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來的國際戰略攻防,起手式都是要讓你誤判,不然哪有混水摸魚的機會。你越想釐清真相,幻想謀定而後動,忽略戰略的主動性,要建立在自我的強化上,就會浪費無數時間在爭執「效率」,直到軍備廢弛,民心懼戰。所謂的越不想要付出無謂的代價,代價就是你的徹底失敗。
從戰略角度去看,指的是一種綜合判斷,說穿了就是現代管理學的一種,假如你在公司是管理階層,就能懂這個道理。你很少會根據單一部門的判斷,就把整個公司往那個方向開下去,必定做好風險管理。
是的,所以你在思考台灣的處境時,為何動輒以中國角度思考,覺得台灣被統了,其他國家根本沒差,一樣賺錢發財,不然就認為大家都會怕中國,在牆角瑟瑟發抖。
轉換視角,看澳洲的戰略布局
奇怪,比中國強好幾倍的美國,這時候就不用怕了,大家手拉手跟中國站在一起對抗美帝?若你有一丁點這個心思,不用懷疑,這是台灣反美左派長期的觀點,在大學中流行幾十年了,只是敢不敢公開說。
要站在其他國家的角度,不是只有經濟利益,而要從國安角度,最好參考的不是日本,是澳洲。由於我們地理課程上,澳洲要嘛是獨立章節放在一頁,不然就是放在太平洋上,極少讓你從澳洲角度去思考,請看下圖。

澳洲的對外航線,往美國是走索羅門群島的太平洋路線,印度洋來的有麻六甲、巽他海峽,走蘇門答臘島往東,或是往南海、菲律賓海去東北亞,詳細情況要查各種物資的進出口,這邊不多說。
澳洲西南方的伯斯海軍基地,前往麻六甲海域約3600公里,北上往南海向台灣海峽處的中點約5000公里,若是北部達爾文港則只要2800公里,抵達台灣海峽西南、東南處約4000公里。這幾個點對澳洲來講都是非常必要的遠方守護區,也就是澳洲海運生命線的關鍵,如果截斷上述的位置,澳洲的海運就會受嚴重影響。
中國武力擴張,是印太地區的大麻煩
有人會問,為何不靠近澳洲一點?因為這就進入了空軍防守範圍,要截斷澳洲這個南太平洋大國海運,沒必要去封鎖港口,封鎖重要航道比較實際。澳洲非常大,海軍不夠龐大,根本無法做到港口封鎖,當年大日本帝國海軍都沒這樣想過,麻煩不要幻想。再說,現在唯一有可能對澳洲有敵意的國家,很巧的就中國一個,而且沒有實力打到家門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