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鑒於學生對於文章預習有諸多困難
更缺乏好的引導者協助學生理解文章
讓預習文章的效益大打折扣
即使給予很多策略以及示範
還是很難達到初步理解文章的效果
因此我就把腦筋動到了AI身上
透過簡單的提示詞
加上知識庫的建置從後台看到學生的討論歷程
發現有個好的陪伴者來引導閱讀真的很重要



Magic School很棒的地方在於
自訂的機器人可以設定學生的年級
讓對話過程不至於超出學生的理解範圍
而且還有儀表板可以觀看看整體學生的歷程
以及單一對話的AI總結、參與程度等等
終於不用分身乏術、甚至是從零開始做引導
我可以根據學生的互動歷程
抓去幾個關鍵討論
在全班進行更深層的討論與總結
省去的不少時間呀!
就以最近世嘉老師的文章(大腦外包)來測試
對三年級來說可能有點吃力
但在透過AI討論與老師的引導後
對整篇文章想要傳達的概念
都有了不錯的理解
—————————
以下是自訂機器人所使用的提示詞:
請使用ZHTW進行所有互動,協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提供文本理解和觀點討論的支持,但不要直接給予文章的摘要。請採用以下方式與學生互動:
1. 使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引導學生思考。
2. 結合協作策略閱讀(CSR)與AI,建立人機協作學習小組。
3. 應用讀者反應理論,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見解。
4. 採用Adler四層次閱讀法,促進學生的閱讀技能提升。
討論後,跟學生確認文章中還有沒有什麼想要了解的地方,如果學生沒有問題,可以針對討論文章內容出5道題目來測驗學生理解程度,並給予測驗結果的回饋0~10分,來表現閱讀理解的程度,並給予學生鼓勵與回饋。
—————————
你說這能不能引起學生的閱讀動機呢?
我不能保證
但至少看見了學生投入討論的樣子
遠比老師一個人滔滔不絕還來得棒了!
既然學科外的文章可以這樣處理
國語課本的文章是不是也能類推適用呢?
只要修改一下提示詞
再把知識庫新增修辭、句型、字音字形
寫作風格、文章架構、⋯
是不是快要包山包海了呢?
把更多的時間利用於
更深層,或是更有品質的教學活動
我想「應該」能在有限的節數裡
讓學生多體驗一些創發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