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拉丁的歷史形象,在同代的編年史書中,形象多半都相當高大仁慈。但有一位穆斯林,卻堅決持反對意見。
他叫做伊本.阿西爾。是年代稍晚的歷史學者。伊本.阿西爾完成的歷史巨著《全史》(Al-Kamil fi at-Tarikh ),對十字軍、薩拉丁和蒙古西征等事件記載相當豐富,是研究這段歷史時,相當寶貴的伊斯蘭視角。
不過,相比起同聲唱和薩拉丁的偉大,《全史》中的薩拉丁形象矮小許多。
這是因為,伊本.阿西爾的金主,是贊吉王朝的宮廷。
贊吉王朝是何等人?就是薩拉丁的「前老闆」,努爾丁的王朝。
對於贊吉王朝來說,薩拉丁不是偉人,而是侵吞贊吉祖產的「叛將」。
所以,伊本.阿西爾也站在金主的立場,盡可能地抨擊薩拉丁的「缺點」。
例如,攻擊薩拉丁執迷於攻打穆斯林,卻長年對「法蘭克人」相當敷衍,稱不上偉大的吉哈德戰士。
又或者,在薩拉丁沒能一舉掃蕩所有耶路撒冷王國的領土時,嘲笑他戰略失當等等。
不過,薩拉丁的功績實在是太高大了。奪下穆斯林失落近九十年的耶路撒冷,難以否認。
所以在伊本.阿西爾筆下,還是不得不稱頌薩拉丁,說他征服耶路撒冷,偉哉偉哉。
伊本.阿西爾對薩拉丁的記述雖然絕稱不上客觀,但以中世紀編年史而言,倒也不算惡劣。
在那個年代,編年史的首先功用,本來就是為了金主的政治目的服務。真相什麼的都是次要的。
那時禮讚薩拉丁的記載,其實也有不少人,也是拿薩拉丁陣營的錢辦事。
可說歷史編纂,就是政治宣傳戰的一環。
伊本.阿西爾的記載從反面意義上來說,對研究薩拉丁也是很寶貴的。
畢竟,人不可能真的是完美無缺。如果沒有個異音出來,那薩拉丁的形象,恐怕也是會很無聊吧。
&
圖片來源:
Makashfa 網站
資料來源:
Thomas Asbridge, "The Crusades: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of the War for the Holy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