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解讀冷戰後架構與分歧(11)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川普做的是戳破這張名為表面功夫的紙,不然如果真有普世價值的共識,為何歐洲還是沒有大動作的擴軍,美國民主黨沒有去竭力反抗共和黨政府,起碼要提個「歐洲關係法」吧?台灣關係法才是真正由總統破壞慣例產生的美國國內法,如果不是卡特越過國會與中國建交,斷絕台灣的外交承認,國會也不會正面對著總統這樣幹。這不過說明,我們現在看到的各種指責,更像是默契下的舞台劇,好人壞人腳色領好,各自去本色扮演。

前面說了一大堆,現在要進入後段。沒錯,講了10篇才前段,因為不論是一超單極體系,還是各地區主導的多極體系,都要有前提跟目標。

所謂的前提,指的是客觀因素,像是國家軍事力量多強,經濟多龐大,文化影響多遠,所謂的軟硬實力。沒那個屁股不要吃那個瀉藥,台灣今天制定反攻大陸政策,並依此擴軍,先不要說各方反應,你覺得台灣即便把家底都賣光,能做到嗎?

全球化與否,無礙美國唯一超強地位

在冷戰後的幾年,美國的政軍經文化更方面實力都是全球第一,且遙遙領先第二,一超的客觀因素存在,只是主觀上美國人不願意擔任世界警察,想回到孤立安全生活的人為數不少。如果美國打定主意不想要美利堅秩序,又要維持現有的海洋貿易利益,有辦法做到嗎?

有,宣布美軍只保護美國註冊的船隻,或是更狠一點,沒有從美國造船廠出去並註冊的船隻,都不予保護。猜猜看會發生何事?絕對不是某些人所想像的天下大亂,而是會跟現在全球化的結果很接近。

因為客觀上只有美軍有捍衛七海的實力,冷戰後的當下,傳統強國都不足以擁有護衛貿易線的能力。養軍艦很貴,每艘商船都搭載陸戰隊,或是弄成武裝商船更貴,這是大航海時代就有的教訓,最後才會讓英國成為海洋霸主。美國如果要狠下心這樣「孤立」,結果就是全世界會砸錢去買美國保證,然後養出一大堆腦滿腸肥的「新羅馬貴族」。

你覺得中國可以,那是近年習近平想要打仗,舉國之力去興辦海軍,但真正能夠巡航全世界的大型軍艦仍然不夠,且信用不足以在各地進行港口合作,經濟實力也撐不起海軍全球化。不要忘記,即便是今天,美國依然是中國的最大出口國,能在歐盟佔有一席之地,是歐洲將產業外移中國的結果,可以在東協佔據一大份額,還是中國靠全球化打造一堆低價品牌的成果。

時光倒流到90年代,如果美國就如上段說的如此做,中國這些成果一個都不會有。

爭霸權或是找敵人:多極與單極的差異

所以問題來了,冷戰後要走單極體系也好,多極體系也罷,客觀實力在那邊,即便美國要退回孤立狀態,也會在各國主動配合下,被動地達成全球化。世界將不會那麼美好,台灣也不會變成半導體代工大國,人類的技術進步會比現在慢好些年。但絕對不會發生世界大戰,也不會出現美國崩潰的場景,因為軍事實力擺在那邊,大家都還記得二次大戰爆發前,美國可是宣布「中立」很久。

問題在於,單極體系跟多極體系的目標在哪?

多極體系的很簡單,爭奪下一個霸權。

不要幻想多極合作,國家都是自私的,意識形態差越大,矛盾累積越快,價值觀對立越兇,戰爭就越近。多極體系只有在非全球化年代,天涯沒有若比鄰,地區霸權的勢力圈沒有衝突下才會成立。只要有衝突,就會爭霸,直到雙方有一方決出勝負,或是因為更大的外敵攜手合作為止。

單極體系呢?兩種路線,一種是全球帝國的成立,鋼彈世紀裡面描述的「某A國」,用武力侵略全世界。膝蓋想也知道,美國不打算走這條路線,客觀來說也做不到,為何做不到,之後的幾篇再說。

那另一種路線呢?製造敵人。也就是美國在自己的單極勢力圈內,找出足以當成外敵的對象。只有外敵,才會讓軍隊有用,軍隊保持活性,霸權才能長久。美國政客很清楚這點,所以冷戰後的當下,不支持多極體系的政治人物,他們思考的問題是,「下一個敵人是誰」。

冷戰後美國多極思維,自反恐始逐步回歸單極

所以,大家可以明白,中國為何90年代如此低調了吧,並不是因為天安門事件後想要重返國際,筆者將鄧小平的話列出來,大家品嘗一下就能明白:

「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

關鍵不在韜光養晦,在「善於守拙,決不當頭」,考慮到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的國際氛圍,如果中國當真跳起來,說要擔任「新的社會主義領頭羊」、「堅決對抗美帝」。

不用猜也知道,美國會把誰當作「下一個敵人」。

raw-image

不要以為這些能夠在冷戰時期執掌國家的統治人物都當白痴,包含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爾欽,以及他交付權力的普京,與中東伊斯蘭諸國,都怕的要命。

有沒發現,90年代除了波灣戰爭,中東就沒有什麼大事,只有覺得被基督徒侵略的蓋達組織開始活躍,國家級的事件沒看到什麼。俄羅斯在經濟復甦,陷入車臣戰爭中爬不出來,也不想在主要地區跟美國槓上。

話講開了,90年代的主要政客,尤其是經歷過冷戰的統治者,對美國想要找下一個敵人的敏感度超級高,一個個比小貓乖。柯林頓政府本身抱持多極觀點,對於找敵人這件事情並不積極,所以小布希上台,為何各國媒體開始撻伐?

因為那個要找敵人的派系回來了。

解決爭端的是賓拉登,他主動跳出來承擔了這個責任。

但沒有完全解決,恐怖分子並不夠格作為單極體系的敵人,於是問題只是延遲,並沒有消失,往後拖到川普第一任出現,在拜登任內才爆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6.2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9/23
你在思考台灣的處境時,為何動輒以中國角度思考,覺得台灣被統了,其他國家根本沒差,一樣賺錢發財,不然就認為大家都會怕中國,在牆角瑟瑟發抖。
Thumbnail
2025/09/23
你在思考台灣的處境時,為何動輒以中國角度思考,覺得台灣被統了,其他國家根本沒差,一樣賺錢發財,不然就認為大家都會怕中國,在牆角瑟瑟發抖。
Thumbnail
2025/09/21
柯林頓政府擘劃的全球化成功了,但美國並沒有獲益,帳面上數字大增,但沒有轉到每個人手上。只要看房價的飆漲與房貸的數量,就可以看出國際金融流動製造的債務有多誇張,這最後都要還的。
Thumbnail
2025/09/21
柯林頓政府擘劃的全球化成功了,但美國並沒有獲益,帳面上數字大增,但沒有轉到每個人手上。只要看房價的飆漲與房貸的數量,就可以看出國際金融流動製造的債務有多誇張,這最後都要還的。
Thumbnail
2025/09/16
上週講的只是最基本,你會自怨自艾的理由,建軍方向錯誤就是一點,筆者不是說我們要全國準備城鎮作戰,而是你觀察軍事地理的各項要素,台灣遇到解放軍入侵,登陸後就是立刻進入城鎮戰了,因為根本沒幾個灘頭有縱深,沙灘登陸後沒幾百公尺就開始遇到高層樓建築。
Thumbnail
2025/09/16
上週講的只是最基本,你會自怨自艾的理由,建軍方向錯誤就是一點,筆者不是說我們要全國準備城鎮作戰,而是你觀察軍事地理的各項要素,台灣遇到解放軍入侵,登陸後就是立刻進入城鎮戰了,因為根本沒幾個灘頭有縱深,沙灘登陸後沒幾百公尺就開始遇到高層樓建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時事) 美國川普:台灣要美軍保護,就要付保護費 以下,都只是我個人的見解想法 總之,我看到這個新聞,真的只有唯一想法: 幹!為什麼不早說啦! 要是美國政府那邊,高層有人早點這樣明說,事情真的就會簡單許多了!!!!!! 至少,咱們台灣這邊,就不必一直在:美
Thumbnail
時事) 美國川普:台灣要美軍保護,就要付保護費 以下,都只是我個人的見解想法 總之,我看到這個新聞,真的只有唯一想法: 幹!為什麼不早說啦! 要是美國政府那邊,高層有人早點這樣明說,事情真的就會簡單許多了!!!!!! 至少,咱們台灣這邊,就不必一直在:美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1/4/25 華府同時出擊歐亞大陸兩強,很像戰國群雄聯軍討伐「兩個秦國」,場面可以浩大,目標很難落實。而與(西秦)俄國「結婚」必然要有「聘禮」,對霸主面子裡子也都不可行。那麼美國要爭取時間「中興」霸業,避免中國(東秦)趕超,最終上算,還是爭取離岸之樞紐地位。
Thumbnail
2021/4/25 華府同時出擊歐亞大陸兩強,很像戰國群雄聯軍討伐「兩個秦國」,場面可以浩大,目標很難落實。而與(西秦)俄國「結婚」必然要有「聘禮」,對霸主面子裡子也都不可行。那麼美國要爭取時間「中興」霸業,避免中國(東秦)趕超,最終上算,還是爭取離岸之樞紐地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