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 AI 是創作者的最佳助攻?
✍ 每天寫內容,是不是覺得時間永遠不夠用?
靈感卡關、時間被壓縮、排程永遠趕不上進度表?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曾經為了寫一篇貼文耗掉一整天,這篇文章會對你有幫助。
我是一位內容創作者。過去每週至少花 10–12 小時寫文章,有時一篇內容從發想、草稿、排版到發佈,常常超時超力。但從去年開始,我嘗試導入 AI 寫作工具,尤其是 ChatGPT,整個流程徹底改寫——現在,我一週只花 4 小時就能完成原本的內容量,品質還更好。
你不是不努力,而是少了一個可以幫你減壓的好工具。
以下是我最常用的三個方法,希望能幫助你寫得更輕鬆、也更快。
💡 方法一:把 ChatGPT 當成腦力激盪夥伴
過去,我最常卡住的地方不是寫作,而是「要寫什麼」。
主題太多,不知道從哪個切入;靈感太少,又覺得寫出來沒人看。這時候,ChatGPT 就像一個永遠不嫌煩的點子機器,只要丟一句話,就能激發一堆想法。
我的實作方法:
我會輸入這樣的提示:
「請幫我列出 10 個與『AI 寫作工具』有關、適合 IG 或部落格的貼文標題,語氣輕鬆、有實用感。」
幾秒內,我就能獲得 10 個方向。
然後,我會從中挑選最有感的那個,延伸成完整內容。這不只是節省時間,更是一種「快速熱身」的過程——你不必從零開始,而是從篩選開始。
有時我甚至會反向操作:
我先輸入我腦中模糊的想法,請 ChatGPT 反推可能的內容角度、讀者痛點與開頭文案,整個過程就像有個編輯在幫我對話,協助釐清自己到底想傳達什麼。
💡 方法二:模板先行,快速成稿
靈感有了,接下來最耗時間的,往往是「內容架構」。
我曾經花了整整一個晚上,只為了調整段落順序和標題語氣。直到我意識到:內容不是每次都要重來設計,而是可以模組化!
我建立了這三組寫作模板:
- 實用教學型
- 開頭痛點 → 解法預告 → 分段拆解 → 結尾 CTA
- 範例:「如何用 3 步驟開始 AI 寫作?」
- 故事分享型
- 我的經歷 → 中途挑戰 → 解方轉折 → 成果總結
- 範例:「從一週寫 12 小時,到現在只花 4 小時的過程」
- 工具推薦型
- 工具簡介 → 功能特色 → 使用流程 → 適合誰用 → CTA
- 範例:「我怎麼用 ChatGPT 增加寫作產量?」
這些模板是我寫多篇文章後整理出來的,幾乎可以覆蓋 80% 的內容需求。
有了模板後,我只需要將主題「填空」進去,不再需要從頭設計內容邏輯。
這個改變讓我從寫一篇文要 3 小時,縮短到只要 30 分鐘到 1 小時完成一整篇。也因為節省時間,我反而有更多心力優化內容的語氣與畫面感。
💡 方法三:用它打磨結尾的 CTA
一篇好文,最怕「寫完了……就沒下文了」。
過去我常常寫到最後一段,腦袋一片空白,結尾不是太空洞,就是太生硬。這直接影響轉換力,也讓我錯失很多與讀者互動的機會。
現在,我會這樣做:
在草稿寫完後,我輸入:
「請幫我設計 3 種不同語氣的 CTA,鼓勵讀者下載我的免費 AI 寫作指令卡包,語氣可以是誠懇、鼓舞、行動導向各一種。」
這樣我就能快速獲得不同風格的結尾,依照這篇文章的語氣與平台特性,挑一個最適合的收尾方式。
有些時候,我會請 ChatGPT模擬「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的讀者」,幫我分析結尾哪裡不夠有力,哪一句可能讓人想點開連結。這些微調,都讓內容從「看起來不錯」提升到「真的有行動力」。
🚀 寫在最後:AI 不是取代,而是加速你的創作節奏
很多人擔心用 AI 寫作會失去風格,但我的經驗是相反的。
AI 不是幫你「寫」,而是幫你更快寫出「你想寫的東西」。
它就像是一個聰明又不累的助理,陪你發想、結構、優化內容,讓你把時間留給更有價值的事——比如專注寫下那段讓人感動的文字。
🎁 想開始體驗這樣的寫作流程?
我整理了一套最常用的 ChatGPT 寫作提示卡包,包含發想、架構、CTA 全流程指令,免費送給你。
👉 留言需要 AI 指令卡包,商品上架後會通知你~