睿桃心道:「這老八若真對黛玉有意,真是不錯。紫鵑與我的聯手,已將這紅樓的命運,攪得天翻地覆。」
******* 京城,城門巍峨,禁衛森嚴。
韓睿桃與八王爺的車隊甫一抵達,便有太監恭迎,宣旨明日進宮議事。 翌日,韓睿桃換上宮裝,眉眼間多了幾分京城的雍容,卻不改那份穿越者的銳氣。
八王爺則一襲蟒袍,氣度沉穩,眼中卻藏著對朝局的警惕。
御書房內,燭影搖曳,氣氛肅穆。
大雍帝端坐龍椅,目光掃過韓睿桃與八王爺及諸大臣,語氣中帶著幾分欣慰與期許:
「六妹、八弟,你二人自西北歸來,良策迭出,真是為朕分憂了。
現在『馳道建設債券』大受歡迎。
但這麼多的銀錢收進來,朕又怕有人上下其手,貪污腐敗。汝等有何想法?不妨說來聽聽。」 韓睿桃款款行禮,聲音清朗而從容:
「陛下,臣妹在西北與哇拉和談,已穩邊疆之勢。
然國庫空虛,馳道建設迫在眉睫。
臣妹建議,朝廷當以高薪養廉,重罰貪腐,方能確保債券銀錢不被中飽私囊,馳道工程順利推行。」
她話音未落,戶部尚書盧承志便面露難色,拱手道:
「長公主殿下,國庫如今捉襟見肘,高薪養廉,恐難以為繼。」他聲音低沉,卻難掩對新政的抗拒。
韓睿桃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
「盧大人,本宮知國庫困難。然官員低薪,只會增長貪腐之心,動搖國本。
高薪配以重罰,方能讓官員盡忠職守,將銀錢用於正途。
債券之策,既已得民間響應,盧大人何不放手一試?」
大雍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他轉向八王爺:「睿淵,你意下如何?」
韓睿淵拱手道:
「皇姐之言,臣弟深以為然。馳道債券已得京中富商與世家支持,北靜王與衛若蘭正全力推行。若主管此事者,能輔以高薪及重罰,定能確保工程清廉,長久惠民。」
大雍帝沉吟片刻,點頭道:「好!既如此,睿桃與睿淵協助衛若蘭,督辦馳道債券與工程事宜。盧承志,戶部須全力配合,不得推諉!」
盧承志雖不情願,卻只得應諾。
******* 議事方罷,太后與皇后召韓睿桃與八王爺至慈寧宮。
宮內香煙裊裊,鎏金博山爐散發著淡淡的檀香。
太后端坐上首,目光慈愛中帶著幾分審視:
「老六、老八,你二人此次西北之行,頗有建樹。然你們年紀不小,婚事也該議一議了。」 韓睿桃聞言,心中微動,卻不動聲色,笑道:
「太后,兒臣守寡多年,去西北前,本來想找賈寶玉當駙馬,可惜寶玉已被賜婚給妙玉了!
現在兒臣在西北見慣騎馬射箭的強壯男子,怕京城尋常書生難以相配啊!」
她語氣輕快,卻巧妙地將話題推開。
而八王爺聞言,只是低頭一笑,那眼底深處,似有極淺極淡的光芒一閃而過,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赧然:
「太后慈愛,然兒臣於婚事上,素來有些痴心妄想。
若真要擇一人為王妃,兒臣總覺,那人應如金城知府林象池的侄女,黛玉姑娘般,擁有才情與聰慧,方能入兒臣之眼。」
他這話說得輕描淡寫,卻在在場眾人心中,激起了一層微不可察的漣漪。 太后與皇后相視一笑,太后道:
「睿淵這心思,倒也直白。林氏女如今才名遠播,與你倒也相配。只是,她與賈氏一族牽連甚深,你可得費些心思。」 皇后聽了,也道:「八弟要是真動了心思,可得趁早。林知府在邊關,治績優良,高升是一定的,他侄女將來可是令人好逑的淑女啊。」
她話裡有話,既是打趣,也是點撥,讓林黛玉在太后面前得到了好名聲。 元春則輕聲道:「六長公主,你也莫總推脫。雖然吾弟賈寶玉已與昭華公主賜婚,倒是有其他的青年才俊可找。」
她語氣溫婉,還在勸長公主選駙馬。
韓睿桃聞言,掩唇一笑:「貴妃掛心了。臣妹志不在閨閣,現下和談結束,方是商貿繁榮之時,我還想多賺點錢再說。」
她將再婚之事推給賺錢優先,倒讓太后與元春不再言語。
******* 是夜,八王府內,燈火通明。
北靜王水溶與衛若蘭親自來訪,與韓睿桃、八王爺共商債券事宜。
花廳內,茶香裊裊,北靜王一襲紅色蟒袍,開口道:
「長公主,八王爺,京中第一期馳道國債已售罄,南方商賈沒買到者,更願以高價找人轉讓。
此事進展順利,皆賴長公主、八王爺與稻花閣主在《清風報》上助力。」
韓睿桃頷首,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水溶王兄過獎了。此策能成,衛榜眼的奏章與王兄的奔走功不可沒。
當然,稻花閣主也借《清風報》之勢,幫了大忙。」
她頓了頓,語氣轉為鄭重,「然債券既已發行,後續工程費用與還款付息,務必清明公正,切不可讓守舊之人及御史們尋到把柄。」
衛若蘭拱手道:「殿下放心,下官已擬定章程,設專人監管債券資金,每月向戶部與陛下報賬。
馳道工程,亦請西洋傳教士湯姆瑞斗協助,找到西洋技師確保進度與品質。」
他聲音清朗,眼中滿是對新政的熱忱。
八王爺則輕聲道: 「衛榜眼所言甚是。本王聽聞,稻花閣主近日又在《清風報》撰文,闡述馳道對民生的益處,連市井百姓都議論紛紛,頗為支持。」
他話語中帶著一絲讚賞。 韓睿桃瞥他一眼,心中暗笑,卻不點破。
她轉向北靜王:「王爺,南方商賈既然有意抬價換手債券,可見此策已深入人心。下一步,當推廣至全國,讓更多世家與商賈參與,共築新財政之路。」
北靜王點頭稱是,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長公主高見。本王定與衛榜眼協力,將此事推廣開來。」 花廳內,四人相視一笑,氣氛融洽而充滿希望。
待續

寫政策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