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出的《軍人待遇條例第五條條文修正草案》(議案編號:202110093680000),旨在因應新型態作戰需求與國軍人力短缺挑戰,通過新增與調整加給種類及額度,提升志願役與戰鬥部隊的服役誘因,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此提案不僅反映當前台海局勢的緊張與國防需求,也觸及軍人福利、財政紀律與社會公平的深層議題。以下從國防需求、經濟現實、各黨團立場及長遠意義四個面向,深入分析此提案的必要性與挑戰。
國防需求的迫切性
隨著台海局勢緊張與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國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提案指出,新型態作戰需求導致戰鬥部隊及支援部隊的演訓頻度與強度倍增,義務役軍人亦被納入第一線戰鬥序列。為提升招募與留才誘因,提案新增「志願役加給」(每月3萬元)、「戰鬥部隊加給」(現有數額翻倍)及「超時加給」(補償未休假日),並調整「地域加給」分級標準,強調以服役地區的偏遠程度而非役別或階級為依據。這些措施旨在回應國軍任務負擔的增加,並吸引更多青年投身軍旅。
此外,少子化趨勢與社會徵才競爭加劇,使國軍人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提案強調,志願役加給的設立能補償軍人辛勞,提升服役吸引力;而戰鬥部隊加給的倍增則直接鼓勵官兵投入高風險任務,強化國軍戰力。這些改革不僅是對現役軍人的支持,也為全民國防意識的培養奠定基礎。經濟現實與加給萎縮
提案援引行政院主計總處數據,指出114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2.66%,且自110年起累計上升至109.43。同時,勞工基本工資連續九年調漲,時薪從120元增至190元,顯示經濟環境的快速變遷。然而,國軍各類加給長期缺乏調整機制,實質收入在通膨壓力下逐漸萎縮。例如,現行地域加給與勤務加給未隨物價上漲調整,導致軍人購買力下降,不利於招募與留住優秀人才。
提案新增的第三項調整機制,規定當CPI累計成長率達3%時,應適度調整加給數額。這一動態機制不僅能確保軍人待遇與經濟現實接軌,也為未來福利政策的可持續性提供保障。尤其在當前物價高漲的背景下,此機制對於維持軍人生活品質與服役意願至關重要。
各黨團立場分析
國民黨團:全面提升軍人待遇
國民黨團作為提案主體,強調加給制度改革是因應國防需求與人力短缺的必要措施。提案新增志願役加給(每月3萬元)、戰鬥部隊加給倍增及超時加給,同時調整地域加給分級標準,旨在全面提升軍人待遇。國民黨團主張,這些改革能有效吸引青年參軍並留住人才,強化國軍戰備能力。根據中央社報導,國民黨團版本於114年6月10日三讀通過,顯示其對軍人福利的積極立場。
民眾黨團:支持加薪但反對齊頭式平等
民眾黨團支持提升軍人待遇,但對國民黨團的「齊頭式平等」加薪模式提出異議。根據中央社與聯合新聞網報導,民眾黨團提出修正動議,主張志願役加給應依階級分級,例如少校以下基層士官兵加給從1.5萬元增至2.5萬元,上校及中校從1.4萬元增至1.8萬元,以更精準反映不同層級的勤務負擔。民眾黨團同時支持恢復退伍上校以上子女教育補助,顯示其對軍人福利的全面關切,但強調財政紀律與政策精準性。
民進黨團:質疑財政與程序正當性
民進黨團對修法持保留態度,認為藍白聯手推動的加薪法案可能違反《預算法》與財政紀律。根據中央社報導,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修法若通過將違背憲法精神,行政院可能提出憲法救濟。民進黨團批評國民黨團在審查總預算時凍結國造潛艦等國防經費,卻臨時推動加薪法案,存在政策矛盾。此外,民進黨團曾提出自己的軍人加薪與軍購預算提案,卻遭藍白否決,顯示其對修法程序與資源分配的疑慮。
行政院立場:強調憲政與財政規範
行政院對藍白推動的修法表示強烈反對,認為其未充分考量財政負擔與憲政規範。根據公共電視網報導,卓榮泰強調,若修法通過將違反《預算法》,行政院雖未對6月10日三讀通過的法案提出覆議,但表示將研議憲法救濟。行政院立場反映其對財政紀律與長期預算規劃的謹慎態度。
長遠意義:國防與社會的連結
《軍人待遇條例第五條條文修正草案》的通過,標誌著台灣對國軍福利的重視進入新階段。新增的志願役加給與戰鬥部隊加給,直接回應台海局勢緊張與新型態作戰需求;而超時加給與地域加給的調整,則體現對軍人勞動權益的尊重。尤其動態調整機制的設立,為軍人待遇的可持續性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助於維持國軍的長期競爭力。
然而,各黨團的歧見也凸顯改革的挑戰。國民黨團的齊頭式加薪雖具普惠性,但可能忽略基層與高階軍官的差異化需求;民眾黨團的分級加薪更具針對性,但需更精細的配套措施;民進黨團與行政院的財政顧慮,則提醒我們任何改革均需平衡國防需求與預算限制。未來,政府應透過公開對話,凝聚社會共識,確保軍人福利改革兼顧公平與效率。
結論:邁向榮譽與公平的國防政策
《軍人待遇條例第五條條文修正草案》是一項回應國防需求與社會期待的關鍵提案。新增的加給種類與調整機制,不僅提升軍人待遇,也強化國軍的招募與留才能力。然而,藍白綠三方在金額、程序與財政影響上的分歧,凸顯改革的複雜性。為確保政策成功,建議政府採取以下措施:一、建立分級加給制度,精準回應不同軍種與階級的需求;二、完善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待遇與經濟環境同步;三、透過跨黨派協商,平衡國防預算與財政紀律。
在國防挑戰日益嚴峻的此刻,提升軍人待遇不僅是對軍人的承諾,更是對國家安全的投資。台灣需要一個公平且具榮譽感的國防政策,讓每位為國奉獻的軍人,都能感受到社會的尊重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