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解讀冷戰後架構與分歧(12)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話講開了,90年代的主要政客,尤其是經歷過冷戰的統治者,對美國想要找下一個敵人的敏感度超級高,一個個比小貓乖。柯林頓政府本身抱持多極觀點,對於找敵人這件事情並不積極,所以小布希上台,為何各國媒體開始撻伐?因為那個要找敵人的派系回來了。解決爭端的是賓拉登,他主動跳出來承擔了這個責任。但沒有完全解決,恐怖分子並不夠格作為單極體系的敵人,於是問題只是延遲,並沒有消失,往後拖到川普第一任出現,在拜登任內才爆發。

賓拉登算是歷史上的大意外,也是提供我們看待歷史時要注意的,畢竟一般歷史在敘說事件,都會找到相關性,最後形成「合乎邏輯的論述」,也就是沒有意外,都是必然。

這其實還好,糟糕的是讀者如果沒想太多,就會以為事件都是規劃過。但911事件我們就能發現,至少對美國來說,「敵人」設定不是如此,在90年代的爭端中,確認美國的假想敵,內部爭吵不堪,吵到讓柯林頓以經濟至上的議題得利。

鳥盡弓藏,民主國家裁軍拚經濟

說難聽些,如果第一次波灣戰爭,聯軍不是秋風掃落葉,而是打了一年才辛苦逐出伊拉克軍隊,兩年攻到巴格達城下,死傷破萬才逼海珊簽訂城下之盟,那柯林頓不會贏的。

戰爭英雄老布希居然選輸,這就是民主國家對待邱吉爾的翻版。各位或許會覺得以「個人」來說,民主國家的民眾比較在乎人情義理,專制國家冷血無情,其實放到「國家」尺度去看,專制反而會因為獨裁者的個人因素,更在乎統治者的個人信用,民主國家則因為民意選舉的平均化,以及爭奪選票的刻意刺激民眾,會更加現實。

戰爭打完,英雄沒有用了,可以關注經濟議題,滾吧。邱吉爾後來重登首相之座,也是因為工黨的經濟政策沒那麼好,民眾覺得有個強力的政治人物有助於解決亂象,所以英雄請回來吧。邱吉爾是修養好,民主制度下多的是政治人物退出政壇,隨你們民眾開心去的例子。

以小布希任內的情況來看,他一開始面臨到的問題,在國內依舊是經濟,人民在沒有威脅的情況下,對軍事一點都不在乎,美軍在冷戰後的實力緩步下降,其他國家在驚懼中慢慢提升,這在「對美國有敵意」的國家中特別明顯,而跟美國關係好的國家如北約,全部都在朝向裁軍之路。說穿了,「人民的集體智慧」非常精打細算,只會看眼前。

在國外,則是共和黨與主張單極體制者的老問題,到底誰是美國的假想敵?

官僚承繼冷戰思維,俄仍為美首要假想敵

候補人選,在當時有三個,一個是俄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若不把俄羅斯打進深淵,至少也該把核武威脅去除,不然對美國來講仍然是最大威脅。

另一個是中國,潛在的敵人,長年主張吞併美國西太平洋防線國家,直接威脅美國太平洋安全,且對東亞始終抱有野心,六四天安門確認價值觀與美國牴觸,理應消滅危險於萌芽時。最後一個是中東伊斯蘭世界,伊斯蘭價值觀與基督教國家本就衝突,不能讓新的鄂圖曼帝國出現,必須確保中東世界的相互對立。

覺得俄國是敵人的佔了上風,因為官僚慣性本就敵視俄國數十年,加上聯中制俄的季辛吉派主導,90年代期間原本有一股力量,是希望俄國能夠加入北約,成為新歐洲一份子,但後來沒有成功,官僚體制被季辛吉、費正清教出的中國通,引導到持續聯中抗俄路線上。

認為中國是敵人的為數不少,主要是共和黨的反共理念很深,這不是說民主黨不反共,差別在於共和黨的反共接近於價值對抗,民主黨是利大於弊才反共。但真正的中國熊貓派沒那麼強勢,中國沒有成為候補首選,也是因為天安門事件後,中國知道不能繼續刺激西方,並在暗中持續拱俄國出頭。

缺少實戰放大想像空間,「敵俄」始終佔上風

覺得伊斯蘭世界是敵人的,比想像中要多,跟以色列有關,問題在怎樣主導中東政治格局,伊拉克被擊倒後,地區開始不穩定。畢竟以色列不可能成為中東霸權,如何在確保猶太人的生存同時,又能兼顧在地平衡。美國究竟不可能去管理中東,以色列也沒辦法成為霸主,代理人模式是唯一的出路,也不怎麼可靠。

這後面幾篇會詳細解釋。

總之,事情比我們想的要複雜,假想敵是一種意識形態,也基於現實的判斷基礎上,所以現在去看近兩任美國總統川普、拜登的政府行事,都可以看出大方向的指導,還是回到90年代的格局上。只是就新聞的呈現,一般人看到的都是很兩極化的選擇。

實際上的做法,單極體系是要設定假想敵,並在摧毀敵人的基礎上,規劃各種政策的優先度,逐步執行直到完成。而這些判斷,要有現實的數據支撐,所以俄烏戰爭前,俄國威脅論從車臣開始到喬治亞、哈薩克、敘利亞,都沒有降低過,因為俄軍的軍事進展,在這些地區都不足以顯示其真正水準。簡單說就是,「敵俄派」還是有充分的論據可以證明,俄國威脅遠高於其他。

在克里米亞與烏東的滲透,展現出的滲透能力更像是蘇聯遺留的禍根,不足以證明是俄羅斯依舊保有舊蘇聯的軍情能力。且在1994年布達佩斯備忘錄中,烏克蘭是被確認為俄羅斯勢力範圍,這不僅是共和黨,民主黨更忌憚越界的後果。

對烏開戰原形畢露,俄下中上美國戰略更易

但俄烏戰爭呈現的俄軍作戰系統的真實數據,經濟後勤的支撐能力,與周邊國家的聯盟效果。俄國從伊朗獲得無人機,中國得到電子產品的支持,都被情報人員詳實記錄,確認整條「獨裁聯盟生產鏈」的狀況。

所以拜登為何後來對烏克蘭踩油門,是因為民主黨政府確認了可以越界,俄國已經不具備當初判斷的全面核戰,摧毀至少一半歐洲的實力。川普為何踩煞車?因為美軍經過20多年的衰弱,加上中國在海權的擴張,優先程度不一樣,更因為俄軍展現的實力,已經不需要美軍直接下場就足以對付。

換個方式說,共和民主兩黨對於俄國威脅的判斷,數字上有不同,所以最終執行政策的方向不一樣,至於背後有多少代理人跟掮客靠這個吃飯,每個國家都有,不用刻意妖魔化。

我們新聞上看到的川拜政客對罵,更接近於選舉的累積相罵本,在造勢而已。

不然真的很在乎俄羅斯跟烏克蘭?依照美國過去對重大危機的反應,參眾議院都會有實質的法案、協議、宣言推行,不會互罵一頓,什麼事都沒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6.4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9/30
軍事地理在戰略上非常重要,不是純粹的地理位置,還有其相對應的歷史意義,好比中國在緬甸取得港口,印度洋上找尋基地,為何美國會在意但不怎麼擔心?
Thumbnail
2025/09/30
軍事地理在戰略上非常重要,不是純粹的地理位置,還有其相對應的歷史意義,好比中國在緬甸取得港口,印度洋上找尋基地,為何美國會在意但不怎麼擔心?
Thumbnail
2025/09/29
各地區主導的多極體系,都要有前提跟目標。所謂的前提,指的是客觀因素,像是國家軍事力量多強,經濟多龐大,文化影響多遠,所謂的軟硬實力。沒那個屁股不要吃那個瀉藥,台灣今天制定反攻大陸政策,並依此擴軍,先不要說各方反應,你覺得台灣即便把家底都賣光,能做到嗎?
Thumbnail
2025/09/29
各地區主導的多極體系,都要有前提跟目標。所謂的前提,指的是客觀因素,像是國家軍事力量多強,經濟多龐大,文化影響多遠,所謂的軟硬實力。沒那個屁股不要吃那個瀉藥,台灣今天制定反攻大陸政策,並依此擴軍,先不要說各方反應,你覺得台灣即便把家底都賣光,能做到嗎?
Thumbnail
2025/09/23
你在思考台灣的處境時,為何動輒以中國角度思考,覺得台灣被統了,其他國家根本沒差,一樣賺錢發財,不然就認為大家都會怕中國,在牆角瑟瑟發抖。
Thumbnail
2025/09/23
你在思考台灣的處境時,為何動輒以中國角度思考,覺得台灣被統了,其他國家根本沒差,一樣賺錢發財,不然就認為大家都會怕中國,在牆角瑟瑟發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個人,漫長而短暫的一生,總會遇到幾個背後捅刀的人
Thumbnail
一個人,漫長而短暫的一生,總會遇到幾個背後捅刀的人
Thumbnail
拜登交棒賀錦麗參選,民主黨氣勢大盛。川普當選機率大降,企業聞風押注。 以色列深入拉法,殺人近四萬。總理納坦雅胡在美國會演說,場內外抗議聲起。 烏克蘭割地求和聲浪起。 BJ:這三件事的根本是同一件事,美國總統是誰? 天佑人類。 --- 巴黎奧運盛大開幕,商機蓬勃。紅磨坊外遊客遭性侵。 B
Thumbnail
拜登交棒賀錦麗參選,民主黨氣勢大盛。川普當選機率大降,企業聞風押注。 以色列深入拉法,殺人近四萬。總理納坦雅胡在美國會演說,場內外抗議聲起。 烏克蘭割地求和聲浪起。 BJ:這三件事的根本是同一件事,美國總統是誰? 天佑人類。 --- 巴黎奧運盛大開幕,商機蓬勃。紅磨坊外遊客遭性侵。 B
Thumbnail
川普領先拉大,民主黨金主開炮喚拜登,普丁希望拜登當選,共和黨改攻賀錦麗。 英國大選,在野工黨預料將成兩百年來最大黨,蘇納克將下台。 BJ:要我是川普,巴不得拜登繼續選下去。 不過分享一個案例,2020前太平洋某島曾經有一場總統選舉,當時現任總統的支持度也是低,黨內有更強的候選人步步進逼,一些大
Thumbnail
川普領先拉大,民主黨金主開炮喚拜登,普丁希望拜登當選,共和黨改攻賀錦麗。 英國大選,在野工黨預料將成兩百年來最大黨,蘇納克將下台。 BJ:要我是川普,巴不得拜登繼續選下去。 不過分享一個案例,2020前太平洋某島曾經有一場總統選舉,當時現任總統的支持度也是低,黨內有更強的候選人步步進逼,一些大
Thumbnail
  本文在《外交事務》雙月刊出刊後並沒有得到太大的迴響,但內容非常重要,直接點出了拜登政府中共政策的問題與需要怎麼樣的調整,需要有哪些具體的改變才能真正有效的打贏和中共的這場較勁,就好像80年代雷根果斷地放棄尼克森、福特和卡特對蘇聯採行的無用低盪政策,轉向直接對抗蘇聯這個邪惡帝國
Thumbnail
  本文在《外交事務》雙月刊出刊後並沒有得到太大的迴響,但內容非常重要,直接點出了拜登政府中共政策的問題與需要怎麼樣的調整,需要有哪些具體的改變才能真正有效的打贏和中共的這場較勁,就好像80年代雷根果斷地放棄尼克森、福特和卡特對蘇聯採行的無用低盪政策,轉向直接對抗蘇聯這個邪惡帝國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從關心國際情勢的視角,川普相較賀錦麗,前者相對具有領導人特色與魅力。況且以現今全球政經角力而言,美國總統是誰的確會影響未來世界的發展。
Thumbnail
從關心國際情勢的視角,川普相較賀錦麗,前者相對具有領導人特色與魅力。況且以現今全球政經角力而言,美國總統是誰的確會影響未來世界的發展。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