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職場文化:「學長學姊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最近聽了一集 podcast,提到一個台灣職場特有的文化:「學長學姊制」。

意思是---在公司裡,資深員工自動被視為「需要被尊敬」的對象。而這種尊敬,不是基於專業,而只是單純因為「他們比你早進來」。

在很多國外的職場裡,這樣的概念根本不存在。資深同事就只是「待的久的同事」,大家都直接互相直呼名字,也根本不會稱呼對方「學長」、「學姊」。

我最近剛換到一家新公司,重新當回新人,對於這個職場文化特別有感。

我進公司第一週,就有一位短期約聘人員離職。因為大家都很忙,而我還沒辦法實際參與太多業務,於是我就被交接了她的工作。她的職位類似短期工讀生,被交辦的事情都是大家不想做的「雜事」。

一開始我覺得沒什麼,想說只是「暫時接一下」---畢竟我才剛來,其他人也還沒空教我其他日常業務。但漸漸地,我開始感覺到哪裡不對勁。 這些原本只是「過渡期」的雜事,卻似乎就這樣默默變成了我「應該」做的工作,大家也沒有打算要接回去自己做。

這不是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但這次我是在外商公司,讓我更加確定:

只要是在台灣職場,多少都存在「學長學姊制」的潛規則。

我以前曾經在某間福利很好的台商公司工作(類似公家機關),那裡的員工很多人都是從年輕一路待到退休,整個部門年齡斷層非常明顯。我們這群比較年輕的新進同事,自動變成「打雜小隊」---只要有雜事,例如做日常業務以外的報表等等,科長總是直接點名讓我們這些年輕人處理,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年輕可以加班、因為我們「比較菜」。


有些人會用一些原因合理化這個現象:

1.「資深的人職等比較高,不適合做這些雜事。」

遇到這種說法,我只能說:很多人嘴上說「職業不分貴賤」,實際上表現出來卻完全不是這樣。連同一個部門、同一個職位的人,你都能夠分出「誰貴誰賤」了,更不用說是不同的職業了。

另外,有些人仗著自己職等比較高,就把工作丟給新人。但我認為,職等高往往只是代表你在公司待得久,並不代表你有權利分派工作,除非你是主管。

2.「我花時間教你,所以你應該幫我做事。」

我認為,教新人本來應該是主管的責任,主管請資深員工帶新人,那是主管對資深員工的安排,不該變成「你教我、我幫你打雜」這種不對等的交換。我們都是受聘來做相同工作的,不是來當誰的助理。

3. 有些人雖然跟新人職等一樣,卻自動把新人當成「比自己低一階」,然後用一句「讓新人多練習」,把不想做的工作全部推給新人。

我認為,就算你真心認為這些事情適合讓新人練習,也應該告知主管讓主管做決定,而不是自己擅自分派任務。


這些經驗讓我不禁想起高中女校生活:學姊可以對學妹們呼來喚去、甚至責罵,而學姊們還常常樂在其中。這種從校園一路延伸到職場的文化,讓我非常反感。

我想說:如果從學生時期就開始灌輸年輕人們這種「前輩至上」的觀念,又怎麼能期待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職場呢?

對於無法適應這種文化、因此考慮換工作的人,我想分享我的經驗:即使換了工作,下一個職場可能還是會遇到一樣的情況。

因為這已經不是個別公司的問題,而是台灣職場文化裡根深蒂固的一種現象。除非這間公司的文化已經差到讓你身心疲憊、甚至覺得像是在被職場霸凌,那就真的該離開了。

也許,只有真的到了重視「平等」價值的國家工作,才有機會真正避開這樣的「學長學姊制」。

追蹤我的IG:Instagra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北金融業歷險記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金融打工人的職場觀察👜 出社會後在台北換了六份工作,待過五間銀行,我想聊聊我在台灣金融業遇到的奇人異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常在訪間看到職場書籍裡提及:「職場上沒有朋友」 不要跟下屬之間談感情、當兄弟閨蜜,我們可以當一般朋友,僅限於見面打個招呼,稍微聊個天、開個小玩笑緩解職場上的氣氛和尷尬的這種一般朋友,偶爾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吃飯這樣就好,而不是那種稱兄道弟喊閨蜜。
Thumbnail
常在訪間看到職場書籍裡提及:「職場上沒有朋友」 不要跟下屬之間談感情、當兄弟閨蜜,我們可以當一般朋友,僅限於見面打個招呼,稍微聊個天、開個小玩笑緩解職場上的氣氛和尷尬的這種一般朋友,偶爾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吃飯這樣就好,而不是那種稱兄道弟喊閨蜜。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EP20 精華重點: 1.員工權益與法規 正確認列工時、加班費、請假制度等符合勞基法規定 投保勞健保是基本義務而非福利 避免固定發放獎金或津貼,以免被視為薪資 留意例假日加班的條件限制 2.激勵員工及福利 分紅制度較配股更實在 現金獎勵比零食或聚餐更受年輕員工歡迎 活動設計需鼓勵性
Thumbnail
EP20 精華重點: 1.員工權益與法規 正確認列工時、加班費、請假制度等符合勞基法規定 投保勞健保是基本義務而非福利 避免固定發放獎金或津貼,以免被視為薪資 留意例假日加班的條件限制 2.激勵員工及福利 分紅制度較配股更實在 現金獎勵比零食或聚餐更受年輕員工歡迎 活動設計需鼓勵性
Thumbnail
朋友在赫赫有名的外商工作,我很羨慕她,歷代頂頭上司儼然聯合國,然清一色均能以中文溝通。中文雖然不到傑出的程度,基本的言說或閱讀暢行無阻。 朋友反倒覺得,這有甚麼好羨慕?要管理台灣市場,找一個會說中文的老闆,本就天經地義。不但減少很多磨合成本,又能快速取信於各方利害關係人。
Thumbnail
朋友在赫赫有名的外商工作,我很羨慕她,歷代頂頭上司儼然聯合國,然清一色均能以中文溝通。中文雖然不到傑出的程度,基本的言說或閱讀暢行無阻。 朋友反倒覺得,這有甚麼好羨慕?要管理台灣市場,找一個會說中文的老闆,本就天經地義。不但減少很多磨合成本,又能快速取信於各方利害關係人。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需要職業倫理?專業一定要有倫理嗎? 職業倫理,又可以稱為職業道德、職業原則、或是工作原則。 這是一個鮮少被討論的議題,但我們可能更常討論到「學生思維」 遇到學生思維的同事或是下屬,讓他的同事感到辛苦的是: 消極、被動接受安排 無法獨力完成任務 做完,但沒有做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需要職業倫理?專業一定要有倫理嗎? 職業倫理,又可以稱為職業道德、職業原則、或是工作原則。 這是一個鮮少被討論的議題,但我們可能更常討論到「學生思維」 遇到學生思維的同事或是下屬,讓他的同事感到辛苦的是: 消極、被動接受安排 無法獨力完成任務 做完,但沒有做
Thumbnail
什麼是企業文化? 下個概念定義不難,但是可以具象化又簡單可行,也不是那麼的簡單。 大部份的定義是,由一個組織或一群人所共同擁有的價值觀和信念,以及企業本身獨特的處事方式。 一個組織或一群人背後總有”辣個人”,就是董事長,所以企業文化=董事長。一言一行都影響組織。 慣文化 事業單位違反勞基
Thumbnail
什麼是企業文化? 下個概念定義不難,但是可以具象化又簡單可行,也不是那麼的簡單。 大部份的定義是,由一個組織或一群人所共同擁有的價值觀和信念,以及企業本身獨特的處事方式。 一個組織或一群人背後總有”辣個人”,就是董事長,所以企業文化=董事長。一言一行都影響組織。 慣文化 事業單位違反勞基
Thumbnail
進入職場後,前輩與後輩間的關係常常變化莫測。有些人只顧自身利益,卻不願啟導後輩;有些人則全心全力地提攜後輩。如何擁有清晰的目標和方向,在這樣的環境中獲得成長和充實,值得我們深思。這篇文章會告訴您如何辨別真正的貴人,並學習利用不同人際關係中的機會,從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和幫助。
Thumbnail
進入職場後,前輩與後輩間的關係常常變化莫測。有些人只顧自身利益,卻不願啟導後輩;有些人則全心全力地提攜後輩。如何擁有清晰的目標和方向,在這樣的環境中獲得成長和充實,值得我們深思。這篇文章會告訴您如何辨別真正的貴人,並學習利用不同人際關係中的機會,從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和幫助。
Thumbnail
繼上篇分享一些台灣職場文化與香港的差異,這篇繼續分享其他個人對台灣職場的相關觀察。其實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都是用繁體字及華人社會,但在生活、職場及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而這些文化差異還不一定是旅遊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๑´人`๑)
Thumbnail
繼上篇分享一些台灣職場文化與香港的差異,這篇繼續分享其他個人對台灣職場的相關觀察。其實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都是用繁體字及華人社會,但在生活、職場及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而這些文化差異還不一定是旅遊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๑´人`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