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最早源於古印度,是指那些刻意壓制物慾,遠離世俗塵埃的人,故事的男主角平山(役所廣司飾)雖然不像是宗教苦行僧有信仰支撐,但對於人生的態度與極簡的生活,本質上也是一種現代苦行的表現。屏山所追求的生活無非就是種如禪者般的平靜,克制慾望,節制情緒,享受孤獨,無論是在工作上的堅持,還是對於生活的規律,都是平山展現魅力的時刻。
1.從公廁到天空,用光影寫出一首名為「日常」的詩
日式電影的慢節奏在《我的完美日常》成了另一份的美感,導演在空景做了適當的停留,無論街邊的景色,或是劇中的每一處公廁,長鏡頭下的東京街口,變得格外寧靜,你會忘了城市的喧囂,沉浸在鏡頭帶來的唯美詩意中。
THE TOKYO TOILET
電影中的公廁是由日本的公益團體以及日本財團合作的一個公廁再設計計畫,並邀請了全球知名的建築師,包含安藤忠雄、坂茂、伊東豐雄、隈研吾、與佐藤可士和,他們重新設計了約17座公共廁所,將日常的公共空間轉化為結合藝術、建築與設計美學的作品,並在2020年起陸續啟用。建築的設計感使畫面本身就具詩意,能幫助電影在日常的乏味裡找到審美與詩意的視角。
底片記錄了光影,也讓時間變的充滿詩意與柔和
當平山仰望光影穿過樹梢,臉上滿足的表情滿溢出幸福的樣子,似乎快樂就是那麼容易,導演充分的利用鏡頭讓觀眾慢下來,在繁忙的都市中,抬頭仰望,你似乎可以看透光是如何穿過樹梢,散落在這片大地。很多事情只有在你慢下來才可以體會的到,轉場的黑白樹影穿梭那份愜意,正是由平山手中的底片相機記錄的,每一張都是對於生活的珍惜,都是那日常不會在意的角落,但卻在平山的手中譜出愜意的詩章。這不是單純攝影興趣,而是讓生活有了「可以被記憶與欣賞的時刻」。從平山的鏡頭中,沒有炫技與捕捉獵物的快感,而是一種凝視與保存,彷彿透過這些興趣,他才得以記住自己活過的每一個當下,讓生活不只是流程,而是真的可以洗出來然後被收藏起來的真實記憶。
2.日復一日的節奏,不是苦行,而是一種享受
整部戲鏡頭很慢,卻慢的很剛好,剛好跟上平山的生活節奏,導演透過鏡頭刻意去引導觀眾進入平山的步調,藉此讓觀眾可以更加融入平山規律的生活。平山的日常興趣像是聽卡帶音樂、閱讀二手書、拍攝光影照片、照顧植物,看似微不足道,卻為他的生活帶來了深遠且深層的影響。
看似無聊的生活習慣,卻是他自給自足的方式
平山的生活雖然重複,但不是苦悶,規律,但不是無聊,從一早出門的一罐咖啡,到下班後去澡堂沐浴,看似平平無奇,但平山卻可以從中得到滿足,平凡的生活看似容易,但有多少人真的靜下心去體會,平山打破了社會規則中富裕的定義,他擁有的不多,但他卻過得比多數人來的充實,出門前販賣機的咖啡,路途中的舊式卡帶,下班後的公共澡堂,看似平凡,卻是平山對於生活滿足的表現。雖然說職人在日本並不少見,但是對於平山來說工作似乎變成了日常的養分,對於工作的那份規律與執著使他感到快樂,而是對於「完成」的尊重與愉悅,對於平山來說,平凡就是一種幸福,雖然對於工作有執著,但卻沒有忘記生活的根本,那就是享受平凡。
興趣成為秩序與節奏的框架,替生活建立自我步調
充實的生活不僅是表現在對於工作的執著,在日常的習慣中平山其實也透露出一些他對於日子的享受。電影中很多細節充分刻劃了他的人設,看書、攝影、種植,雖然不是很奢侈的選項,但平山卻是用這些喜好與興趣充實了他的人生,他的生活不只有工作,而是用更多的方式去豐富節奏,當你習慣了每天聽相同的卡帶,甚至用相同順序播放,搭配固定的早餐、便當與打掃流程,這些小小興趣構築了生活的節奏感。在沒有過多外界社交與物慾追求的情況下,這種自我創造的儀式感成為他的生活「主旋律」,讓他在重複的工作與簡樸的日常中,找到穩定與內在秩序。書看的是各式各樣的經典文學,各式的卡帶也充滿了收藏價值,平山雖然平時沉默寡言,但是他的興趣讓日常變得可感、可記、可珍惜。
3.不去預支未來,才能體會當下真正快樂
看似平淡又略帶敷衍的回覆,但卻是整部戲裡最引人省思的一句
「今度は今度、今は今」下次是下次 現在是現在
這不是冷淡也不是逃避,而是平山透過生活延伸出的哲學,展現出不僅僅是對未來的不追求,更多是對於現況的珍惜,對於當下的專注並不是出於享樂主義,而是一種苦行者式的情感節制與清醒生活觀。這句話也可理解為:我不拒絕下次,但我更重視這次。對平山來說,關係不需要承諾來維持,只需要當下的真誠。他給姪女的,不是虛假的「會再見」、「下次帶你去哪裡」,而是珍惜這次短暫見面的每一刻。他不逃避情感,只是選擇不將情感轉化為牽絆與負擔。「下次是下次,現在是現在。」在我們總為未來擔憂、為過去悔恨的日子裡,平山選擇不去預支任何可能,只與此刻和平共處。
這不是遺世獨立,而是一種極致的自由,來自於當下的純粹、簡單、無所求。當我們放棄追求生活的瑣碎時,那才是真正的開始享受那份屬於自己的完美日常,越簡單的生活卻更不容易得到,平凡的一杯咖啡,播著喜歡的歌曲,看著遠方的陽光升起,自由美好的日常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