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從2022年開始騎摩托車旅行以來,已經累積三次環島以及多次南來北往的經驗。考量到年紀與視力的因素,自己原本設定要避開二種騎車的狀況,其一是雨天,其二是夜間。真正上路之後,發現上述二種狀況根本是不可避免。就算是大晴天出門,也可能騎著騎著就迎來一場傾盆大雨;反之,即使是雨天出門,雨後天青與一道彩虹很可能就在不遠處。只要準備好雨衣、防水的涼鞋、等等,就無須過多擔心下雨的狀況,除非是遇到颱風豪雨的特殊天候,那就乖乖待在家為上策。至於夜間騎車,多半都能避開,有時還是會在當天行程稍有耽誤而於入夜後才抵達預訂的民宿。
2025年已經來到了下半年,目前尚未有環島的計畫。特別的是,今年的上半年竟然打破了自己對於騎車旅行所訂下的原則:不夜騎,且有一就有二,接二連三。看來所謂訂定的原則,就是用來打破的。這三次的行程,儘管都在原本的計畫之中,因為臨時的狀況變化而決定提前出發。好在這三次夜間騎行的路線本已熟悉,當晚的路況也良好,一路平安。
關於夜騎的幾點提醒:- 事先規劃路線。夜間的路況與照明,大大影響騎車的判斷,最好還是先有個腹案。
- 加油。許多加油站都並非24小時營業,除了加滿油,也要確定沿途有營業的加油站。
- 薄外套(風衣)。夏天的夜晚,氣溫仍是稍涼,加件薄外套,避免受涼且可擋風。
- 蚊蟲。在雲嘉南的農業地區,夜間的蚊蟲甚多,安全帽擋風片滿是蚊蟲的血跡斑斑。
- 天亮前後的大休息。找個可以平躺的地方,讓背部脊椎放鬆,閉目養神。
第一趟:夜騎的初體驗(2025/04/09)

此趟旅程的出發前,因為腹瀉而在家躺了二天,身體雖然虛弱,精神很飽滿。我的毛小孩(馬爾濟斯犬)看到我在整理行囊,似乎也感應到隔天要出遠門而興奮地睡不著,瞬間有一個念頭湧上了心頭,不如現在就出發吧!

時間是4月8日23:45。騎機車旅行三年多來,第一次挑戰夜騎。從高雄的住家出發,騎過五福橋,來到愛河右岸的鹽埕區。沿著五福路,經過在1900年開始營運的台鐵高雄臨港線的打狗(Takao)( 高雄的舊地名)停車場,拍下了此趟夜騎的第一張照片。
夜涼如水。手機的APP,隨機播放著歌曲音樂,毛小孩在腳踏座的提籠裡熟睡,偶而好奇地探出頭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專注看著前方的路標。
已經騎過許多趟的台17線(西部濱海公路)是今晚的主要路線。從高雄騎到台南,在ZIV將軍驛站休息片刻,02:30,從未在這個時刻待在這個地方,不知道夜晚的公廁關閉,也不知道蚊子又大又多。

從高雄出發已經騎了幾個小時,下半夜後,開始覺得長夜漫漫。曾經騎過幾遍的路,似乎都變得不太一樣。
夜色壟罩之下,路過的風景幾乎一片漆黑,除非是特別用燈光照明,例如在台17線99公里處的「1799」(一起久久)驛站,位在雲林縣口湖鄉的這個驛站,白天很可能會不知不覺錯過,反倒是在夜裡特別顯眼。
夜騎,真的是體力、視力、和心智的考驗。偶而一個閃神,錯失了一個路標指示或轉彎,就可能迷失在鄉間田野。我這趟是在雲林麥寮附近,不小心偏離了台17線,只好利用Google Map導航,繞了一大圈才又回到台17線。
天色漸亮,田野間的晨霧,如夢似幻。

白天的路程,沒有特別要停留的景點,一心想著早點騎到目的地。眼睛習慣了夜間的黑暗,天亮之後,反而不適應白天強烈刺眼的光線,記得要戴上太陽眼鏡來保護眼睛。
再次騎錯路,來到了苗栗縣苑裡鎮的苑港漁港, 於是在這座紅橋前面拍張照留念。接下來的路都很熟悉,一路平安,中午過後回到了北部的家。
第二趟:夜騎的心情(2025/06/11)

「半夜睡不著覺,把心情哼成歌……」借用流行歌手周杰倫〈屋頂〉的歌詞。
昨天晚上和三個好友在高雄夢時代的「果然匯」聚餐。吃吃喝喝說說笑笑,不知覺間也喝了太多咖啡。原本打算在清晨出發,翻來覆去不成眠,乾脆起床出門騎車載著我的毛小孩(馬爾濟斯犬)一起北上,時間是6月11日02:15。
一回生,二回熟。有了上次夜騎的經驗,這次的心情更篤定也更輕鬆。這趟的出發時間是在半夜二點半,路上的車輛明顯少了許多。相較於白天的炎熱,夜晚真的很涼爽,這也是臨時決定提早出發的原因之一,因為擔心我的毛小孩會受不了白天長途旅行的悶熱。

隨著時序來到了初夏,天色也更早就亮了。騎在西部濱海公路(台17線),來到嘉義縣東石鄉,時間是05:35,見到了東方的日出,映照在水面上的光影,煞是好看。
在繼續下半段的旅程之前,我和毛小孩在彰化縣伸港鄉的新市鎮公園歇息了半小時,先帶毛小孩散步,然後讓我的身體躺平,閉目養神。

戴上了太陽眼鏡,繼續北上的路途,順順地騎。除了停車讓毛小孩上廁所之外,沒有特別要去的景點。中午時分,在新竹市香山區的豎琴橋旁的公園停留。
下午2點多回到北部的家,吃了便當就倒頭大睡一覺。補眠。醒來在Line看到好友的問候,原來昨晚真的一度被地震晃醒,還以為是夢境。
第三趟:夜騎的鬼故事(2025/08/06)

前二次的夜騎都是從南到北,夜騎的路程在高雄到台中之間。而這趟則是從北到南,夜騎的部分是從桃園龜山林口地區到新竹香山的豎琴橋。

剛出發時,先到附近的豆漿店買了蛋餅、飯糰、和豆漿,再去24小時營業的加油站加滿了油。在林口市區騎一小段路,就轉入了山路。
整條山路,不論是對向或後方,都沒有看到任何其他車輛。時間是凌晨三點鐘,根據民間傳統的說法,正是所謂陰陽交替的時刻,陰氣較重而陽氣較弱,因此也較容易遇到靈異事件的發生。我的腦海裡,浮現先前在Youtube聽過有關於這幾條山路的靈異故事,忽然感到有點害怕,萬一在路旁或路中央有人對我招手怎麼辦?
幸好一切只是自己嚇自己,整條山路上沒有出現任何人。不過,我載著我的毛小孩在山路兜兜轉轉,大約15分鐘的路程,彷彿騎了超過半小時。僅此一次,下不為例,夜騎最好還是不要騎山路。
接著,轉到西部濱海公路,路上的車輛仍然不多,心已經安定許多。要提醒的是,很多路段都沒有路燈,出發前務必要檢查摩托車的大燈、煞車燈等。

一路上,騎過了桃園永安漁港、新豐休息站、與新竹香山的豎琴橋,來到苗栗後龍的好望角。我和毛小孩在這裡停留較長時間,散步、吃早餐。陽光漸漸變得刺眼,戴上了太陽眼鏡,再出發!

南來北往,若是騎行在台17線,我總是習慣在彰化縣伸港鄉的新市鎮公園歇息至少半個小時。這裡有公廁可以簡單梳洗,搭有天棚的舞台可以遮陽避雨,讓身體平躺下來大休息。
更重要的是,這個公園有足夠大的範圍可以讓毛小孩散步。今天在上午9點鐘左右,騎到這裡,好好歇息,然後再繼續下半段的旅程。
從凌晨三點鐘,騎著小藍Yamaha JOG 125,載著我的毛小孩,走走停停,從黑夜騎到了天明,慢慢慢慢,回到了高雄。
後記
夜騎,真的是體力、視力、與心智的考驗。出發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睡飽。其他的準備事項,就和平常騎車旅行時大同小異。白天騎車,看到的是風景;夜裡騎車,體會到的是心境。就像是修行,愈專注,愈放鬆。時時刻刻,神智要保持清醒。清楚明白當下這一念心,我是誰,我在哪裡。
嚴格說起來,這三趟夜騎的旅程並不算是旅行,而是我和我的毛小孩在南北二個住處之間的移動過程。雖然在疫情期間也有過帶著毛小孩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經驗,自己騎車除了方便攜帶較多的行李,最大好處就是可以說停就停,隨時隨處都可以停車,讓我的毛小孩自由自在地活動。南來北往,甚至是環島,處處都留下了自己與毛小孩的足跡。

此外,這二張照片分別是我在第二趟與第三趟的夜騎時,路過台南市北門區的「南鯤鯓代天府」所拍攝,時間分別是6月11日05:05、與8月6日13:30。

很遺憾的是,中度颱風丹娜絲在7月6日深夜重創南台灣,「南鯤鯓代天府」以12根千年紅檜木所搭建的牌樓也慘遭14級的強陣風吹倒,損失難以估計。
無常,真的是無所不在。除了嘆息,唯有珍惜。珍惜眼前的人事物,此時此地此景,一切一切。
最後,我要特別謝謝我的毛小孩(馬爾濟斯犬)陪伴我完成這三趟的夜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