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誌記錄思考】
閒暇時間,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浪費的。問題是,用在哪裡,決定你過得怎樣。有人用來休息,有人用來思考,也有人只是怕空,才拚命排滿行程,好像一閒下來就沒價值。
有些人說自己很忙,其實只是想逃避。逃避面對自己,逃避情緒,逃避一切看不到成果的東西。行程一個接一個,看起來很充實,其實只是慌亂。怕自己停下來,會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要去哪裡。真正的沉澱,不是發呆,也不是耍廢,而是讓自己安靜下來,重新看清楚狀態。看清楚自己現在在做什麼,為什麼而做,有沒有走偏。這些都不是在喧鬧中能想明白的,得靠一點閒,一點靜。
每次停下來,不一定代表沒事做,也可能是在整理。就像房間要打掃,內在也是。每天被一堆事情佔滿,看似沒浪費時間,但如果心是亂的,做再多也是亂七八糟。
很多人把時間塞得很緊,以為這樣比較踏實。其實不一定。真正踏實的人,反而能讓自己慢下來,願意面對那些不確定、不舒服、不想看的東西。因為知道那些才是成長的入口。
當一個人能夠靜下來,讓時間慢慢走,不急著填滿,不急著證明,就會慢慢懂得怎麼安住。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知道該做什麼,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不是要你什麼事都不排,而是要你看清楚,這些安排是不是出於恐懼。如果是,那再怎麼努力也只是掩飾。不如停一下,讓自己靜一靜,誠實面對那個空空的部分,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方向。
能用閒暇沉澱的人,走得比較穩。因為他知道自己在幹嘛,不用靠忙碌來證明什麼。這種穩定,是從內而外的,不靠日程表堆出來。
所以不是閒暇時間該怎麼利用,而是你想不想看清楚自己。你能不能面對那個沒事做的自己,不急著動,不急著逃,光是坐著也不覺得虛。能做到這樣,才是真的不空虛。
有些人一閒下來就滑手機,不是真的想看什麼,只是不知道要幹嘛。滑一滑就過了一小時,結束後只覺得更空。不是沒事做,而是心裡太亂,沒辦法專注在任何一件事上。
想要沉澱,不是放空自己,而是讓自己沉進去。沉進現在的狀態,沉進眼前的念頭,不逃不躲。先接受自己亂,再慢慢讓它變得清楚。不是一下子就會有答案,但不逃避,就是開始。
也不是說不能安排活動,只是不要拿活動來填補內在的慌張。如果你夠穩,一個人散步也是充實,坐著喝水也是沉澱。反過來說,行程排滿,卻還是覺得焦躁,那就是沒對到自己。
人生不會每天都有大事,更多的時候,是在小小的片刻裡慢慢調整自己,怎麼度過那些沒人看到的時間,決定了你內在的模樣。看起來沒什麼事,其實是最重要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