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拉丁向來對俘虜不差。這固然出自於他經營的仁君形象,同時也因為,在中世紀,俘虜乃是高價商品。
地位低的可以送去奴隸市場出售,貴族更是「奇貨可居」,能勒索鉅額贖金。但有一種人例外,那就是武裝修會:聖殿、醫院等等騎士團。
首先,這是因為騎士團多半不會付贖金:這些人都發誓要獻出生命了,贖他幹什麼?
再者,這些騎士團成員,是十字軍的超級菁英部隊,戰力爆棚,可說是不知恐懼的「the 異教徒屠殺機器」。
例如,在薩拉丁全殲十字軍的哈丁戰役稍早,曾有過一次騎士團 VS 薩拉丁軍的「克列松之戰」(Battle of Cresson)。
這是一次規模龐大的威力偵查,薩拉丁軍旗下大概有「七千人」這麼多,負責的將領是薩拉丁的姪子「法魯赫沙」(Farrukh Shah)。
然而,這並不是什麼隱密行動,法魯赫沙中途就被騎士團的人發現了。
相比起人家穆斯林七千人之眾,騎士團手下只有五百人。一般來說,是不會衝上去硬幹的。
不過,這可是兇殘的十字軍騎士團。明明沒勝算,這夥修院騎士還是不要命地殺了過去。
結果當然沒有懸念,五百名十字軍全軍覆沒。
問題在於:五百打七千,中間居然還一度打得有來有回。明明有十四倍的軍力差,卻打得很辛苦。
所以,一則拿不到錢,二則放生威脅太大。薩拉丁俘虜騎士團員的正規處理方式,就是直接處刑。
哈丁戰役就是這樣的例子。
在戰爭結束後,薩拉丁軍生擒了約一百多人的騎士團員。
薩拉丁讓人把這一百多人都帶到面前來,一個個問他們「要不要歸信伊斯蘭」。
當場願意改信的,留一條活口。
剩下的人,全體立刻處死,無一例外。
這顯示出騎士團人數雖少,但確實曾經對穆斯林威脅很大。
因而,薩拉丁很理所當然地除掉了他們:對穆斯林社會而言,騎士團是冷血狂暴的殺人機器,還是除之而後快吧。
&
p.s. 雖說不太常贖人,但同時代有過騎士團大師被贖回的紀錄,顯然這也還是看身分的。
圖片:王者天下劇照
資料來源:
Thomas Asbridge, "The Crusades: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of the War for the Holy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