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那一年,學校辦運動會,小旻再三跟爸爸交代一定要來看自己賽跑,小旻從早上等到放學,都沒有見到爸爸的身影,那一次之後,他對爸爸產生輕微的隔閡。小學畢業旅行,同學口袋至少都有爸媽給的一千元買禮物買吃的喝的,他只有區區一百元,買一個便當、一瓶飲料就沒了,那一次,小旻對爸爸有了更深更大的隔閡。
升上大三的小旻趁暑假回台南,跟爸爸進行人生首次深談,從不流淚的爸爸談到媽媽,再硬漢也有柔情的一面。「你出生四個月,媽媽就生病了,多肌炎每發作一次,就會降低行走的機率,那是罕見疾病,不可逆。我想過,如果媽媽只有十年的生命,我要怎麼讓你比別人堅強,就算少了媽媽陪伴,仍然可以活得出色。我從你上幼稚園開始就訓練你,培養你獨立人格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不要你養成依賴,那只會讓你將來的人生更無依無靠。」
爸爸一邊流淚,一邊娓娓說來,小旻才知道爸爸冷漠面具之下藏有如此深刻的愛,為了訓練自己變成一個勇敢堅強的人不得不的偽裝。小旻終於理解爸爸對自己的愛,他決定跟隨爸媽的腳步投入志工領域。小旻大四畢業專題便以爸爸的一日志工生活為主題,那是他送給爸爸最大的禮物。
一出生就在志工伯伯叔叔阿姨手上抱過來抱過去,在眾人關懷下長大的小旻,雖然高一就失去母親,跟父親又有隔閡,但是他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心性純正,遇到困難會沉澱,不會衝動行事,這些都是父母為他精心安排的環境和善知識,為的就是讓小旻耳濡目染,養成存好心做好事的習慣,讓他深受啟發,終身受用。
父母的愛總是一層包著一層的深思熟慮,當孩子還未經人事,沒有社會歷練,便難以明白這些,就像懷抱孩兒方知父母恩是一樣的道理。受人點滴當湧泉以報,更何況是深受父母養育之恩的我們。
#善解
#包容
#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