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AI 筆電 正式「落地」
- Windows 11 Copilot+ 規定 40 TOPS 以上 NPU 門檻,Snapdragon X、Intel Core Ultra 200H/200HX(Arrow Lake)、AMD Ryzen AI 300 成為 OEM 標配。
- 高階電競與創作者機種同步升級 NVIDIA RTX 50「Blackwell」 GPU;薄輕本則以續航、在地 AI 推論效能為號召。

品牌時間軸與亮點
7 月起 - HPHP 首波 Copilot+ 平價機 OmniBook X 14/16 率先上市,採 Snapdragon X Elite,主打 20 小時以上續航與 USD 799 起跳的入門價,鎖定學生與家庭換機潮。
7–8 月 - Dell
「XPS」被新 Dell 14 Premium/16 Premium 取代,Core Ultra 200H 配 Thunderbolt 5,可選 RTX 50 GPU;定位創作者與行動辦公。
7–9 月 - ASUS
ROG Zephyrus G16 (GU605) 薄型電競本登場:Ultra 9 285H + RTX 5090(120 W),全金屬 16 吋 240 Hz OLED 機身僅 1.8 kg。
Q3 - MSI
桌機級旗艦 Titan 18 HX AI:Ultra 9 285HX、RTX 5090、18 吋 4K Mini-LED,最高 96 GB RAM,訴求 4K 遊戲與本地生成式 AI 創作。
Q3 - Razer
Blade 16 (2025) 首度換上 AMD Ryzen AI 9 HX 370,配 RTX 5090 與 240 Hz OLED;4.6 lb 的 CNC 機身延續品牌輕薄奢華定位。
8–10 月 - Acer
- Swift Go 14 AI 更新 Core Ultra Series 2 搭 99 TOPS NPU,薄至 1.25 kg;
- Predator Helios Neo 16/18 AI 升級至 Core Ultra 200HX + RTX 5070 Ti,並引入 240 Hz OLED 面板。
10–12 月 - Lenovo
Legion 9i Gen 10 (18”) 將 Arrow Lake-HX + RTX 5090 與一體式液冷結合,預計中國先行、全球 Q4 到貨。
年底傳聞 - Apple
供應鏈消息稱 M5 MacBook Pro 有望在假日檔期壓軸登場,重點升級 Wi-Fi 7 與新視訊鏡頭,外觀仍維持 2023 款設計。
缺席名單 - Microsoft Surface
目前僅見 Reddit 討論指出,Surface Laptop 下一代恐推遲至 2026,上半年不排硬體新品。
選購提示
- 瞄準 40 TOPS NPU 門檻:若想使用 Recall、Cocreator 等新功能,建議挑 Snapdragon X、Core Ultra 200 或 Ryzen AI 300 平台。
- RTX 50 先上高階:RTX 5090/5080 會先在 16–18 吋旗艦機亮相,中階 5070/5060 要等 Q4 普及。
- Arrow Lake 再等等:重視 CPU/GPU 雙飆與 Thunderbolt 5 的用戶,可觀望 8 月後大量出貨的 Core Ultra 200H 系列。
- 蘋果生態:今年已有 M4 MacBook Air,如非急換,等 M5 MacBook Pro;但真正的大改版(OLED+新外觀)仍傳至 2026。
以上排程為 2025 年 7 月 1 日止各品牌已公告或高可信度情報,廠商臨時調整仍以官方發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