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為「公主病」後,我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因為以前擅長的專業是現階段的自己無法負荷,以及「達不到自己心中的那個標準」,想做也覺得「壓力山大」。這也導致自己緊緊抓住「兼職的工作」,每次開會都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不懂」,「壓力山大」,甚至每次開完會,總得要休息至少2天才能慢慢恢復狀態。這樣的狀態持續至今,快6年了,當「減奎寧計畫」失敗,又要開始控制發炎指數的時候,生心理都發出警訊告訴我,不適合再這樣下去。開始萌生「退場」的態度,每一步都覺得不踏實,也終於願意開始正式面對自己的處境,即使前面文章總寫著「別讓自己陷入求不得」的狀態,試著一次次地開導自己,可總緊緊地抓著「救命稻草」(兼職)不放。
以前的我可以揮霍大把的青春或時光,久久的等候只為了一個夢想的目標,這樣的經驗一再一再的重複,幸運的是,絕大多數的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但隨著達到目標的門檻越來越高,一次次的挫敗與自我懷疑,讓自己一次次陷入低潮,現在又加上「公主病」在應對壓力上和「重大傷病卡」的求職限制,為了一個「未知的結果」蹲低N年,值得嗎?看完置頂的影片以後,內心的答案是「不值得」。再加上,AI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很多工作在5年內淘汰,很多需要經年累月的專業知能淘汰的速度也會更快。與其如此,我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投注在每天不需要配合他人時間或進度,自己能慢慢累積和持續的學習的工作性質。這需要很多學習,卻也讓我可以獲得更多的成就感,進一步的平衡工作與健康,不知道需要多久,但光這個念頭就讓自己對未來充滿希望。
「放棄是一種選擇」,不是擺爛而是對自己好一點,假若放輕鬆以後,重新調整自己的思維,兼職仍是一個有趣的工作項目。置頂的視頻也提及「一個是很痛苦的在逃避,一個是很痛苦的在努力」,以前的自己「很痛苦的在逃避」,卻發現「該是自己的責任逃不掉,就如同該打的針,躲不掉!」(體認到這樣的事實並不好過,但至少「還有機會改變」,這已經足夠幸運!)想要兼顧或維持形象好的人生,最後還是會顧此失彼,與其這樣不如讓自己在做決定前(若有機會選擇),給自己一個立場或理由,做過了還能思考一下,以後面對類似的抉擇,需要加入哪些考量的項目,持續進化和檢討策略。對於「公主病」的我們,還有個必須要先提及的注意事項,即「當我們傾向『很痛苦的在努力』之前,必須以『健康』為主」,什麼意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類似的掙扎,即「想做這個或那個工作,但光想到自己的體力或專注力沒有辦法負荷時,總是期待有一天可以恢復原來的體能或專注力」?從診斷出「公主病」以後,這件事情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盤旋著,直到這次的病情反覆和關節受損,才開始改變這樣的想法,怎麼說?剛開始簡單地認為「等病情平穩以後,就可以bla.bla.bla....」(天馬行空的想像或必須給予自己「未來希望」的想像),但隨著治療過程對自己的觀察,這樣的觀點仍擺脫不了「想要回到過去的自己」或「想要跟一般人一樣」,但事實是「不可能」,「能維持不惡化」已經是祝福,所以,得換個想法,是什麼呢?「力所能力,適當的休息,而不是硬要痛苦的努力,只要每天持續努力朝著自己的方向走,有一點是一點。話是這麼說,但這跟社會對專業或『快狠準』的效率要求,明顯地不同,對嗎?」
是的,但我給自己的答覆是:「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要求,我認為自己是馬拉松選手,在不擔心基本的溫飽下,一點一滴的累積,十年後,我們會有不同的風景和視野!以及最近領悟到的,改變不一定是好或壞,但就像美食嘗鮮一樣,總不可能只要好吃而不踩雷,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以上,我們下次見嘍!一起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吧!
真實面對赤裸的自己,不是跟潛意識的他人比較,而是根據自己能做到什麼,就做什麼,沒有高低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