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貓是不是偶爾會叼著一隻死老鼠、鳥或小蜥蜴走進家門,像交作業一樣放在你腳邊?很多飼主一開始看到這幕,反應都是又驚又怕——究竟牠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原文連結:Why do cats bring home dead animals?
原始本能:捕獵驅動仍未消失 🐾
雖然貓已經與人類共處超過一萬年,但牠們依舊保有強大的狩獵本能 。紐約 Pure Paws 獸醫 Stephanie Liff 表示:「貓是天生的掠食動物。」不論是否飢餓,貓就是抑制不了內在衝動去追捕獵物。母性教育:你是貓眼中的『小孩子』?
巴黎薩克雷大學生態學家 Emmanuelle Baudry 指出,一個主流理論來自貓媽媽養育幼貓的天性:貓媽媽會帶獵物回巢,不只是讓孩子吃,也讓他們練習狩獵、認識獵物的樣貌和死亡 。換身處境看,人類飼主成了現在家中「不太會捕獵的小貓」,於是家貓就拎著死鳥、死鼠回家「示範」一番。
表達親密與信任
Liff 還提醒我們,不要把這種行為看作侮辱,反而可以解讀為一種肯定:「牠把你看得像家人,甚至像小貓一樣。」 。此外,“帶回家吃比較安全”也是另一個原因,代表牠認為與你同處的居家環境是避風港 。
個性、環境與飼養方式影響出手頻率
並非所有家貓都會經常帶獵物回家。2023年的《Ecology and Evolution》研究指出,常常捕獵並帶回家的貓大多性格更主動、好鬥且活躍;相反,親人但害羞的貓咪則較少。
此外,住在郊區或鄉間、有廣闊田野可跑跳的貓,比住大城市裡的貓更常帶回戰利品 。
對野生動物與貓咪本身的影響
從生態角度看,貓咪是導致鳥類及小型哺乳類大量死亡的主因之一——北美地區家貓每年殺死的鳥類及小哺乳動物達幾十億隻 。此外,獵物常帶病原、寄生蟲或病毒,增加貓咪感染風險 。
可以這樣做:降低「驚喜禮物」頻率
- 讓貓待在室內:限制其外出範圍可以顯著降低獵物帶回家的機率 。
- 貓項圈加鈴鐺:小鈴鐺能提前警示獵物,減少成功率 。
- 提供「替代獵物」:像羽毛棒、逗貓筆等可模擬獵捕過程,滿足天性同時不傷動物 。
結論
貓咪叼回死動物,其實是本能使然、母性使然,同時也表示對你投入了信任、把你當家鄉的一份子。然而,若你覺得太噁心或擔心生物安全,可以採取上述方法保護貓咪與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