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對新聞失望了嗎?當媒體變成雜音,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我們還能相信新聞嗎?一個觀眾眼中的台灣媒體現場


當新聞成為噪音,我們還剩下什麼?我們曾經把新聞當作了解世界的窗口,一份報紙、一段晚間新聞,能讓我們感覺與社會連結、與真相靠近,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新聞變得吵雜、碎片、政治化,甚至令人厭煩。打開手機不是為了看新聞,而是避開它們。標題像在吼叫,內容卻空洞無物,資訊明明唾手可得,理解卻變得遙遠,或許,我們不是對新聞失去興趣,而是對媒體失去了信任。



一、新聞變成「訊息洪水」的時代,我們開始選擇滑過

每天早上打開手機,Line 群組裡長輩丟來不明來源的政治預言、Facebook 演算法推送滿是八卦標題的新聞連結。看似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其實更難獲得真正有價值的內容。這不是我們選擇不想知道真相,而是媒體把真相包裝得太難入口。當「碎片化」、「情緒化」的資訊充斥在每個平台,我們最終只學會了「快速滑過」,甚至開始懷疑:新聞,還有必要看嗎?


二、新聞還是謠言?標題黨正在吃掉我們的判斷力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點進一篇「震撼!他竟然當場⋯⋯」的標題,結果內容根本平淡無奇。台灣媒體在流量壓力下,早就不是在報導,而是在「設計點閱機制」。編輯們疲於奔命地追求短期效益,標題越來越聳動,內文越來越空洞,整個產業像是一台失速的流量列車。而我們,一邊被欺騙情緒,一邊逐漸失去對事實的敏感度。



三、新聞不是報導,是選邊站?觀眾活在資訊同溫層

在台灣,不同立場的家人看著不同的新聞台,對同一件事有著完全不同的解讀。媒體早就不再假裝中立──藍的紅的綠的,各自有各自的收視群,甚至新聞台本身也像政黨的外包公關。新聞,變成一種「選邊的語言」,讓人看得安心但不一定接近真相。當每個人都只聽見想聽的聲音,社會的對話空間也正在一點一滴被侵蝕。


四、數位化的殼,裝不下老媒體的靈魂

你可能以為台灣的媒體都上網了,應該早就轉型成功,但事實剛好相反。多數傳統媒體仍抱著報紙的思維經營網站,把「新聞上架」當成「數位轉型」,卻從沒思考「讀者真正需要什麼」。在手機世代,內容應該是互動的、沈浸的、有層次的;但我們看到的新聞網頁,仍是滿滿的廣告彈窗、洗版影片與低成本剪輯。媒體不是沒轉型,而是轉得太慢、太敷衍、太保守,其實讀者走得比他們還快。



五、我們不是不想相信新聞,只是不想再被騙

台灣媒體的困境,不只是產業問題,更是一種社會信任的斷裂。當我們一次次點開又失望、一次次想了解卻被情緒操弄,我們自然選擇冷漠與遠離。但我們仍渴望有媒體能真正為公共利益而說話、有勇氣不迎合、有誠意去解釋,而不是掩蓋。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新聞,而是更好的新聞。




給各位讀者的信:

面對一個新聞不再值得信任的時代,我們不能只是等待「好媒體」的出現,而是要練習辨識、提問、拒絕被操控,媒體崩塌的不只是環境的改變、政治的污染,更是一種信任的瓦解,而我們,既是受害者,也是重建的可能,當真相不再輕易送上門,我們或許需要比以往更有耐心去尋找、去理解、去質疑。

也許你曾經因為新聞而感到失望,甚至乾脆不再理會;也許你懷疑過,還有沒有值得相信的聲音。但正因為混亂,我們更需要冷靜的判斷;正因為資訊充斥,我們才更值得擁有一雙清明的眼睛。你不是無力的觀眾,而是有選擇、有思考、有影響力的個體。每一次拒絕點擊標題黨、每一次分享深度內容、每一次支持認真的媒體,都是你為這個世界做出的微小抵抗。

「當媒體迷失,我們更需要清醒的自己。」

「真相不是消失了,只是等著我們去靠近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喂!起來重睡!的沙龍
8會員
35內容數
嗨,我是 Wakee, 「喂!起來重睡」的創作者。 這裡不賣雞湯,只賣睏意。 睜眼看世界的荒謬,閉眼過自己的日子。 記錄生活的迷航時刻 有時努力追夢,有時就先重睡。 如果你也在半夢半醒之間打轉—— 歡迎一起瞇一會兒。
2025/06/22
這篇文章探討離職的議題,鼓勵讀者在感到工作帶來自我消耗時,勇敢選擇離開,並尋求更符合自我價值的生活。文章並非鼓吹衝動離職,而是強調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對自己誠實的選擇,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Thumbnail
2025/06/22
這篇文章探討離職的議題,鼓勵讀者在感到工作帶來自我消耗時,勇敢選擇離開,並尋求更符合自我價值的生活。文章並非鼓吹衝動離職,而是強調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對自己誠實的選擇,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Thumbnail
2025/06/15
針對近期軍人加薪議題,本文深入探討其影響層面,從加薪機制、階級薪資落差、加薪項目合理性、制度面改革等面向,分析加薪能否真正解決國軍問題。作者認為,加薪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改善軍中制度、提升裝備、營造尊重文化的環境,才能留住人才,提升國軍戰力。
Thumbnail
2025/06/15
針對近期軍人加薪議題,本文深入探討其影響層面,從加薪機制、階級薪資落差、加薪項目合理性、制度面改革等面向,分析加薪能否真正解決國軍問題。作者認為,加薪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改善軍中制度、提升裝備、營造尊重文化的環境,才能留住人才,提升國軍戰力。
Thumbnail
2025/06/10
在職場或校園中,你是否曾努力避免衝突,卻仍被誤解為壞人?本文探討霸凌的普遍性,以及如何保護自己、提升自我價值,並鼓勵讀者勇敢面對困境,尋求改變。
Thumbnail
2025/06/10
在職場或校園中,你是否曾努力避免衝突,卻仍被誤解為壞人?本文探討霸凌的普遍性,以及如何保護自己、提升自我價值,並鼓勵讀者勇敢面對困境,尋求改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小報文化小記者生存紀事EP01 小報文化是台港資某報紙的特色,即使它的記者數和資源是數倍於傳統平媒的。這讓台水傳統平媒很不適應。我個人把臥韱採訪配合同事在外頭公共場地拍攝的沒爭議的鐵則,主要是要以踢爆台灣不公不益不文化的亂象,滿足觀眾自以為偉光正的三歡來批評見報的新聞,這對公部門影響力很大,他們還
Thumbnail
藐視國會或是藐視民主?對自己的政治意見太有自信,可能會影響到和持有不同意見的人的溝通喔
Thumbnail
藐視國會或是藐視民主?對自己的政治意見太有自信,可能會影響到和持有不同意見的人的溝通喔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哦~~~ 真的很抱歉,各位。 我要講的話就是如標題了。 因為我太忙啦!!!以後補齊。
Thumbnail
哦~~~ 真的很抱歉,各位。 我要講的話就是如標題了。 因為我太忙啦!!!以後補齊。
Thumbnail
對電視台來說,有畫面配上記者旁白就可以說故事。 所以想帶的風向目標很明顯: 1、塑造抗議的年輕人沒公德心的自私形象 2、強調抗議活動是擾民,造成"公眾"困擾 (大概是前一次企圖用黑道亂場塑造暴力形象不成,所以改說人沒禮貌太吵鬧) 看他們家的新聞就能預測明天活動要注意什麼有心人士了。
Thumbnail
對電視台來說,有畫面配上記者旁白就可以說故事。 所以想帶的風向目標很明顯: 1、塑造抗議的年輕人沒公德心的自私形象 2、強調抗議活動是擾民,造成"公眾"困擾 (大概是前一次企圖用黑道亂場塑造暴力形象不成,所以改說人沒禮貌太吵鬧) 看他們家的新聞就能預測明天活動要注意什麼有心人士了。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