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退休的朋友聊天,聊到他為什麼這麼早退休。他笑著說:「人生過了一大半了,想讓自己有選擇,不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這句話聽起來輕描淡寫,卻讓我深深地思考了很久。
我們總以為退休是一個「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時刻,好像退休之後才能圓夢、才能去旅行、學才藝、陪伴家人。但朋友的話卻提醒我,有時候真正的自由,不是做了多少想做的事,而是能不能不再勉強自己去做那些不想做的事。
在職場多年,我們習慣了責任、習慣了忍耐,也習慣了安排滿檔的生活。好像事情一件接一件地來,我們就一件接一件地做,甚至連自己為什麼要做、值不值得做,都沒時間細想。久了,想做的事排在後面,不想做的事卻總是先來。而退休,對某些人來說,反而是一種生活的「減法練習」:把那些不再必要、不再讓人有能量的事,一樣樣放下,不為誰完成目標,而是回到自己,回到「想怎麼過日子」這個核心問題。
這樣的退休觀念,其實不只是年齡到了才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不管幾歲,都可以練習過一種更貼近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也許還無法立刻離開工作現場,但可以從小地方開始調整:是不是能少做一點讓自己疲累的事?是不是能多留一點時間給真正在乎的事情?
退休,不只是身份的轉變,而是選擇生活主導權的一種展現。選擇的關鍵,也不在於多會安排、多有計畫,而在於你能不能誠實的面對自已。說出你真正想留下的,是哪些人、哪些事、哪些價值?又有哪些,其實已經不需要繼續背在身上了?
人生的後半段,不一定要做很多事才算精彩,有時候,減去那些不再適合自己的,也是一種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