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為調整藥物的關係,發炎指數又再度攀升,導致一個手肘關節受損,只要稍微伸展或拉扯,總是疼痛不已,但有趣的是,「外表完全看不出來」。在別人眼裡,妳完好無缺,或許這是「公主病」的缺點,但也是個極能隱藏的優點。對於這個手肘關節受損,以為發炎指數下降以後,就能夠比較不痛,一直忍著,慢慢成為一種習慣。直到上次回診:
醫生說:「發炎狀況在往下降,可是,妳的手肘太過於腫脹,需要局部治療。」
我問:「什麼意思?可以局部治療嗎?」
醫生說:「我準備幫妳打一針中度類固醇,讓妳的關節不那麼腫脹。」
當下一聽,我又問:「會不會很痛?」
醫生說 :「我用最細的針,轉頭問護理師有沒有 40 ?」
護理師說:「有。」不一會兒,餘光看見護理師已準備好針劑。
醫生請我捲起袖子至手肘,對我說:「深呼吸(準備施針)。」
整個過程不到30秒,很快地就結束,頓時鬆了一口氣。
然後,詢問醫生「創口貼什麼時候可以取下來?」
印象中,醫生好像說「一秒鐘後,還是一分鐘後」當下我愣住了,心想:「這麼快!」
醫生和護理師好像也因為自己的問題突然愣住,難道是「問題太簡單了嗎?還是當下他們沒想到這個問題?」(*¯︶¯*)
備註:推測是『(40 gauge, 40G);「Gauge」(G,開數)是醫療針頭的粗細單位;數字越大,針越細』,因為幾乎完全感覺不到痛感,只有腫脹的感覺,因為注射藥物至手肘)
原以為注射完以後,馬上就會不痛,但純粹想太多!第一天打完仍痛,第二天打完還痛,第三天早上一醒來才發現,居然不痛了!所以,即使的「神仙妙藥」,身體仍需要時間復原,何況它不是!社會過於強調「快狠準」或「速效」,卻忘了「人體不是電腦」,一輸指令,馬上使命必達!差點忘了,中度類固醇的名稱是「Triamcinolone」(但藥單上並沒有細分類),推測是Kenalog(品牌名稱), 主要成分是 Triamcinolone acetonide,屬於一種中強效的糖皮質激素(類固醇)。它具有抗發炎、抗過敏、免疫抑制等作用,廣泛用於治療多種炎症性或自體免疫性疾病。以上,我們下次見嘍!一起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吧!
當持續地向前走,秉持著「有無不可」的心態,總能見到不同的新鮮事或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