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一個熱愛計劃的J人,我從確定中籤起,就拿起一張A4規劃起我的準備計劃。幾個月過去,再回頭看看那張紙,看到自己的野心還有不切實際。在六月中,我對於計劃這件事體悟到計劃不是一切,做得再細都會有變數,要怎麼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插曲,怎麼逐步調整,成為我的新功課。
我的計劃大概是這樣列的:每三個月一組,設立幾個大目標,再依序拆分成更小的目標,套用到每個月、每週、每天。一個不小心,我完全忽略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也因為太想達成我的目標而不敢休息,這樣持續下來,我漸漸地開始感到疲乏,也失去動力與信心。我問自己,如果我在短短幾個月就失去力量,那去英國所面對的壓力更多,我該怎麼辦?我才想到是需要休息。
把看事情的視角在拉遠一點,我難道要在未來的兩年都像現在這樣過生活嗎?努力是一回事,但我的心理與身體開始提醒我這不是個長久之計。我最關心的職涯發展是個長線任務,兩年在這當中只佔很短的一部分,我應該要有持續進步的動能,才是根本,如果沒有換氣時間,我恐怕是游不上岸的。
2025年6月,我的心情是焦慮、緊張、迷茫,而在我寫下這些文字的當下我已經度過了這次的小低潮。也許未來還是會有類似的心情出現,但是我想跟自己說,時間會一直走,改變一下鏡頭的遠近,或許就會找到突破困境的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